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惠门参加闲时车位分享的一个小区,外来车辆凭卡出入小区内部停车场 |
很长一段时间内,在明宇金融广场上班的王徐每天都在和人抢车位,“周围商业停车位简直‘奇货可居’。平均每天收费22块,还常常找不到车位。” 从去年年底,他不再开着车到处转悠,而是提前打开一款停车软件,搜寻附近某住宅小区的停车位——一些车位主人因为上班离开车位闲置,会在软件上出租车位。停一天下来,收费要比附近商业停车场便宜七八块钱。 王徐生活方式的变化,正是“分享经济”在我国迅速发展的写照。今年“分享经济”概念第一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支持分享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富裕起来。” 但闲时车位分享,在成都尚走得步履蹒跚。 成都商报记者调查发现,最近两年来,不少企业借助互联网平台,推出闲时停车场租赁业务,但市场并非反响热烈。供给不足的同时,停车位却又不可避免地闲置,这其中有何阻隔? 值得一提的是,市建委公建处已经注意到“闲时车位分享”这一概念,正草拟相关方案送审,尤其是“鼓励既有停车资源开放共享……允许个人或单位错时、短时出租(出借)自己的停车位”,试图推动行业发展。 新招 分享私家车位 空闲时段用于出租 去年七八月,殷晓舜关闭了自己的旅游业务,准备做一款分享车位的软件。他的灵感来自于滴滴打车和优步,“既然他们能把座位分享出来赚钱,为什么我们不能尝试分享车位?尤其是现在停车位这么紧张!” 他拉上两个合伙人,开始捣鼓一款界面、操作流程都跟打车软件有些类似的停车软件,为它取名为“私家车位”,目标显而易见:希望能让拥有私家车位的人,在空闲时段与外界进行分享。他做过市场调研,发现因为上班、出差等原因,居民小区停车位白天的闲置率约为60%,夜间则在10%到13%。 就算是在成都本地,殷晓舜的起步也属于比较晚的那种。2013年12月,另一名投资者熊运余也瞄向了“空闲车位交易”这个概念,“当时国内其他城市已经有类似的软件”,他准备引入成都。次年8月,公司推出“泊泊停车”APP。 在熊运余看来,这个模式看上去既“美好”又“宏大”,“钱景”不可限量。殷晓舜也很受鼓舞。去年12月,他从市交委拿到一组数据,全市5000多个停车场,停车位数量在125万个左右,其中私家车位有50多万个。 他乐观地算了笔账:如果1/3的车位主人接受这种模式,就有10万个车位,“如果每天挂一半出来,就有5万个车位;如果能停上一万个车位,按8元一单、公司提成10%来算,每天就是8000元收入,公司就能赚钱了。” 难点 物管不开道闸 一切就是空谈 不过,殷晓舜也坦言,这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实际上,两个APP投入市场后,都遇到了不同程度的困难。跟滴滴打车不同,在他们和车位主人之间,还有一道障碍:物业公司。“即使车位主人答应,只要物管不开道闸,一切就是空谈。” 殷晓舜跑过不少小区,物管公司的担忧可以说是层出不穷:停车多了,保安人手就可能不够,增加的费用谁来出?对外来车辆不熟悉,如果出现被盗怎么办?另外是行车秩序,万一出现车辆擦挂,谁来赔…… 起初殷晓舜希望通过利润分成,吸引物管,分配比例分别是业主65%、物业25%、公司10%。但他很快发现,这点收入对大型物业企业来说毫无吸引力,分到手里的太少,和所承担的责任不符;而规模小的又反倒觉得这点分成少了。两个多月下来,注册用户突破2000多个,但成交数量每天只有20多单。 为了吸引客户加入,熊运余则制作了一批车位地锁,它们可以安装在车位上,通过蓝牙系统控制,订单户通过APP下单成功后,可以跟车位主人的车辆一样凭识别系统进入、泊车。尽管承诺可免费赠送车位锁,但加入的车位主人并不多。从去年到现在,只送出去100把地锁。而每把锁的成本价在千元左右。 他们办公楼附近,有业主曾经最多一个月赚了400元,但最后还是无奈地拆卸掉地锁并还给他们,“让我们先把物管搞定再说。”如今,他们APP上的活跃数量每天只有500多个。 突破 撬动停车场资源 硬件软件齐下苦力 就在两家公司苦思对策时,另一家也是做停车软件的公司“停天下”,开始了在成都的攻城略地。公司派出20多个人,在3个多月内采取刷街的方式,将城区内的停车场走了个遍,除了采集车位数等基本信息外,另一个工作就是谈合作。 跟上述两家公司重软件不同,停天下更加重视硬件建设,他们将工作重点放在一些仍停留在原始收费阶段的停车场,为它们增设道闸、摄像头、车辆识别系统、语音播报系统和车位锁系统等,但每套系统改造费用在数万元。 “所有停车、收费的工作都由我们来做,停车场只是坐收渔利。”停天下负责人陈跃强说。重金投入下,尽管垄断了停车场的出入口,上线停车场也达到325家,但他也受困于“改造费用巨大”的难题,“目前正准备进行第四轮融资。” 熊运余的公司则继续在软件上着力。他们发现小区内部的地下停车场,在地图上仍旧是空白,于是派出人员开始绘制停车场地图,这成为他们的“核心技术”。如今点开一些合作楼盘,可以清晰地显示出某个可供空闲交易的车位,引导车主过去停车,省去找车位的麻烦。 殷晓舜则继续跑口岸。今年春节到现在,他的合作小区有了6个。为了突破物管,他把车位分享设定在业主之间——没有车位的业主可以通过软件,向车位空闲的业主进行租赁,“6个小区中,有5个就是这样谈下来的”,他把这视为成功经验。 希望 市建委关注闲时停车 正草拟相关政策 “车位闲置,不仅仅是个人资源,也是社会资源的浪费。”在陈跃强看来,这个市场有意义可言,“土地毕竟是稀有的,闲时停车不光可以为个人创造效益,还能把社会资源盘活利用,为社会做出贡献。” 对于“闲时停车”的模式,相关部门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昨日,殷晓舜和成都商报记者来到市建委公建处,推介发展模式。该处室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对资源的有效利用,要减轻停车位紧张的问题,不能仅仅靠修停车场,还可以盘活、撬动“沉睡”的停车场资源,“这是一件好事情,也是未来的趋势”。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市建委已注意到闲时停车的问题,正就相关政策草拟出一份送审稿,希望通过政府推动,“鼓励既有停车资源开放共享,高效利用城市空间资源”。据了解,一些具体细则包括“在未来鼓励并引导政府机关、公共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内部停车设施对外开放,盘活存量停车资源,推行错时停车,鼓励有条件的居住区与周边商业办公类建筑共享利用停车位”,尤其是“允许个人或单位错时、短时出租(出借)自己的停车位”。尽管还没正式向外界公布,但殷晓舜说,他看到了行业振兴的希望。 用户 便宜又方便 但大家反应并不热烈 王徐是最早一批“吃螃蟹”的人,从去年年底开始,他就开始用上了某错时停车的APP软件,并且尝到了甜头。 “按早9晚6的通勤时间算,用APP找空余车位停车,每天的停车费要便宜七八块。”王徐告诉记者,他在明宇金融广场的某写字楼上班,周围商业停车位简直“奇货可居”。平均每天收费22块,还常常找不到车位。通过某错时停车APP,他在附近某住宅小区的地下车库找到了长期的停车位。“现在每天大概只需要14块,便宜太多,也比停在地面停车位干净。” 家住翠微清波小区的夏渝使用错位停车APP已经快半年了,上班时在公司附近寻找闲时车位。最近,他由“买方”变成“卖方”,开车出门上班后,就放出家里的车位,由APP匹配需求者停车。他表示,1个小时补贴5毛钱不算多,但能把空闲的资源利用起来,解决他人的需求,就是双赢。 不仅如此,夏渝还主动向朋友们推荐错时停车,但大家的反应并不热烈。“安全因素不是核心,关键在于用户习惯还没有形成。”夏渝认为,所谓的安全因素完全可以通过实名认证等技术手段解决,但用户不理解不尝试,是目前错时停车最大的阻碍。 物管 小区安全没保障 车辆出现擦挂难追责 错时停车难推广,第一步就被小区物管的门禁拦下了。卓望嘉物业管理公司的总经理雷世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曾有相关APP团队来小区做推广,希望优品道小区能够作为错时停车的试点小区,但他们考虑一段时间后,还是拒绝了。 “安全问题怎么保障?都是住宅小区,业主怎么接受让陌生人每天在小区进进出出?出了问题又谁来负责?”雷世海说,APP向所有市民开放,这就相当于在小区的门禁开了绿色通道,进来的人员鱼龙混杂,难以把控。并且,外车进了车库,一旦与小区业主的车辆出现擦挂,要追溯责任会有很大困难。 他们也承认,错时停车是解决停车难的一大利器。但在责任面前,APP能够向物业公司提供的分红也不再诱人了。家园物业的项目负责人代正文说,所谓分红都是象征性受益,但对物业来说,要增加管理人手,要承担安全风险,“不划算”。成都商报记者 辜波 钟茜妮
" d1 ^8 P, p' J-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