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张坤 现在各种各样的广告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生活有时不仅是被广告指引着,有时更是被各种广告误导着。我看到下面两则有关感冒药的广告,不仅感到伤心,更感到痛心! 一则广告是“XXXXX片,解决感冒引起的各种问题!”,一则广告是“国内唯一不分冷热的纯中药“XXXXXXXX”问世”,“这是不分春夏秋冬四季时节,不分冷热病毒流行,随时可以服用治疗和预防感冒的纯中药口服制剂。” 一片小药,能解决“感冒引起的各种问题”,一种“中药口服制剂”可以不分四时,不分冷热病毒流行,都可以随时服用治疗,这简直是天方夜谭!拿人的生命当儿戏!如果说前一则广告过度的夸大了药物的疗效之外,后一则广告还是中药制剂,这根本就是不懂中医,糟蹋中医,把我们中医老祖宗的“辩证论治”原则抛到了九霄云外。世界上如果真有这样的神药,那感冒了都可以放心拿来服用,那还用那么多医院干啥,还要那么多医生干啥? 人生活在大自然中,其实就如自然中的一棵大树,一株庄稼。大树、庄稼的叶子黄了,除了秋天到叶儿黄这个自然因素外,还可能有三种因素,一是天大旱,树木失去了水分的滋养因而叶子变黄;二是逢了雨季,雨水太过,把庄稼淹坏了因而叶子变黄;三是因为叶子受了虫子病毒等的侵扰而叶子变黄。我们现在要想把发黄的叶子重新变绿,想想我们有没有一种万能的药一喷就能解决这所有问题,这可能吗?简直是不可能的。前两种导致叶子发黄的原因一个是旱,一个是淹,是完完全全相反的,我们解决这个问题也必须采用完完全全相反的方法,一个是浇水,一个是排水。朋友们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个折中的方法,一个方法能同时解决这两个原因?中医讲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医是从大自然中汲取的智慧,大自然中所不能的,中医也很难做到。既然如此,一片小药,一个中药制剂能搞定所有的感冒问题,这个能让人信服吗? 人生活在大自然中,受自然四季变化的影响,也受自然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气的影响,这些外部因素作用于人体,就会发生感冒。临床实践表明,每当发生一次“天气突变”,感冒的人数常常也就随之突增。“天气突变”主要表现在气温、气压、降水、风、温度等气象要素的剧烈变化上,一般都是由锋面天气系统带来的(锋面,即冷气团和暖气团的交界面),尤其是冬春季,北方冷空气不时南下,锋面活动更为频繁,常常诱发感胃或出现其他病症。人们患感冒的症状会因季节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即所谓的“四时感胃”:风寒感冒(冬季受风寒或春季降温所致)、风热感冒(春天温度高或秋冬天升温所致)、夹湿或夹署感冒(夏季湿度大、温度高所致)、夹燥感胃(秋季空气干燥所致)。其中前两种感胃症状是一般的头疼、发热、鼻塞流涕等。而第三种感冒则常伴有胸闷、骨节疼痛症状。夹燥感胃则一般伴有鼻燥咽干、咳嗽无疾或少痰、口渴舌红等症状。 由此可见,不同的人,不同的季节引起感冒的原因各有不同,因此,“因人而异”、“因天制宜”应成为预防感冒所要遵循的首要原则。感冒的一般证状,多为鼻塞多嚏、流涕、头痛恶风,继则引起咳嗽、咽痒或痛、寒热,项背强痛,重则四肢酸痛等,病程一般三至七、八天不等。由于病邪有轻有重,故而证状也就有很大的差别。而且四时六气有别,兼挟的时气也有不同,以致于脉证各有差异。因此,必须根据证情,探其病邪的性质,辨别风寒、风热两类根本不同的证候,也要辨别挟湿、挟暑等兼证,以为治疗感冒的重要依据。在治疗上首当根据病邪在肺卫的特点,采取宣肺解表的原则,并结合证情进行具体的施治。证属风寒的治以辛温发汗解表;证属风热患者给予辛凉清解。兼证挟湿、挟暑、化燥者,又当以随证加减给予治疗。朱丹溪说:“伤风属肺,多以辛温或辛凉之剂散之”。这里就其风寒、风热两大类别以及兼证候的辨证施治分述如下: 春季受风热之邪,利在宣透。这种感冒的主要症状是身热微恶风,或时有汗出,头痛而且胀,咳嗽咯稠黄痰,喉部红肿作痛,口干欲饮,舌苔薄白微稍黄,脉浮数。风热之邪上受,从呼吸道首先犯肺。因为风为阳邪,阳从热化,其邪蒸发于表而主疏泄,所以见身热微恶风,或有汗出不解。风热上于头部,故头痛且胀。肺失清肃,所以咳嗽咯痰稠黄。风热邪客于咽部,故咽喉肿痛、口渴。脉象浮数,为风热侵于肺卫之征。7 N6 E4 i# b, P1 n9 Q
