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开云雾,探寻本质,深度剖析,揭秘幕后。我们刨根问底,只为更接近事实真相。 霾/非/初/见 2014年,四川第一次区域性污染出现在12月20日至2015年1月5日,共计17天。 2013年元旦节,四川虽然躲过了重霾,但冬季第一次雾霾来得更早。2013年四川第一次区域性污染,出现在12月1日至9日,共计9天。 川/霾/特/色 每次集中出现的重污染天气占盆地幅员面积的60%以上;达到“重度污染”或“严重污染”以上程度的重污染天气持续时间经常超过一周;成都PM2.5浓度甚至出现“爆表”;受大气重污染天气影响的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60%以上。 霾/从/何/来 四川盆地大气环境承载力犹如一口锅,各种排放源如同火,大气污染物如锅里的水。夏天扩散条件好的时候,锅大,同样的排放量,水不会烧开,不会产生大的污染;秋冬扩散条件差,锅小了,同样的排放量,水容易烧开,再加上逆温层,就犹如扣上了一个高压锅盖子,水烧开得更快,污染形成了,还打不开。 霾/咋/破/解 约谈效果最好。去年,内江、南充、自贡等市(州)PM10 一度处于全省倒数,各市政府负责人曾被约谈。去年,达州等市空气“拖后腿”,政府负责人被约谈。“被约谈的市压力比较大,动作也比较大。” 田也(化名)是四川一家报社的摄影记者,从2013年始,每个元旦节他都会准时6点半起床,然后在7点半前赶到天府广场,追拍成都元旦越野跑的盛况。可今年元旦,他睡了个懒觉,因为已举办了46届的成都元旦越野赛停了。 背后的原因,是雾霾。组委会发布的公告,解释了取消这一新年传统活动的原因:根据《成都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的相关要求,原定于2016年1月1日举行的“2016年四川省暨成都市全民健身跑·成都市第47届元旦越野赛”活动取消。 2015年12月26日,一场雾霾悄然袭川,且愈演愈烈。截至2016年1月3日,这场“霾伏”已持续9天。数据显示,截至3日,成都出现了1天严重污染和6天重度污染;此外,德阳、眉山、自贡出现了5天重度污染,绵阳出现了4天重度污染,宜宾、南充、乐山、达州也出现了重度污染。 这一场跨年的重霾,因何而来,将何而去? 雾霾改变生活 催生都市“避霾族”口罩成了抢手货 “这场雾霾刚开始几天,成都还是轻度污染、中度污染,27日开始就重度污染了,30日还严重污染了一回,31日后降到重度污染,再没降下来。”2013年开始,跑友小于天天登录APP,查看空气质量。“户外跑步时,心肺效率提高,空气中的污染物吸入更多,所以这次因天气原因取消了元旦跑。” 在成都,因为雾霾,人们的生活正在悄然改变。 元旦三天假期,催生了“避霾族”。从去年12月31日傍晚开始,很多成都人选择了外出躲霾,“好多亲友都在往外走,准备等雾霾结束再回城。”去了峨眉山的雷小姐说。 在有霾的日子里,口罩都“卖断了货”。 记者走访发现,成都不少药店,秋冬口罩畅销,总府路一家药店一天就卖了几百个。市民赵女士说:“我跑了七八家才买到口罩。普通口罩不管用,要买专业防霾型的,能挡住PM2.5,我一次买了3个。” 热销的还有净化器。“好的动辄五六千元,甚至上万元。虽然贵了点,但为了健康还是值得。”在双庆路旁一家商场,刚付完钱的王女士说。据了解,不同卖场空气净化器都在热销,每天少则销售十来台,多则数十台。四川省级机关玉泉幼儿园小三班,还有家长众筹买空气净化器;而成都高新区一家幼儿园,则为娃娃们安上了新风系统。 成都市重污染天气三级预案,建议性措施有“视情况可暂停中小学、幼儿园户外体育课”。记者走访成都各大中小学得知,目前,大课间、体育课等室外体育运动项目均已暂停,转到室内进行。 “霾伏”往年也有 从污染程度而言 今年其实比去年稍低 陷入“霾伏”的,不止成都。四川21个市(州)中,遇霾的城市逐渐从9个上升到14个,再到17个。 “本次污染过程中,整个四川盆地都受到了影响,尤以川西平原为甚,川南次之,川东北影响最小。”四川省环境监测总站相关负责人介绍,2015年,四川21个市(州)统一采用“史上最严新国标”AQI(空气质量指数),共分六级。“截至3日,成都出现了1天严重污染和6天重度污染;德阳、眉山、自贡出现了5天重度污染;绵阳出现了4天重度污染;宜宾、南充、乐山、达州也出现了重度污染。” 