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产品流通环节多、供应链条长、产品上行困难,既减少了农户利润,又增加了消费者负担,一直是制约乡村振兴的重要因素。6 c: P, S: N" F; a( G
( P( s* T, e% X; Q6 h, i% `因此,数字农业大力推广产地仓模式,建设和完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变革农产品供应链,实现产销精准对接,利益紧密互联,对建立长期稳定的新型“研、产、供、销、融”政农商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B$ v9 k! K6 p+ q/ _- c
& }5 p! m- l8 ?# Q4 ]
一、从源头整合农产品供应链
$ d0 l V" m& d- N( X& F$ f
, Z0 ^/ \3 ~" E数字农业包含智慧农业种植、养殖标准化和农产品的数字化(溯源、交易、供应链金融、票证服务。我们从农产品供应链说起,农产品的供应链包括采收、分级、包装、预处理、仓储、运输、配送、售后等全过程。
# t8 S+ Y; W* R' M- @
6 {2 v+ }* c J0 V& w5 }: l产地仓建设是农产品供应链的起点,是农产品数字化的源点,是目前农产品供应链短板。要整合农产品供应链,必须从源头做起,大力开展农产品产地仓等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产地直发,农商互联,县域共配,末端直配,推动农产品加速上行,推动乡村振兴。8 `: [6 f3 L \3 v* j- y8 k- T
$ y- i1 r$ o# E8 J6 u首先推动农商互联、实现精准对接:. g' R; o5 i$ h* y- B( w3 n/ r
# d( K' P; Q/ X
农产品流通企业与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全面、深入、精准对接,发挥流通对农产品基地的引导性作用,推动农业生产围绕市场需求,优化品种结构和产业布局,提升规模化、标准化和信息化水平,逐步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品牌,发展订单农业,实现产销一体,打造上联农产品基地、下联消费者,建立产销密切衔接的长期稳定农商关系。
" Y" E- Q5 f& D, T
# Q% Z3 k2 T; d! f# v( U以前,中国农业都是千家万户生产应对千变万化的市场,农业生产与流通的标准化程度低,且农产品保质期短,直接导致了农产品采摘后商品化难度高。因此农产品上行最难的是最前一公里。
3 C5 k& Z: c$ M! T( X) {0 Z
" F! X6 ^1 b8 Y" A' t4 L( u. L: U把流通企业与农产品生产企业或农户直接对接,是从源头变革供应链的第一步。
# D4 a6 Z, \5 p# ~/ S7 t# P
2 P! Y+ u t6 N9 L) i4 l第二投资建设产地仓,推动标准化:
: ]) g, }9 {& B' J% X) \
7 w7 E5 H! E* d6 D* F) u大力开展以农产品产地仓保鲜设施为重点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从源头开始推进农产品标准化与商品化,把好冷链源头第一关,完善农产品物流全程冷链体系,是农产品供应链创新发展的关键。
5 t q& c/ {2 H$ g( y+ q1 p3 c+ b; K. `$ w& z3 W5 t
在产地仓模式中,农产品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经过预冷、清洗、分级分选、包装等商品化处理,在产地把农产品转化为标准化商品,增加保存能力。推动产地仓与协同仓、城市前置仓的数字化协同,也可以加速农产品的分销,打通农产品全过程供应链。% }8 `, q* X# Q6 `- R, Q
* |- y" R4 u% t. w推进产地仓建设,需要加强与农产品电商企业、大型连锁超市、物流企业等开展合作,既要加快补短板,又要避免局部重复建设,浪费投资和土地。
- ~) N4 Q, V0 M2 p3 c- s: x0 l1 m4 o' a9 b! G. D" ]' T
中国农产品传统流通模式,要经历农民,原产地收购商贩,产地批发市场,销售地商贩,销地批发市场,到终端(超市/菜市场),最后才到消费者。农产品从农民到消费者需要经历了5个多环节,各个环节都有物流、仓储的成本支出,并且形成了极高的损耗率和加价率。! a, V% T* `- c; i/ ~ o
4 [& U l0 w2 F. e; J
由于缺乏产地仓建设,在农产品“最初一公里”无法实现冷链运作,无法实现标准化,无法建立农产品品牌,解决蔬果成熟期短季节性强的问题,无法实现源头直采。
