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意在向选民表明他正努力重振美国制造业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李海东14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对于美国而言,传统汽车制造业涉及大规模就业,而从燃油车向电动汽车转型面临诸多困难。拜登政府此轮加税一方面旨在拉拢美国传统能源汽车制造巨头的支持,另一方面也是在向美国民众表明自己将保证美国在全球新能源领域的领导权。 ; l& a# ]- A( d2 l8 F9 X8 H8 d% i7 E- ~6 u. E% d
“这在很大程度上只是象征性的。”彭博社认为,拜登政府加征关税对一些产业恐难产生实质影响,因为中国电动汽车在美国市场中占有率并不高,太阳能产品大多从其他国家出口到美国,从而规避了关税。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财税贸易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韦福雷14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美国并非中国电动汽车厂商的主要市场,此次将关税增至100%是试图将中国电动汽车挡在美国大门之外。3 h0 F% `" B! P
4 Z; U9 d G7 z4 y" e0 {; b8 p韦福雷还表示,美国目前一些政策是自相矛盾的,一方面中美新任气候变化特使近期在华盛顿举行会晤,另一方面美国又将中国的新能源产品定义为“过剩产能”作为打压对象。路透社援引分析师的话警告称,(美中)贸易争端可能会提高电动汽车的整体成本,从而损害拜登的气候目标和创造制造业就业机会的目标。沃达福数字汽车国际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翔14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中国目前拥有全球最主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如果将中国的零部件拒之门外,那么对美国汽车产业的转型和发展也是一种损失。3 {. x0 B' t5 L
# S9 U/ @* v+ }2 ^" x
朔尔茨反对对中国产品加征惩罚性关税6 H& m/ Y, C7 S
L' s% t4 ~ {) B6 ?- d6 l' ?白宫14日的消息声称,拜登政府将继续与世界各地的伙伴合作,解决对中国“不公平做法”的共同担忧。但在电动汽车、太阳能产品等领域,至少欧洲内部的对华态度并非铁板一块。 + \3 y- k# s! K% @9 `% H! u S 6 U6 X7 E' |; K/ E0 N去年10月,欧盟委员会宣布决定对进口自中国的纯电动载人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此举在欧洲内部遭遇巨大的反对声浪。据德新社14日报道,在美国政府宣布新的对华征税措施后,德国总理朔尔茨表示反对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惩罚性关税。他当天在斯德哥尔摩表示,欧盟委员会的调查结果尚未公布。“不过,我想指出的是,目前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中至少有50%来自西方品牌,这些品牌在中国生产并进口到欧洲。”朔尔茨补充道,人们也不应该忘记,欧洲制造商成功地在中国市场上销售了他们的汽车,并将大量欧洲生产的汽车出口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