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联系我们关于我们文明投稿
关闭窗口

简单4步,开始与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对话吧!

1. 打开你的微信、朋友们选择添加朋友   2. 使用扫一扫功能扫一下上面的二维码
3. 扫描后出现详细资料选择关注就好了   4. 现在开始与我们的官方微信对话吧!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打开微信扫一扫
查看: 47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67岁老人身高不足70厘米 照顾瘫痪母亲20年

[复制链接]

5万

主题

6万

稿子

1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273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5-12 14:25: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成都

# u* q) e/ E  |6 s8 k9 Z7 Y" t/ G; _
3 u$ n4 h8 B$ j, K/ x/ D
* G& k% {$ ?. I/ Q' }

[size=15.9996px]上楼梯是很艰难的事


% N+ a" H$ Q# \- g% _! @: v/ e/ g0 ^+ A8 |  }9 z+ ?# K4 e
2 |! u4 X6 T9 o7 _- I

[size=15.9996px]罗成先站在凳子上做饭炒菜

[size=15.9996px]“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电视剧里公益广告的台词,被今年64岁的罗成先践行着。

[size=15.9996px]这个身高不足70厘米的男儿,从母亲躺上病榻开始,学着煮饭洗衣,为母亲养老送终。2014年,93岁的母亲安然辞世,是当时村里最高龄的老人之一。近期,他的孝心故事被村里写进《村规民约》,大家向他学习。

[size=15.9996px]他搭凳子给母亲煮饭

[size=15.9996px]忠县磨子乡石梯村,童年一场疾病,让罗成先失去站立能力,使他身高不足70厘米。

[size=15.9996px]在罗成先记忆里,8岁时父亲去世已经是个沉重打击,10岁那年发生的事更不堪回首的。由于多处关节浮肿,医生对罗成先拔火罐治疗。“没有起到效果,驼背程度反而加重,最后只能蹲着行走。”他说。

[size=15.9996px]仿佛是命运捉弄,母亲在73岁那年卧病在床。

[size=15.9996px]3个姐妹都嫁出了石梯村,自己和母亲先后纳入农村低保保障对象,罗成先决定独自承担赡养母亲的责任。

[size=15.9996px]“虽然我只有两尺高,但是还能走路,能够劳动。为了让母亲吃到新鲜蔬菜,我种了一块地。”罗成先的步子慢,力气小,同样的农活,别人只需半小时,他可能要半天。

[size=15.9996px]母亲心疼罗成先,原先家务都由她承包。卧病后,家务成了罗成先的难题。家里土灶高80厘米,罗成先需要搭凳子才能炒菜做饭,有时候,甚至需要两根板凳重叠,才能够着放在灶台里边的物品。

[size=15.9996px]母亲每天都干干净净

[size=15.9996px]母亲睡1楼,他住夹层。家里的木楼梯共9步,每步近30厘米高。罗成先每“攀”上一步楼梯都是挑战,9步下来大汗淋漓。

[size=15.9996px]“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给母亲擦洗和喂饭,最后做的事是帮她检查被子是否盖好。”罗成先无微不至的照顾,让母亲每天都是干干净净的。

[size=15.9996px]母亲的病床比罗成先还高,母亲躺在床上,他根本使不上力。怎么办呢?

[size=15.9996px]罗成先找来一根竹竿,母亲每次起床,罗成先会将竹竿拿着“站”在床尾,母亲从床头拉着竹竿另一头,罗成先使劲,就能把母亲拉起来。

[size=15.9996px]从罗成先的家到公路边的自留地,普通人1分钟就能走到,罗成先要近20分钟。他种了玉米小麦,能满足很大一部分需要。

[size=15.9996px]母亲是最高龄的老人

[size=15.9996px]同组村民罗培先经常到罗成先家串门,有什么事情都会帮他。“一些病人瘫痪卧床后,会出现褥疮。他母亲身上没有这样的情况,精神状态也不错,这都靠儿子细心照顾。”在罗培先眼里,小个子的罗成先让人佩服。

[size=15.9996px]2014年大年三十,母亲去世。村长担心他没钱张落后事,前往帮助,却发现罗成先在乡邻帮助下,按照当地习俗为母亲操持了一场隆重的葬礼。

[size=15.9996px]石梯村党支部书记罗仕琼向记者介绍,罗成先母亲去世时是全村最高龄的老人之一。“两尺孝子”罗成先反哺母亲的故事也在当地传为佳话,教育和感染着村民。

[size=15.9996px]他的故事写进《村规民约》

[size=15.9996px]“大家都劝我参加集中供养,但是有街坊四邻照顾,我选择自己生活。”罗成先说,得益于好政策,他现在每月可以领到数百元,维持生计足够了。日常看病和拿药,只要到指定医院都是全免费,医疗方面没有后顾之忧。

[size=15.9996px]“看我行动不便,剃头匠到家里给我理发;见我打井水,邻居把自家的自来水管牵到我的缸里;一次,派出所一个年轻同志开车路过看见我,专门倒回来,硬往我兜里塞了200元钱。”

[size=15.9996px]点滴帮助,铭记于心。哪家的簸箕边裂开了,他找来编织带一圈一圈补上;哪家厨房差刷把,他就削把新的送去,这是他表达感激的方式。

[size=15.9996px]近期,发生在罗成先身上的故事,被写入石梯村的《村规民约》。

6 F7 |5 r- n/ E, P. V+ R
新浪微博 QQ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 ( 蜀ICP备19023435号 )  

GMT+8, 2024-6-16 18:44

Powered by WW.ICBW.COM.CNtechnical support:传播网

川公网安备 5101080200038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