开启辅助访问 联系我们关于我们文明投稿
关闭窗口

简单4步,开始与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对话吧!

1. 打开你的微信、朋友们选择添加朋友   2. 使用扫一扫功能扫一下上面的二维码
3. 扫描后出现详细资料选择关注就好了   4. 现在开始与我们的官方微信对话吧!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打开微信扫一扫
查看: 38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合江“打盆”技艺:头顶10碗热菜 走得稳稳当当

[复制链接]

5万

主题

6万

稿子

1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273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2-8 16:53:4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成都

# |( Q! ^9 ^9 k  c5 F" |7 }

头顶托盘,手上再端上两碗菜,老人也能走得又稳又快。

  1月15日,合江县先滩镇,一场寿宴正在举行。一张长长的木托盘,上面整齐摆满了10碗热菜。“上菜咯!”66岁的陈长发一声吆喝,双手用力将托盘向上一抬,指尖托住,顺势往头顶一放,托盘稳稳立在头顶。陈长发放开双手一溜小跑,放满了菜盘的长托盘像粘在了头上。当天的寿宴上,17道菜都是陈长发老人采取这种方式送到餐桌旁,整个传菜过程不到20分钟。

  这门独特的上菜功夫被当地人称为“打盆”。据该县文化局考证,这项技艺起源于清代中期,当时古镇上的路比较窄,逢年过节家家摆宴席,道路就会更拥挤。于是“打盆”应运而生,将菜放在头顶,只要人能走过的路,就能帮忙传菜了。一双草鞋,一块白棉布包头,一条特制托盘是“打盆”人的标配。草鞋能防止滑倒。白布包在头上是为了稳定托盘。特制托盘长约两米,宽约20厘米,为了防止汤水洒溅出来,边上还镶有约两厘米高的木挡条。“打盆”技艺历经10代传承至今,陈长发是最年长的继承者。他从27岁开始,用三年时间学会了这门技艺,至今已近40年。现在他头上的托盘装上菜后重15公斤以上,平日里练习不装菜时也有5公斤重。陈长发摘下帽子给记者展示,“看嘛,我的头都被顶平了。”陈长发的徒弟杨光祥今年60岁,他能头顶3米长的托盘,在宴席中自由穿行。

  有了这门独特的技艺,师徒俩除了本地,还经常到外地表演,努力扩大“打盆”的知名度。作为这门技艺的传人,杨光祥说:“我希望有年轻人能够将‘打盆’技术传承下去。”当地政府已对“打盆”技艺进行调研、整理,争取将这项技艺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合江县先滩镇上,杨光祥用“打盆”的方式送菜。

陈长发头顶着托盘踩着田埂回家,这条路也是他日常练习头顶功夫的场地。

- x3 ~. `! d' q1 d1 [
新浪微博 QQ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 ( 蜀ICP备19023435号 )  

GMT+8, 2024-6-29 14:36

Powered by WW.ICBW.COM.CNtechnical support:传播网

川公网安备 5101080200038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