; U7 A+ j. t) r1 w1 X3 [- N, t3 F4 ?; V% N! N3 H- z- Y0 `
大力建设产地仓,实现产地仓与农产品物流体系互联互通,实现城乡高效配送,可以从源头推进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农产品物流标准化运作,推进农产品物流全链条双向追溯;
1 a8 U% X* p# X; _
1 g* }) Y- [( v5 s1 m' q& I9 ?4 m推动农产品全程冷链,进而孵化出一批品牌化的头部农产品,满足各个消费群体的多元化需求,实现农产品货源分层、价值分层、品牌建设、跨季节销售和食品安全的保障。9 v. Y1 i8 I6 H8 N2 t! f
6 P" ]: _( }- b1 X/ i0 y第三从源头做起,推动产供销全链路数字化:
" @, M C" v' i* l2 s; ^# ]# p+ |2 ?, O5 ?7 n" F
用数字化打通农产品“研-产-供-销-服”全链路,首先需要物联网技术应用,需要农产品单元化与标准化建设。
* U9 L: P2 `9 s/ X
& `; S Z+ w3 _/ T- m8 m( P从农产品源头开始,农产品按标准化分级,直接装入标准化物流筐,物联网技术实施提取数据追踪监测,区块链技术确保数据再供应链中不被篡改,筐中农产品直接预冷并进入产地仓存储、分拣,商流信息通过电商平台直接与客户对接,从而大大缩短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城市餐桌的时间,保障好农产品的品质。7 _& y( x; H+ ?- t, R! c$ _
5 P" C _5 g9 G& x1 L0 X1 X以产地仓为核心的数字农业新基建,是中国农业升级的深水区,也是数字化最薄弱环节,是制约农村振兴的痛点。, j5 C2 |8 I* I, H" p
' V2 j% h0 [5 B2 }) }4 f& \0 m
从源头开始,把人、地、品、种全部数字化,通过数字化,让农民不仅会种,还要种得好。通过大数据,拉近农户和消费者的距离,实现卖的好。; q" o$ ~3 w, _; c
/ }- ]5 J3 F% _, j
这样有利于提升农产品价值,有利于提升农产品供给质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产品消费升级,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 w: U+ R: A, C% g* u) r7 c
- ^- y: z7 a, {, u# v/ l) k
二、用物流缩短农产品供应链
4 l6 u+ X! @+ e; C% g: Z! [
# x1 k# U$ `% Z- t过去农产品产销信息不对称、不透明,制约农产品流通,造成农产品多层次批发,流通成本高,农户利润低,商品价格高,还常面临农产品“卖难、卖贱”等风险。8 m% k5 x- T6 K h
2 ~5 o X7 y6 K3 a) G9 Q) x推广产地仓+电子商务新模式,通过电商平台与网络直播等模式实现产销互联;利用产地仓+快递物流配送网络+前置仓,实现农产品从产地到消费者直连,可以消灭中间流通环节,缩短农产品供应链,重塑农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连接,既可以为消费者创造了更优、更快的购物体验,更可以提高产地价格,让农民受益。
- ~8 M3 [: V: y+ S& r) l4 @8 @0 k# g% K* t7 L
一是将城乡高效配送网络前端下沉,通过产地仓连接农产品,通过前置仓或社区团购自提点连接消费者,通过城乡高效配送网络连接产地仓与前置仓,实现商贸物流网络全覆盖。
* ]1 d( z& {- A3 u8 w% C0 w! H' C/ A6 X3 p5 N- w
在这样的物流基础设施基础上,叠加电商平台、直播平台、数字新商贸农产品批发平台,就可以减少中间商,实现农产品生产与消费直连,降低流通成本。3 h9 z' r2 f3 a9 X9 _
0 s% X( A9 y' r3 t0 i
二是通过对农产品实现标准化分类,单元化包装,大力推进商贸物流标准化,实现从田间地头到末端销售场景的超市货架一筐到底,中间各流通环节不倒筐,鲜嫩农产品不倒腾。
; z, j5 M8 Y0 Q. B5 @4 c+ Y8 Q) H, F9 Q
从而实现农产品物流作业变成对物流筐的作业,物流全过程中分拣、搬运、装车、卸车、入库、出库、上架、倒运等作业环节,均是对物流筐的作业,是对物流筐的分、合、搬、运、存,物流筐中的鲜嫩蔬果不再发生挤压、拆分、翻倒、抓取等作业,既可以保证生鲜蔬果的品相与质量,又可以大幅度降低生鲜蔬果的损耗。9 P2 M9 y8 ~* m1 B( n W4 }" y: w
- W. R: \* c. V
三、用创新驱动农产品供应链& l3 L$ }4 Z5 N# T0 W7 l4 L2 D/ I
6 E# Q/ E4 _" O7 q农产品全链路最难是农产品上行的“最前一公里”,最重要的是农产品进社区的“最后一公里”,最关键的是从源头开始的产供销全链路数字化。
