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在“中欧艺术对话”框架之下举行的欧洲古典铜版画收藏鉴赏会日前在京成功举办。活动得到了业内收藏人士的积极关注和充分肯定。为让更多的朋友们能够观赏到这些欧洲古典铜版画,主办方和策展人经过协调将活动延长展期,新的展期自1月16日至25日连续10天。展出时间在每天下午1点30分至6点30分。欢迎有兴趣的朋友们莅临观展、交流、指导。 在鉴赏会开幕的前两天,原北京印钞厂著名雕刻师李学军先生,著名版画收藏家孙以煜先生、《集邮》杂志的编辑马臻杰先生,以及资深藏家汪洋(网名刻画)等雕刻版收藏家和爱好者们先后来到展厅,与各位藏家和艺术爱好者共同探讨、欣赏这些珍贵的古典铜版画作品。同时也交流各自的收藏体会。孙以煜先生并撰写了一篇观后感特摘录于本文之后,与各位共赏。 本次收藏鉴赏会旨在通过对欧洲古典铜版画的深入探讨,促进中欧艺术文化的交流与理解。莅临鉴赏会的还有著名的女画家、中国画学会创会理事崔虹女士,以及著名画家、李可染画院副院长李毅先生和同为画家的夫人王渊女士。大家认为作为承载欧洲艺术与历史的媒介,铜版画不仅因其稀缺性和学术价值备受推崇,更因其与中国传统书画在细节刻画与工艺追求上的共鸣而受到珍视。铜版画的精雕细刻与中国传统版画的线条艺术之间存在着形式上的相似,而两者在对自然、人物与精神世界的表达上也不乏深刻的契合点。 古典艺术如同时光的回声,凝聚着岁月的痕迹与历史的沉淀。欧洲古典铜版画,以其精湛的技艺、深邃的内涵和无可替代的艺术价值,成为西方艺术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铜版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起源于15世纪的欧洲,逐渐在文艺复兴时期发展成熟。这一技艺通过雕刻与印刷相结合,不仅展现了艺术家卓越的创造力与技艺,更是时代精神与文化思潮的映照。从阿尔布雷希特·丢勒的细致工笔到伦勃朗的光影变化,从鲁本斯的恢弘气势到普桑的古典构图,每一幅铜版画都如同一扇窗,透过它可以感知艺术家与那个时代的心跳。 策展人、李可染画院副院长,国韵文华书画院常务院长余根晖表示,近年来欧洲古典铜版画逐渐走进中国收藏家的视野,成为艺术品市场与文化交流中的一大亮点。随着中西文化的深度融合与艺术鉴赏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中国藏家对这一艺术形式表现出浓厚兴趣。通过这种艺术的对话,我们希望为在场的藏家与艺术爱好者提供更多的视角,探索中欧艺术在细节、技法与理念上的异同与共鸣。 在此次收藏鉴赏会中,主办方展出了几件难得一见的作品。比如,梵蒂冈博物馆的拉斐尔挂毯完整的铜版画,它们以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稀缺性,在铜版画的收藏领域备受珍视。此外,乔瓦尼·巴蒂斯塔·皮拉内西和他的老师朱塞佩·瓦西的几组铜版画也是极为珍贵的作品,即便在欧洲的古籍书店或专业画廊,这些铜版画也是少见的珍品。一般只有在大型的国际古籍博览会偶尔可以目睹风采,更在形式和技法上都体现了当时最顶尖的铜版画技艺,在铜版画的艺术史上占据着一定的地位。能够让这些铜版画的作品在北京与更多公众见面,我们也感到欣慰。 一般说到铜版画给我们的印象多为一尺见方的小幅作品,此次鉴赏会的亮点也包括一些稀有的大尺幅铜版画,这类作品因其规模宏大、技艺精湛及其艺术表现的力度而极为珍贵。大尺幅铜版画往往在创作和印刷过程中更具挑战性,但它们所能展现的艺术效果却远超一般作品,其视觉冲击力和表现的细腻度使得每一幅作品都具有无可比拟的震撼力。对于藏家和艺术爱好者来说,能够近距离欣赏和研究这些大尺幅作品,实在是一种非常难得的机会。 我们特别感谢著名文化学者、美术史论家王鲁湘先生,为本次鉴赏会的部分分组专题铜版画提供了简洁而深刻的评析。他以精炼的语言和独到的眼光,精准地把握了这些铜版画作品的艺术价值与历史背景,为将莅临现场的藏家与观众提供了更为清晰和富有深度的理解路径。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鉴赏会还为藏家和艺术爱好者提供了收藏的机会。