针对这种感冒的产生原因及外在表现,调治时以辛凉解表,肃肺清热为主。方用银翘散加减。〔银翘散:《瘟病条辨》 银花 连翘 桔梗 薄荷牛蒡 甘草 竹叶 荆芥 豆豉 芦根〕方用银花、连翘、竹叶、芦根以清上焦气分之热毒,配以薄荷、豆豉、牛蒡、桔梗等以疏风宣肺,使邪从而外达,肺气得清,感冒即愈。如头痛较甚者,可加桑叶、菊花;咳嗽加杏仁、贝母、前胡;热甚痰稠黄,加知母、瓜篓皮;兼有鼻衄者加白茅根、竹茹之类。如风热郁蒸,伤着津液化燥者,或当秋初,秋阳施虐之时,挟有燥邪,烦热口干,唇鼻干燥,咳呛咽干,舌红少津,脉小数者,可酌加沙参、花粉、梨皮等润品以清润。“风者,百病之长也”。风多兼邪,性动而不居,四季皆有。风邪为六淫之中最常见最易伤人之邪,且常为外邪致病的先导,其他病邪易依附侵袭人体。故临床根据风邪兼夹的情况,兼寒者可加入温散寒邪之品;兼暑热者可加入清热解暑之味;兼湿者可加入芳香化湿之药……审时度势,灵活用药,合理配备药量。病在卫表,应在辛凉剂中加重银花、连翘解毒透邪之味,截断外邪内传。 夏季多受暑湿影响,宜于宣化。暑为夏令之气,暑为阳热之邪。《素问》说:“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暑为夏季火热之气所化。暑病只有外感,并无内生。暑邪伤人多出现阳热亢盛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如发热汗出,或汗出不畅,头晕头痛,背部恶寒,口渴不多饮,胸闷心烦,小便短黄,舌质红,苔薄或淡黄,脉濡或浮数。 针对这种感冒的产生原因及外在表现,调治时宣气透表,清热化湿为主。药用:香薷、金银花、连翘、扁豆花、厚朴。方中香薷、扁豆花、厚朴化湿和中,达表清暑;银花、连翘辛凉透表,祛暑清热。表邪重者去金银花、连翘加青蒿以加强祛暑解表之功。胸闷较重者加佩兰、白蔻,以芳香化浊。汗多去香薷,加荷叶、西瓜翠衣,以清热解暑。热重心烦者加黄连、竹叶,以清解在内之郁热。口渴甚者加麦冬、知母,以清热生津。舌苔厚嗳腐,食积内停者加焦三仙,以消食积。暑重湿轻上阻于肺者加薄荷、佩兰、荷叶、黄芩、枇杷叶、前胡、杏仁、益元散清解暑热,化湿宣肺。 夏天不仅表现为暑热,另一个特点还表现为湿热。湿为长夏之气,湿邪为病,长夏居多。天之暑热下迫,地之湿气上蒸,人在其中,最易感受湿热之邪。症见身热,恶寒,两足独冷,头部闷痛,肢体倦怠,周身重痛,胸痞脘闷,口黏乏味;渴不欲饮,小便短黄,面色微赤,舌苔白腻,脉濡缓。法当芳香化浊,宣气透表。药用藿香、佩兰、荷叶、苏叶、青蒿、大腹皮、茯苓皮、法半夏、陈皮、厚朴、金银花、竹叶、豆豉。本方为藿香正气散化裁而来,藿香正气散为治疗寒湿郁阻表里的通用方。这里用以治湿热表证,故去姜、术、桔、芷的温燥表散;甘草、大枣的甘补滋腻。而加佩兰、青蒿、荷叶、豆豉、银花、竹叶,芳化清透,开气化浊,除闷和胃。暑热无汗者加香薷,解表祛暑而化湿。有汗口渴者加芦根、滑石、甘草,清热利湿。湿重者加杏仁、苡仁、茵陈,化气除湿。热重者加山栀子、黄芩,燥湿清热。痞满较重者加枳壳、白蔻,开气除满。呕逆较重者加竹茹、倍半夏,以和胃降逆而止呕。有积滞者可加焦三仙,化食消积。小便短赤者加通草、六一散,以清热利湿。 秋季的特点是自然中燥邪干涩,法当辛润。燥为秋季之气,其气清肃,其性干燥。燥易伤肺,症见发热头痛,咽干口燥,干咳无痰,或痰中带血,鼻干无涕,舌质干红,舌苔少津,脉细数。 针对这种感冒的产生原因及外在表现,调治时辛凉清热,甘寒润燥。药用:桑叶、枇杷叶、杏仁、象贝母、金银花、牛蒡子、沙参、麦门冬、栀子、豆豉、梨皮、石膏。燥热外袭,病在肺卫,肺阴受损所致。