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地披露殡葬领域公职人员腐败案例,开展殡葬领域乱象整治工作。 不合理收费、只收费不服务、变相捆绑或强制提供服务、违规索要或收受逝者家属财物……近年来,多地查处殡葬领域公职人员职务犯罪案件,敛财手段不断升级。例如,前不久,某市殡仪馆被曝出告别厅花卉价格高于市场正常价格三四倍,而且花卉还存在重复使用的情况;2019年,某地殡仪馆停止对丧属自带骨灰盒提供承接和装灰服务;还有殡仪馆规定,“不买骨灰盒不给火化”。 种种收费乱象是当下一些地方殡葬服务公益性未能充分体现的一个缩影。究其原因,殡葬行业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监管仍然存在“多龙治水”难题,有些地方殡葬领域“政企不分,管办不分”……这也给了“白色腐败”以滋生土壤。此外,普通民众对殡葬服务相关产品的成本缺乏了解,在“死者为大”的观念下,每个家庭都希望把逝者的“最后一程”办得体面,这也给了一些殡仪服务“趁火打劫”之机。 生老病死,皆是民生大事。殡葬服务与每个家庭都密切相关,是基本公共服务的一部分。相关部门应充分认识到殡葬服务价格管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不能让老百姓的身后事成为糟心事,不能让“死不起”“葬不起”之类的调侃变为现实。 今年年初,民政部相关负责人撰文指出,做好殡葬工作,既要算好经济账、土地账、资源账,更要算好民生账、民心账、政治账。要坚持殡葬行业的公益属性,让殡仪馆等殡葬服务机构回归公益。加强殡葬综合监管,强化部门监管责任,加强对行业收费和财政资金使用的监管,建立信用体系和执业情况通报、约谈、处罚等制度。 每一起殡仪馆乱收费事件曝光后,不应只是处理相关涉事人员,而是要追根溯源,进行监管层面的追问与反思。打击“白色腐败”,应根除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侥幸心理,不让“冷衙门”成为监管死角;应对服务和收费制定指导标准,推动殡葬服务价格公开透明,无论是基本服务项目,还是定制化自选项目,都要向消费者进行公示,不断挤压权力寻租的灰色空间。
, ~$ k4 E3 Q4 x l& u: }7 d9 B7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