在猛追湾晨练的张大爷,分不清重度污染、中度污染的区别,对雾霾也懵懵懂懂,只知道“天一变得灰扑扑的,娃娃们就喊我不要晨练。有时候只有跟老友打打乒乓球。” 事实上,这样的情景,往年也在上演。 “以前不晓得是霾,都以为是雾。”在田也的记忆里,“这几年,慢慢开始有跑友戴口罩。”2012年,专业名词PM2.5逐渐成为热词,出现在人们的谈资里。“蜀都大道和人民中路交汇的路口有一个花坛,用花朵扎成年份数字,我拍跑友就拿花坛当背景,如果背后的花坛看不清晰,我就知道雾霾天来了。” 遭遇“新年霾”的,其实也不止今年。 “2014年,四川第一次区域性污染,出现在12月20日至2015年1月5日,共计17天,整个冬季共出现了31天区域性污染。”省环境监测总站相关负责人找出一组数据:去年元旦节,四川21个市(州)中,17个城市遇霾,泸州、宜宾、达州、巴中4市为重度污染,成都、自贡、内江、乐山、南充、眉山、广安、资阳8市为中度污染,德阳、绵阳、遂宁、雅安、西昌5市为轻度污染。 2013年元旦节,四川虽然躲过了重霾,但冬季第一次雾霾来得更早,霾日也居高位。“2013年四川第一次区域性污染,出现在12月1日至9日,共计9天,整个冬季共出现了45天区域性污染。其实,人们不知道的是,从污染程度而言,今年实际比去年还稍低。” 元旦霾,何时才能消?“1月6日至8日,将有较强冷空气影响四川,入川路径为盆地北部及东北部,如强度较强,将终结本次区域性污染过程。”省环境监测总站相关负责人说,本次污染过程预计持续至1月5日或6日。 解析川霾之困 像扣上盖子的锅 污染形成了还打不开 四川省环保厅厅长姜晓亭称,“四川盆地,是除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外的四大雾霾多发区域之一。” 川霾有何特色?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的杜敏,在《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及对策初探——以四川省为例》中指出:每次集中出现的重污染天气占盆地幅员面积的60%以上;达到“重度污染”或“严重污染”以上程度的重污染天气持续时间经常超过一周;成都PM2.5浓度甚至出现“爆表”;受大气重污染天气影响的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60%以上。 霾从何来?和全国其他城市不同,四川的盆地地形四面环山,如同一口大锅,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北京扩散条件算差的,但也只是三面环山。”省环境监测总站相关负责人说,秋冬以来,加上静风、雨小、湿度大等不利气象条件,污染物悬浮在空中,难以扩散。 以这次“跨年霾”为例,他打了个比喻,“四川盆地大气环境承载力犹如一口锅、各种排放源如同火、大气污染物如锅里的水,夏天扩散条件好的时候,锅大,同样的排放量,水不会烧开,不会产生大的污染;而秋冬扩散条件差,锅小了,同样的排放量,水容易烧开,再加上逆温层,就犹如扣上了一个高压锅盖子,水烧开得更快,污染形成了,还打不开。” 他 说 ,去 年 12 月 25日-27日,四川连日太阳天,形成逆温层。“12月26日之后,成都的逆温层高度逐渐降低,由前期冬季常态的600米左右,下降为区域性污染过程中的300米左右,大气环境承载能力由此下降了2倍左右。” 锅儿是天生,火则是人为。这一把烧开污染物的火,又从何而来?姜晓亭说,四川和北京大学合作,对四川雾霾做过源解析,燃煤、工业企业、扬尘、机动车、秸秆等生物质燃烧是大头,“在市区,机动车尾气排放超过一半。” “北京机动车是污染源的大头,占比超过3成;上海机动车、工业比重大,各占近3成;天津扬尘重,占了3成。”四川省一位环境监测专家介绍,和这些城市相比,成都则是“三驾马车”:“机动车、燃煤、工业企业比重差不多,各占2成多;然后是扬尘,占了1成多;秸秆等生物质燃烧占了近一成。” 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上半年,成都汽车保有量已达340余万辆,居全国第二,仅次于北京。近3年成都汽车新上牌总量近150万辆,按2015年平均每天新上牌汽车2703辆计算,到2015年底将接近400万辆。 