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3日,社交平台上疯传中金公司一位“94年”女员工因为降薪后还不起房贷而跳楼。“降薪”“房贷”“跳楼”几大敏感词一出,瞬间引爆了舆论。
图为中金离世女员工相关信息记者向中金公司相关人士处了解到,确实有一位女员工不幸离世,但并非网传的跳楼,且为自身原因。$ Y8 P- |. _' r! y0 V# t/ e
近年来,券商降薪传闻满天飞,今年更是层出不穷。虽然多数无从证实,但从前段时间上市券商陆续公布的年报来看,降薪已成行业事实,众多头部券商带头降薪。从下调幅度来说,多是个位数,低的在2%左右,高的超出10%。
3 C/ ^2 _4 Z/ Y0 b% |( t4 J- V) _9 u" v! ^2 E% ?; [3 J# {
有员工离世但并非跳楼% a: c H3 Z5 r8 m1 E! M/ A6 _3 R
/ P. x: n- j( u0 Z8 V. F$ N7月3日,社交平台上疯传中金公司一位“94年”女员工因为降薪后还不起房贷而跳楼,这一传闻也迅速上了微博热搜。7 I5 [3 F( a6 ^" q' ]/ G1 M
0 G+ ^7 `' l7 s z
当日下午,中金公司火速回应称,近日,我司上海地区一名员工不幸离世,我司对此突发事件感到非常悲痛,并向员工的家人朋友表达了深切的哀悼。我司已第一时间成立工作组,和员工家属共同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妥善处理好相关事宜。“对于网传我司员工跳楼谣言,希望大家尊重逝者隐私,不信谣、不传谣”。记者向中金公司相关人士处了解到,确实有一位女员工不幸离世,但并非网传的跳楼,且为自身原因。
' k G# _* w6 U% [% {& F. s7 Z7 T* H: f8 I: a: {
网传上述事件当事人为郑某露。中国证券业协会的登记信息显示,郑某露学历为硕士研究生,于2021年3月17日完成执业登记,执业机构为中金公司。
图为中金公司标志记者在疑似郑某露本人的个人微信公众号上看到,其文章笔调轻快,同时也充满思考,最新一篇文章更新于2016年5月。
# v8 C# q, z3 M$ F9 p4 N" R7 X+ l8 V4 |% q4 `" E2 V
在这篇文章中,她写道“生活就是如此,不必害怕说再见。倘若有缘,即会再见。经过这一趟旅程,我看过山,看过水,看过日落月升,在夏威夷听当地人讲重拾古老语言,在加纳搬过砖建学校,在南非听非营利组织的人讲重建被性侵少女的心理健康,在船上听微软高管自黑Win 8系统,听图图主教讲抗争种族隔离……才发现这大千世界,包罗万象,生活因此而无限可能。” 有网友评论道:“看起来是个曾经很热爱生活的小姑娘,真难过。”$ ^6 ^0 n2 g1 g8 R {
. k. K2 k6 q' d& ~( d4 d T# g此外,有媒体报道称,中金公司相关人士表示,被裁、降薪的相关言论皆为不实传言,而房贷属于员工个人事宜,目前暂不了解情况。! i% {* S4 O; K9 g
5 _9 C( P5 B- T# C& A不过,在“金融限薪令”及“破除金融精英论”等大背景下,近年来券商降薪传闻满天飞,今年更是层出不穷。有券商中后台人士表示薪水只是微降,也有的表示降了三成。某头部券商的一位业务部门员工则告诉湾财社记者,公司已经普遍降薪,投行部员工降薪尤为严重,“我们投行部刚进没多久的大学生,好多人被分流去做债了。投行业务很少。”
) x+ F* ^( r- I9 o! ^
2 H/ c- S6 A1 d' D5 o; R# f自去年下半年证监会发文将阶段性收紧IPO和再融资政策以来,IPO发行节奏明显放缓,上市新股数量锐减,券商去年的投行业务表现普遍欠佳。. i) F+ X0 o! ^% h+ Q) U
* F0 Z9 C* g4 I9 h- j4 ~; L& \疑似中金公司员工配偶此前炫富% Y! [2 ~4 D- O& t3 b
& F& {. r+ O, c$ ^; Y. W这并非中金公司首次站上舆论的风口浪尖。2022年7月,网传小红书上一位博主晒出了其在中金公司任职交易员的配偶的收入证明。该证明显示,其丈夫月均收入为8.25万元,并配文“93年老公的收入水平,所以算婚后财产吗?”5 d9 }" R& v( [2 L$ @$ E
7 P3 K. v+ t7 o4 e
随后,该截图在各大社交平台上疯传,瞬间引发舆论风暴。不过,中金公司未曾出面证实此事。 ]" @# Q8 K, s
( e% k& [: d6 b8 T5 a/ B而早在2022年年初,某券商非银分析师在小红书上晒出224万年薪就引发热议。这一事件也被视为推动薪酬管理制度出台的导火索。随后,监管机构密集发文,屡次提及和强调券商薪酬制度的规范性,意在发展稳健合理的、充分反映合规和风险管理要求的薪酬制度。
) s7 @ b. {; o0 R% P0 a1 J! B8 Q' A2 e! Z- i- C
2022年4月1日,《证券基金经营机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施行。其中,在券商高管薪酬上,规定证券基金经营机构应当建立长效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充分反映合规管理和风险管理要求,避免短期、过度激励等不当激励行为。证券基金经营机构应当对董事长、高级管理人员、主要业务部门负责人、分支机构负责人和核心业务人员建立薪酬递延支付机制,在劳动合同、内部制度中合理确定薪酬递延支付标准、年限和比例等。
