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联系我们关于我们文明投稿
关闭窗口

简单4步,开始与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对话吧!

1. 打开你的微信、朋友们选择添加朋友   2. 使用扫一扫功能扫一下上面的二维码
3. 扫描后出现详细资料选择关注就好了   4. 现在开始与我们的官方微信对话吧!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打开微信扫一扫
查看: 46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是时候准备好应对一个40℃极端高温的世界了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稿子

1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9448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6-13 16:59:4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成都
连日来,全国多地持续高温。- t0 M8 p2 s2 D4 I0 W

  q4 }/ a+ N( X/ l) Z# {在11日的高温“炙烤”中,全国出现40℃以上高温的范围持续增加,6个国家站日最高气温突破6月极值。预计至14日,河北南部、河南、山东、新疆吐鲁番盆地等最高气温可达39~42℃。
4 Z5 v/ C4 F# v, D9 r. d/ M$ f$ o5 U/ ~/ j. ^( L; B
“没有最热,只有更热”,随着中央气象台高温预警持续拉响,网友都在纳闷儿:今年怎么热得这么早、这么猛? 高温是夏季常见的天气现象,当日最高气温超过35℃时即可定义为高温天气,而连续多日的高温则构成高温热浪。
1 e/ w% _+ S# J& X9 R% [& w5 c7 w! `( ~; J5 w2 C8 |; y9 v  o
过去两年,我国都度过了热浪袭人的夏季。2022年和2023年夏季,全国平均气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和次高。  e  Y* E: e$ D5 h# u2 r
8 W! [; V# a$ k' H! z) l
据《中央气象台气象灾害预警发布办法》,高温预警分为三个等级,由弱到强分别为黄色预警、橙色预警和红色预警。比如当前的橙色预警就意味着,过去48小时已有至少4个省(区、市)大部地区连续出现37℃以上高温,且至少有2个省(区、市)的部分地区连续出现最高气温达39℃及以上高温,且预计仍将持续出现37℃及以上高温天气。
0 l# G0 R2 W9 s1 k, a& s. L( G: L/ ^4 r( j# s1 T# L
更需注意的是,去年首个高温橙色预警发布于6月22日18时,2022年则是在6月17日18时。显然,今年的高温橙色预警,比前些年都来得更早,甚至更加猛烈。
- h/ w9 l. x) g/ L( C% o8 ?& Z& A! k4 {! M: x, ~- n' [; d" E
(二)
# x% I, r( Q1 t) a5 X+ s
9 ?6 z' k  ^5 X# z8 [  Y极端高温天气不仅出现在我国,也几乎影响了北半球所有地区,且同样来得更早更强。
- w+ U7 @9 `: \; ^* g) h( C" _; o% z* r% a& k, O
6月初,美国西南部多州最高气温超过38℃,美国亚利桑那州首府凤凰城6日最高气温达45℃,内华达州拉斯维加斯7日最高温达48.3℃,均创历史纪录,且高温出现时间比往年早约两周。# J; b* a! |* D

/ R- h* `+ R, q; o; I$ V自3月1日以来,印度已有16344例中暑病例。进入6月后,印度北部各邦和首都新德里高温持续加剧,最高气温已逼近50℃,仅5月31日,就有至少85人死于与炎热有关的疾病。
. G8 X7 Y# u' f# U& w4 C# h7 O+ c1 @
$ d& _( s. ]2 x( @- h" g9 |8 n极端高温不但直接危及人体健康,还会加剧干旱、引发山火,给农业生产和城市供电系统带来冲击,严重影响国民经济和社会的正常运行。
" ^: C: ]+ \! G5 S
( ^- I' z& k  z) D7 x4月初,泰国、越南和菲律宾等国家部分地区气温超40℃。泰国北部7日最高温达43℃,首都曼谷达39℃,菲律宾超5000所学校通知学生居家学习。
/ }% m- k' p+ ^
' T- `3 l: R: c孟加拉国经历了有记录以来最热4月,该国大部地区白天最高气温突破40℃,从4月20日起,全国学校关闭两周,约3200万学生在家上网课。
5 \% |: O  C2 l8 O8 N
. t& g! J9 w) d/ s5月下旬,巴基斯坦许多城市面临热浪天气,一些地方的气温接近50摄氏度,该国采取紧急措施,一半学生停课一周以减轻热浪的影响。 极端高温频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特殊天气形势的影响,也有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
' K: n- s1 @0 D% s, \7 \( L9 U* c& B! w# t, B! x2 b  B7 v
一般而言,高温天气多与高压系统密切相关。当强大的高压系统滞留时,会形成持续性晴好天气,使得高温持续。常见的高压系统为副热带高压和中纬度西风带上的阻塞高压。例如,今年5月下旬至6月初,强大的副热带高压系统笼罩了印度次大陆,也影响到了东南亚。( _4 t2 n5 ]" e% U
* K: _5 Y0 a5 }! h
近期我国北方的高温和这一时期特殊的气候背景有关。从5月底到7月中旬,我国主雨带维持在华南到长江中下游区域,尤其是从6月中旬到7月中旬,我国长江中下游区域处于梅雨期,阴雨缠绵长达一个月,使这一地区相对凉爽;而此时的北方天气以晴朗为主,便导致气温超过南方。去年6月下旬到7月中旬,北京、天津、河北等大片地区气温反复超过40℃,今年同期也需要高度关注。8 c- [8 c8 z+ v! {; L/ x' c2 F