破霾之道何在 约谈的效果最好 空气质量也应做审计 这一轮雾霾,各地在应对上表现出一个“快”字。 2日上午10时,成都市民小苏经过武成大街,发现洒水车呼啸而过。“附近在施工,扬尘多,这几天明显感觉洒水增多了,地面都是湿润的。”去年12月28日零时,成都市重污染天气三级预案启动,执行至今。 不止成都,自贡、德阳、眉山等市(州)启动了三级预警,去年12月29日晚上,四川省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紧急启动了区域Ⅲ级预警(黄色),30日分别派出三个督导组赴成都、内江、眉山进行现场督查。 “督查已是常态,不光重污染天气,大春、小春秸秆燃烧等关键时期,都会派人迅速赶赴市州。”一位不愿具名的政府工作人员介绍。 在他看来,排名、约谈、罚款等独具特色的“四川治霾策略”,已经初具成效。“比如说排名,每个月,四川21个市(州)都会进行一次排名,谁排在前,谁倒数,清清楚楚。靠后的市(州),自然失了面子。”在2013年底一次环保工作会议上,川南一市(州)环保局长坦言,“排名后一点,媒体就写成‘垫底’,太难听了。” 上述工作人员认为,约谈效果最好。2014年,内江、南充、自贡等市(州)PM10 一度处于全省倒数,各市政府负责人曾被约谈,2015年以来,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明显。2015年,达州等市空气“拖后腿”,政府负责人被约谈。“被约谈的市压力大,动作也比较大。” 以南充为例,奋斗了近8个月,终于实现“逆袭”。“空气改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南充用了很多办法治霾,过了8个月,PM10浓度才实现下降。”四川省环保厅污防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1-7月,南充都在PM10不降反升的名单中,但升幅不断降低;8月后,降尘情况终于逆转。 “重要污染源就这么多,各个击破就能治霾。特别是扬尘,只要工地扬尘不出来,道路扬尘也好控制。”这位不愿具名的政府工作人员说道。 如何才能倒逼政府?他说,除了伤面子,更有动里子。“现在有些城市在试行离任审计,绵阳市也在试点,环境质量有没有完成目标、出现纰漏,都要审计。我建议,以后空气质量也要做相关审计,相关目标有没有完成,有没有出现重大污染,都进行审计,与政绩考核紧密挂钩。” 欣慰的是,大气污染防治法已在元旦前正式施行。 针对元旦霾情的严重,成都市对大气重点污染源进行了现场检查,查处违规工地14个、违规运渣车55辆,取缔露天烧烤182处,市气象局还先后开展了4次人工增雨作业。 华西都市报记者张路延 立/即/评 像记住12306 一样记住12369 □李晓亮 回溯一下,这些年全国重霾污染天数和地区,显然已常态化,几乎无城无人能置身事外。 印象中,对多数川人来说,“乡亲们,再坚持一下,风已经到张家口了”的段子,似乎始终还隔了一层。直到此次一直横亘四川全域,从年前绵延至今的“霾汰日”,悄无声息地来了,且来了就不挪窝,赖着不走。 迟到的川霾,锥心之感,无需赘言。太阳依旧升起——哪怕影影绰绰,生活还得继续、霾里乾坤大,只能吐槽发泄下。段子手们各使手段,各显神通,花式吐槽,确实能一浇块垒,一展愁容。比如京霾的绵长厚重、冀霾的磅礴激烈、川霾的别样醇浓…… 但,吐槽解决不了实质问题。而除了“等风来”,除霾也非无计可施。既然观感上讲,川霾“迟到”了,理论上就应有其他城市经验可资借鉴,赢得后发制人的时间窗口。痛感累积转化为制度和文明的累进,公共应对的制度安排就不能再迟,而应提速。之前有川内试行的空气预报,从检测指标升级到最严国标普及,从承认问题开始,联防联控联治联动。 而此次元旦期间,多部门督导,紧急应对预案适时启动,包括污染达到红色一级时单双号限行措施的提出都是首次。 当然,除了公职部门努力之外,个体身体力行的道义责任所起作用,也不可小觑。居家减排、绿色出行之余,记住那个“12369”环保举报热线,就像记住春运购票12306一样,或也是消污除霾融入日常点滴的一个坚实的生活细节。 也许,你我的一个电话,就能让雾霾少一分。 ' a5 X0 E0 m, [ Z* 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