/ ]9 e% ?: M- [- }& W# e+ B
/ ~% y3 [+ x3 U# ?0 o$ d3 A2022年5月13日,中证协发布《证券公司建立稳健薪酬制度指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该文件明确要求,证券公司在制定薪酬制度时,应当结合行业特点制定稳健薪酬方案,充分考虑市场周期波动影响和行业及公司业务发展趋势,适度平滑薪酬发放安排,强调避免过度激励、短期激励引发合规风险。# g/ [' O! W7 F% h& T" Y
; C% [9 \" V4 @8 t$ {
此外,近年来在券商的文化建设实践评估中,也有对高管薪酬的约束。2021年年底,中国证券业协会下发的《证券公司文化建设实践评估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中,就提及扣分项包括“薪酬激励过于激进,未能体现建立长期激励机制要求的”。
$ T- e/ X+ h- U/ \: T
* x, Y- w4 w% W3 Q/ k" T去年多家头部券商下调人均薪酬- V* c5 s) v5 r+ x, b+ m
1 S) H3 _3 G* V+ B% G那么,券商薪酬的整体情况究竟如何?从前段时间上市券商陆续公布的年报来看,降薪已成行业事实,众多头部券商带头降薪。
/ f9 u# H" u; g) c7 y" m
9 {5 x$ V V& l# I: x4 ~. J据Wind数据,在A股四十余家上市券商中,券业“一哥”中信证券去年的人均薪酬位居榜首,但不足80万元,与此前的榜首动辄超过或逼近百万元相比,缩水了不少。这也意味着,令外界争议的券商“人均百万年薪”已成过去式。
中信证券去年的人均薪酬位居榜首 图为资料图
) f5 Y" M; M3 Y& r1 d) o' P: H- A
具体而言,2023年,中信证券的人均薪酬最高,为79.19万元,同比下滑幅度为个位数。此次风波中的中金公司则位居第二,这一数字为70.04万元,同比下滑约15%。9 e) f3 D7 b7 a: @" n/ m( I( g& k
8 s% ?5 O% j7 {/ ]去年人均薪酬超过50万元的还有14家,包括国泰君安、申万宏源、中泰证券、华泰证券、国金证券、广发证券、中信建投、长城证券、东方证券、财通证券、中国银河、东吴证券、光大证券、东北证券。其中,国泰君安、申万宏源、中泰证券、华泰证券去年人均薪酬均介于60万元--70万元之间。: q' ~+ d- X' o
, m5 x3 ?) o: ?0 N! X/ h* c
另有20家券商的人均薪酬介于40万元--50万元之间,包括海通证券、西南证券、招商证券、浙商证券、国联证券、方正证券、天风证券、西部证券、长江证券、国元证券、国信证券、山西证券、财达证券、华西证券、红塔证券、东兴证券、首创证券、太平洋、东方财富、信达证券。2 g4 }$ l; A. p$ O# o& L n1 r
+ y% D4 D+ [, z
记者统计后发现,40多万元--60多万元的券商占比达7成以上,这或许是后续券业人均薪酬的常态范围。
2 o3 E8 E1 {) ~- x9 z2 w
: I2 U' m7 R/ D& Z从人均薪酬变动来说,据记者粗略统计,约有24家上市券商2023年人均薪酬同比下滑了。从下调幅度来说,多是个位数,低的在2%左右,高的则超出10%。
[- P$ O, f6 v0 Z4 w* A) W9 N0 Y4 }0 a+ p+ f% c, |3 h
下调名单中,多家头部券商赫然在目,除了中信证券与中金公司,还有申万宏源、华泰证券、广发证券、中信建投、招商证券、国信证券等。在“金融限薪令”及“破除金融精英论”等大背景下,人均薪酬基数庞大的龙头券商面临的社会舆论、监管压力或许更大。
J: y/ h# o* f" I; L& _, v* I- |+ w2 G0 R7 y& }# [
此外,近期金融业也传出“退薪”消息。比如说,有公募基金实施限薪举措,自2022年起超出标准的退薪工作已于上周启动,达到一定标准后部分退回。证券业也早有类似情况。今年1月13日,东兴证券公告称,董事会已审议通过《关于审议公司绩效薪酬追索扣回情况的议案》。' U6 y$ V' w# W) \1 o' P
4 t9 h9 l8 _% m% m
据媒体报道,2024年6月18日,北大博雅特聘教授、国发院经济学教授、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姚洋在经济观察报主办的“新价值新动力2023—2024年度受尊敬企业年会”上表示,金融业正处于强力监管之下。 Z- U! @- U. K1 u
7 U* b& T S2 f# L
“金融业降薪不是惩罚性的,而是为了降低金融业吸引力,转向发展制造业。”姚洋表示,房地产去金融化、地方政府化债也是同样的目的,所以2018年开始深度调整使大家感觉不舒服,现在就是要给某些行业穿上“紧身衣”。
4 U% \1 _% D- Y
6 G8 L2 q+ W8 S4 B-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