方中桑叶清宣燥热,《本草经疏》云:“桑叶,甘所以益血,寒所以凉血,甘寒相合,故下气而益阴”。杏仁苦辛温润,宣利肺气,《医学启源》曰:“杏仁除肺中燥,治风燥在于膈”。二药共为主药。桑叶、石膏、银花、豆豉四药辛凉,宣肺疏表,得栀子皮以清上焦燥热;用牛蒡子、杏仁之辛润,宣肺利气;配象贝母、枇杷叶以止咳化痰;沙参、麦门冬、梨皮清凉生津,养阴润燥。共奏辛凉宣肺,清润燥热之效。咽喉肿痛者加山豆根、蝉衣,以清利咽喉。口渴较甚者加芦根、麦冬,以润燥生津。咳痰黄稠者加前胡、瓜蒌,止咳祛痰。鼻衄者加白茅根、侧柏叶、桑白皮清肺止衄。痰中带血丝者,为燥伤肺络,当选清燥救肺汤加减化裁,以清肺润燥。 初秋之时,以干燥为主,越往后来,天气越凉,其气越寒,这时燥邪与寒气相合。燥气本为阴邪,兼受寒气为病者,发为凉燥。症见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鼻塞声重,咳嗽无痰,唇舌淡红,舌苔薄白,脉细。法当轻宣凉燥,宣肺化痰。药用:苏叶、前胡、杏仁、桔梗、枳壳、茯苓、半夏、陈皮、甘草、生姜、大枣。寒燥外袭,肺气不宣。方中杏仁苦温而润,肃肺止咳除痰。苏叶辛温,微发其汗,使凉燥从表而解。二药为君;前胡、桔梗、枳壳宣降肺气;茯苓、半夏、陈皮、甘草理气化痰止咳;姜、枣调和营卫。诸药相伍,使表解,燥润,气畅,痰消。本方配伍符合《素问》所说“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之旨。恶寒重者加葱白、淡豆豉以解表。头痛较甚者加僵蚕、蔓荆子、川芎以祛风止痛。咳嗽痰多,或有痰饮者,可重用半夏、陈皮、茯苓、或加紫菀以温润化痰。咽痛者加射干、板蓝根。口干者加天花粉、麦冬。烦热者加知母、生石膏。胸胁满者加炒枳实、竹茹。有食滞者加焦山楂、炒麦芽。 冬季多受风寒袭侵,这时应重在解表。这种感冒的主要证候是恶寒发热,无汗(一般说:伤寒无汗,寒无汗),头痛,四肢酸痛,鼻塞,清涕,候痒,咳嗽,声重,痰吐清稀,舌苔薄白,脉浮。在《伤寒论》中属于六经辨证中的太阳表证。外感风寒之邪,先从呼吸道感受,以致于肺气不宣。肺开窍于鼻,外邪侵犯,先见鼻塞、流涕、咳嗽等伤风的证状。肺与皮毛相合,风寒客与皮毛时,寒为阴邪,其气凝闭,卫外之阳被郁,故见寒热、无汗、头痛,甚至于四肢酸楚等风寒表证。舌苔薄白,脉浮,为风邪侵袭于肺卫之证。
& X' D! l; P M$ j 针对这种感冒的产生原因及外在表现,调治时以解表散寒,辛温宣肺为主。这是根据《素问》“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方用葱豉汤加味〔葱豉汤:《肘后方》葱白 豆豉〕。方中葱白通阳散寒,豆豉透表达邪,可加防风、桔梗、前胡、杏仁之类,以疏邪宣肺。如头痛恶寒较厉害,肢体酸痛无汗者,为风寒表证较重,肤腠闭塞,可用荆防败毒散加减,荆防败毒散:《证治准绳》 荆芥 防风 羌活 独活 前胡 柴胡 川芎 枳壳 人参 茯苓 桔梗 甘草〕以疏解风寒,方内有人参,体质虚弱的病人可酌量应用(一般感冒的不用人参)。 以上是四时感冒表现不一,症状不一,治疗侧重点也不一样,我们要注意分辨和用药。还有一种感冒,老年人表现较多,也即是体虚感冒,大都是抵抗力比较薄弱,卫外不固,往往感冒以后,缠绵不愈,或反复发作感冒,当以扶正怯邪为主,不应专注疏散风邪,可用补中益气汤、参苏饮加减散表除风之品。如在亡血之后,以及妇人产后,感冒风邪,引起头痛、寒热等证,应在上列各法中,时时要顾及到正虚的方面,可加入黄芪、当归扶正之类补品。 人吃五谷杂粮,没有不生病的,其实感冒也是一样,只是为最常见之病,掌握一般治疗原则,及时处理,可以药到病除。即使有挟杂其它病邪的情况,若能审察内外因素,投剂得当,奏效亦佳。若治疗或者护理不当,疾病亦能由轻变重,变生他病,所以除了服药之外,必须注意休息,避风保暖,以免发生其他变化。此外,在广泛的流行时期,要更加注意生活起居,避免接触患者,服用防治药物,以控制传染和流行。
9 _) f1 {% T2 v; H4 @5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