1 e3 f6 z. p* G4 _7 U6 ~, ~' [南亚和东南亚的高温与此类似,在这片全球最典型的季风区,夏季风一般在6月中旬左右到来,能大幅度缓解高温天气,所以印度最热的时期正是季风到来之前。从5月到6月初,高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稀少、空气干燥,大部分地区气温通常在35-45℃之间,甚至会出现50℃以上极端高温热浪天气。因此,在印度的不少诗歌歌谣里,都能看到赞美、歌颂和期盼这第一场雨的内容。0 |& ?7 ~* e# A. G" ?% q% x

( p" P$ W, R0 V* ?* A0 @) }' o(四)
( s# J( H4 r8 C; d8 I3 X9 E
+ _0 W3 }$ C4 H5 o7 x' |+ i, v每一次极端高温虽有其特定的天气条件,但世界范围极端高温天气频繁出现、越来越强,很显然就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体现了。$ {" p" P3 R  s2 t4 h

7 x4 c; I3 {/ t) n/ }0 ?. T据联合国防灾减灾署(UNDRR)发布的《灾害造成的人类损失2000—2019》,20年间全球极端高温事件发生数量同比增加232%。2024年3月,世界气象组织发布了《2023年全球气候状况》,2023年无可争议地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近地表平均温度比工业化前水平高1.45℃。二氧化碳、甲烷和一氧化二氮这三种主要温室气体的浓度还在持续攀升,二氧化碳的浓度水平比工业化前水平高50%,这一增幅在人类过去数百万年历史中绝无仅有。我们正处于史无前例的全球变暖进程中,没有最热,只有更热。
5 k* R' T* H- A+ P$ J- n4 y0 Y
) p5 a8 o, U- X$ s7 {6 R# }尽管各国加紧协同气候行动,但因各种原因导致的行动迟缓,使目前全球温室气体排放还处于历史最高位,未来数十年持续升温已成定局。) @8 ?; }0 H- y. ?2 I2 c

- B. j7 p" f; s; V  M4 W某种程度上,全球变暖使得之前比较罕见的极端高温越来越常见,全球已经普遍进入到高温40℃以上的新情况中。 面对极端高温,需要看得更加长远,行动更为有力。
7 H8 V. [, q/ X- X- d+ y0 L$ D3 r
! s8 D% C6 _3 D. O9 a) @首先,确保公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相关部门要加强对高温天气的监测预报,制定应对极端天气的应急预案,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公众做好防范,提升迅速应对能力。尤其要加强对户外作业人员、老弱病残等重点人群的关注。
+ c# b# q% t9 W$ f( L
; M5 Y8 a; [! k6 v( x% z再者,需要提高全社会的气候变化适应能力。通过加强公众教育,让大家了解气候变化对生活的影响,主动采取自我保护措施。本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望,加速城市水泥和沥青下表面的改造,在城市道路和广场恢复植被和天然地面,增加更多绿化覆盖,利用地表蒸发降温,在公共场所设置更多遮阳设施,改善建筑隔热性能,提高城市的抗热能力和通风能力。
1 z% j7 H' J; O# C, f' \
% c) T$ z" w2 y7 m是时候准备好应对一个40℃极端高温的世界了。短期应急措施和长期适应性建设相结合,方能更安然度过酷热夏日。
7 w# z' h8 b# V0 a1 }4 c6 [8 ?$ a& R- J! ~! y) v$ K$ J5 J; K# k7 I! Q+ k
新浪微博 QQ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 ( 蜀ICP备19023435号 )  

GMT+8, 2024-11-16 09:15

Powered by WW.ICBW.COM.CNtechnical support:传播网

川公网安备510106020023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