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消费者朱先生反映,10年前被曝光过的人工熏染“血燕”,近几年似乎借助一些社交平台和电商平台卷土重来。 “他们把正规进口的能溯源的燕窝贬低成劣等货,说燕窝越黄越红营养越高,毛燕窝是纯天然野生燕窝。实际上,深色燕窝,很多亚硝酸盐超标,而毛燕窝未经消杀,更是有病毒风险,被我国禁止个人销售。”
记者在一些社交平台和电商平台上发现,每天有多个类似账号在宣传和销售,有账号月销售额上百万元。记者随机从这些账号里购买了10份样品送检,结果显示,其中6份亚硝酸盐超标严重,2份超标100倍以上;6份燕窝的霉菌数值超过200个单位,最高一份的数值为9200个单位。
当记者质疑卖家产品名称带有“进口”字样,为何还要做“店内所有产品均为国产,不遵守进口燕窝相关规定”的免责声明时,对方回复称:“进口,指的是进入嘴巴里食用,因为很多人不知道燕窝是用来吃的。将“进口”二字解释为“进入嘴巴里食用”,这种文字游戏式的狡辩让人感到既荒唐又愤怒。众所周知,“进口”在商品交易中通常指的是商品从国外引入国内市场的过程,一般情况下,谁会将之解释为“进入嘴巴里”? 商家大言不惭地说出这样的“冷笑话”,无疑就是为了掩盖真相,逃避责任,不但是对消费者智商的极大侮辱,也是对法律底线的公然践踏。这种为一己私利,不择手段的丑陋嘴脸,让人啼笑皆非又气愤不已。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些违规销售“黑燕窝”的商家,似乎已经形成了一套标准化的带货话术,他们一致贬低带有溯源码的白色燕窝,将之贬低为刷了胶水的“美容”劣品,转而大肆吹嘘红色、黄色的毛燕窝为纯天然佳品。他们利用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追求和对野生食材的盲目信赖,编织了一个又一个谎言。这些商家不仅自称在东南亚拥有燕窝工厂,还不断强调其产品最适合老人、小孩和孕产妇食用,其用心之险恶,可见一斑。 这些来路不明,安全性没有保障的所谓野生燕窝,在质量检测中暴露出了严重的安全问题。亚硝酸盐超标、霉菌数值爆表……每一项数据背后,都潜藏着对消费者健康的巨大威胁。对于消费者而言,如果购买了这些燕窝,不但不可能造成经济上的损失,生命健康也可能受到影响。 然而,面对消费者的合理质疑,这些商家非但没有丝毫悔意,反而不断地狡辩推诿,除了将“进口”说成是“进到嘴巴里”之外,还有诸如“你从菜市场买条鱼回家煮着吃有没有杀过菌?为什么对燕窝要另眼相看?” “为什么工厂挑毛的可以吃,自己挑毛的不能吃?”“产品标题里的哥曼洞是自己发挥想象力取的标题,和马来西亚地名无关”等一连串的谬论。 商家不断地转移话题,巧舌如簧,无非就是为了掩盖产品潜在的安全隐患,掩盖自己违法违规的事实。这种对消费者生命健康极度不负责任的态度,让人不禁要问:这些人的良心何在?在直播监管日益趋严的当下,这些商家不但公然用谎言欺骗消费者,还在店铺里挂出霸道的“免责条款”,企图逃避售后责任,他们为何能如此猖獗无忌,如此明目张胆? 或许答案就在于,他们很善于利用了平台监管的漏洞,通过频繁更换账号等方式规避追踪。这也提醒平台和监管部门,魔高一尺,亟需道高一丈。
除了常规监管手段之外,直播平台要尽快提升技术手段,强化商家的实名认证制度,及时识别并制止违法违规行为。要建立和完善商家信用评价体系,对于违规操作的商家给予负面评价或直接下架处理,降低其在平台上的可见度。 监管部门加大执法力度,对于屡教不改或情节严重的商家,不仅要处以罚款,还可以追究其刑事责任,通过加强跨部门协作,共享信息资源等执法手段,形成合力,雷霆出击。 不良商家趋利而动,往往会层出不穷,不择手段,要对消费市场的乱象露头就打,还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消费者也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明辨真伪,不被花言巧语所迷惑,要用坚决的抵制和及时的投诉告诉骗子们:厚颜无耻的“冷笑话”并不好笑,等待你们的将是法律的严惩和市场的淘汰。 " m; J7 K9 [9 L: l- y; K9 G& s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