会场中的部分铜版画可供购买,公众可以借此将这些珍贵的艺术品收入囊中,成为它们新的守护者。这不仅是一种艺术上的传承,更是一次与历史深刻联结的珍贵经历。 最后,我们要特别感谢以下各位领导和专家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与关注:中国国家画院院务委员、国韵文华书画院首任院长李宝林先生,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山画会会长、李可染画院院长李庚先生,中国国家画院博士后导师范扬先生,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徐里先生,李可染画院副院长王海鲲先生,李可染画院粤港澳大湾区分院执行院长黎俊杰先生等。正是因为有了您们的支持和鼓励,让这些珍贵的艺术瑰宝得以走出历史的尘封,与更多人相遇。 我们再次向所有为此次鉴赏会付出努力的收藏家、学者以及工作人员致以由衷的感谢。希望本次鉴赏会能够为您带来视觉与思想的双重享受,让我们在这些不朽之作中感悟艺术与历史的交融,体会人类精神的伟大创造力。 鉴赏会现场: 部分铜版画欣赏: 吉里亚姆·范·德·古文雕刻,1598 年 2 月鲸鱼搁浅在荷兰海岸 纳蒂尔·德林和奥德兰·斯库尔雕刻,安东尼·凡戴克作品《鲁本斯像》 雅各布·尼夫斯(Jacob Neefs)雕刻,安东尼·梵戴克肖像 雅各布·尼夫斯(Jacob Neefs)雕刻,扬·巴蒂斯特·德瓦尔肖像 雅各布·尼夫斯(Jacob Neefs)雕刻,威廉·德·沃斯肖像 多里尼·尼古拉斯雕刻,拉斐尔原作梵蒂冈博物馆挂毯之一 弗朗西斯科·法拉奥内·阿奎拉雕刻,拉斐尔原作《阿提拉的失败》 乔瓦尼·沃尔帕托雕刻,拉斐尔原作《罗马和平圣母教堂的四位女巫》 彼得罗·阿奎拉雕刻,拉斐尔原作《君士坦丁战役》 彼得罗·阿奎拉雕刻,拉斐尔原作《君士坦丁战役》 约瑟夫·佩里尼雕刻,米开朗基罗《意大利绘画学院》标题页 朱塞佩·瓦西雕刻《圣彼得大教堂》之一 朱塞佩·瓦西雕刻《罗马景观》之一 乔瓦尼·巴蒂斯塔·皮拉内西雕刻 乔瓦尼·巴蒂斯塔·皮拉内西雕刻 乔瓦尼·巴蒂斯塔·皮拉内西作品 乔瓦尼·巴蒂斯塔·皮拉内西作品 附:孙以煜先生文 愿每日都有的可纪(9) 文/孙以煜 为时2天的《时光的回声:欧洲古典铜版画收藏展》,今天是最后一天,虽身有微恙(腰肌劳损,持续性疼痛数日不减),却还是坚持着驱车2小时,赶往北京昌平寶隆藝術區。无疑,这是一场稍纵即逝的视觉盛宴,不仅有难得一见的梵蒂冈博物馆的拉斐尔挂毯完整的铜版画;乔瓦尼·巴蒂斯塔·皮拉内西和他的老师朱塞佩·瓦西的几组铜版画之外,更值得围观的还有稀缺的大尺幅欧洲老铜版画原件。 欧洲老铜版画,作为影像技术出现前的文献复制与推广,多是由雕版师刻出版后与活字版拼版而成图文版。因此,欧洲人都明白,如果是一本旧版图书,其中的插图,都是版画原拓。古罗马时代的雕塑、绘画;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绘画,能够得以流传,与雕版师的版画刻录与印刷的结合,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欧洲人习惯于看到有插图的老版图书,都要小心地把图取下来,用玻璃纸包起,拿到文物市场去卖。中国没有这样的工业传统,也就没有这样的意识。即便是铜版画得到重视的乾隆盛世,其以《平定准噶尔回部得胜图》、《平定台湾战图册》为代表的铜版画战图系列,也多由乾隆皇帝御制,委托法国铜版画师经数年雕版制作而成。但代价昂贵仅限大臣和皇室内部少量流传,民间根本见不到。即便这样的图书,或与文字拼印在一起的欧洲老铜版画出现在国人眼前,也多认为是印刷品,无力给以重视。殊不知,这样的老铜版画,都是有迹可循的文献与古董。都是影像技术以前今已失传了的巅峰级别的绘画! 幸运今天这样的一次出行,除却认识了策展人(藏家)余根晖先生,还真切地看到了在国内极为罕见的这场浩繁的欧洲老铜版画展事。时间虽短,却蔚为壮观。 7 z( {0 Y! c) }1 W X7 \- Z7 w2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