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斗门白蕉黄家村的朱女士最近很闹心,本来建了新房是件好事,可她今年3月份以表弟的名义登记了房产,这下却坑惨了身患残障的表弟,无法再享受低保户资格,可能面临无钱托管精神康复医院的处境。对此,斗门区民政局救济股有关负责人回应称,今年自开展全区低保户大排查以来,类似这种“亲戚坑亲戚”的情况并非个案,考虑到阿伟属于智力残障人士、需长期住院的这一特殊情况,民政部门并未仓促取消其低保待遇,暂作延迟处理。 亲戚: 自建房办证坑惨了表弟 “自己花钱建房办了证,没想到坑了表弟”。昨日上午,朱女士向记者报料,称身患残障的表弟本是低保户,但今年3月份,其以表弟名义登记了房产,导致表弟办不了低保,无法享受医疗、社保优惠,现托管的康复医院也将于下月开始不再接受表弟。 据朱女士称,其是斗门白蕉黄家村人,其表弟阿伟(化名)本是斗门莲洲镇夏栏村人。在表弟七八岁的时候,来到朱女士家生活,户口也迁到白蕉黄家村,而当时朱女士的父亲购买了两块地,其中一块指定留给了阿伟。 天有不测风云,在表弟13岁时,发现患有智力残障,于是表弟父母将其接回。其后,由于表弟父母已有70多岁,无法照顾表弟,只能托管给珠海慈爱精神康复医院治疗。 “眼见表弟在康复治疗,而我家又想建房,于是就在村委会的见证下,从表弟手中把地转让了过来。”在一份土地使用权转让协议书上,朱女士于2009年和表弟监护人签订了转让协议书,其中注明现因政策性原因未能办理土地手续,特允许办理土地手续的情况下,出让方协助朱女士办理。“签订转让协议后,我就在这块地上建房,但由于法律规定村集体用地不能私自转让,我办证用的是表弟的名字,没想到民政部门认定表弟有房产,不能再享受低保资格。” 朱女士认为自己很冤,建房是自己花钱,表弟身患残障多年一直享受低保政策,而这次如果停掉低保,将无经济条件自费治疗,年迈的表弟父母也无力承担。 医院: 停掉低保后需自费托管 记者昨日向珠海慈爱康复医院求证,该院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阿伟已经在该院托管5年多,病情不乐观,目前还处于享受低保托养状态。像阿伟的情况,住院一天只需3块钱,托养也只需给伙食费,但如果停掉低保,花费与现在反差巨大。“医院并非无法托养,但需患者自费。” 民政局: 情况特殊 延迟取消低保
7 s" D: Z* _! T4 \5 r( t( C, v$ i
& W, u2 A" W% P+ h6 X" v ) z9 M/ i+ @5 v
昨日下午,斗门区民政局救济股一位梁姓负责人回应称,阿伟属于完全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的特殊人群,其自身并无能力办理用地手续和自建住房,但其亲属利用其名义办理了农用建设用地手续和自建住房,并将房产登记在阿伟名下,从法律层面上来说,阿伟就是该套房屋的合法拥有人,且该房产并非其唯一必须住房。根据相关规定,低保户除必须的唯一住房外,名下存有房产或5年内新建自住房的,都必须退出低保。 该负责人称,考虑到阿伟属于智力残障人士、需长期住院的这一特殊情况,民政部门并未仓促取消其低保待遇。但阿伟目前名下拥有合法房产这一情况无法通过上级部门的低保审计,如果其亲属无法在限期内妥善处理该房产更名事宜,按照相关规定到时还是要取消阿伟每月756元的低保待遇,其医疗费用也得由其家属承担。
! o" U) V" N3 W7 W2 u& J( J4 ]- K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