4 u# }7 {# \2 b; d0 q, W1 @) O) Q1 w! J
最前一公里关乎多卖农产品,卖出好价格;最后一公里关乎消费者的鲜美生活;最关键的是产供销全链路数字化,关乎着农产品流通成本与效率。
' k& ]" `6 j& p P6 u' H9 u
3 C8 T7 H7 O/ E) V2 ?; y" g$ u; ?要实现乡村振兴,不仅要让农民把农产品卖出去,还要让农产品种的好,选的好、卖得好,这就需要用创新驱动农产品供应链。$ ?) d8 I9 e$ H: R
% x/ m3 V6 g0 A3 F% Q% Q1、农产品冷链物流创新4 n/ @8 `; Z! A
+ E, \4 d& s* X8 D. y+ P: G% K
把好产地仓的产品采收、分级与预处理关,引领农产品的品牌创新。农产品冷链物流创新绝不仅仅是“一冷了之”,只关注全程冷链的制冷、温控。因为冷链物流的目的不是冷链与温控,而是农产品的保质保鲜,冷链只不过是农产品保质保鲜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 m6 r4 p. ]- t$ G- n8 C8 `8 h% d# E
农产品物流最突出的特性与区别就是农产品物流是“活物”的物流,是“生命体”的物流,在物流运作中必须考虑农产品的生命呼吸、新陈代谢、成熟衰老、休眠与生长、水分蒸发、损伤腐烂等问题,确保到物流最末端时,农产品正好处于恰好成熟、鲜鲜嫩嫩,最具生命活力和保留充足养分的阶段。这是农产品冷链物流创新的主线。
3 s( j; c( I4 R# Q7 c7 Y7 Q/ o4 N! H2 z: Y
因此,农产品冷链物流创新首先需要从源头开始,首先进行分类、疗伤、预冷、追溯;其次根据不同农产品保鲜要求设置低温温控的温度,建立监控追溯系统,全程确保不断链,温控控制在适宜温度;第三需要根据具体农产品设计好湿度要求,做好全程冷链湿度控制;第四是做好气体控制,采用气调保鲜技术,适当降低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的含量,以减弱鲜活食品的呼吸强度,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延缓果菜的成熟和衰老,从而达到延长贮藏期和提高贮藏效果,实现果菜贮藏保鲜的目的。第五是冷链物流模式创新,在全程冷链和适宜农产品保鲜环境下,确保追踪追溯数据不被篡改;第六是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尽量实现最优的成本费用控制。- x3 D5 c/ Z* _; p! {: u p
: X+ X8 V Y4 f
在目前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过程中,农产品冷链物流防止新冠病毒污染病毒消杀设备创新也是一个重要创新方向。推动冷链物流关键节点病毒全方位消杀设备创新;推动冷链物流环境新冠病毒快速检出产品创新;推动冷链物流新冠病毒追踪追溯体系创新;推动冷链物流新冠病毒的预防性监控制度与体系创新等非常重要。" k* X3 F! ~8 t9 Z8 s
# f; `# _9 i7 w+ O9 H2、农产品供应链数字化创新/ [/ ?" r1 y* q
9 k" c& C& i4 u; p* O用数字化引领农产品流通模式与物流模式创新,解决农产品产地区域广阔、农户分散,农产品物流配送面临的小、散、乱问题,实现农产品物流配送集约化、共享化,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
$ \* D1 T% }8 ]* D6 o
, \; X3 h: `* N* y从农产品产地直发即开始数字化,在商流上通过数字化平台减少多层中间商加价,通过物流连接降低流通成本,可以使消费者可低价获得果品;在物流系统通过数字化进行智能调拨与配送,借助数字化互联互通进行各种资源整合,推动共享物流创新,可以大幅度降低物流成本。+ ~# r; E4 ^; D) `7 w. q
k! W" p6 ~! _) K5 A! e/ o6 t
在数字链路上,全程借助区块链保证数据诚信,数据源头是关键。如果源头数据不准确,如非有机产品标注有机产品,则区块链反而保证了全程错误数据的安全。发力全链条数字化,通过“数字+商品”建立先进和便利的农产品追踪追溯体系,可以重构中国农业模式。
8 M7 l2 ]1 A4 S5 \0 l
. n! d+ W& S$ C2 p) f1 w2 j
3、物流技术与装备创新- U& x( { H( k3 i/ c
) y% k& z2 M% W5 S4 D: W: a' b
大力推进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创新,提升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农产品物流技术与装备创新与普通物流完全不同,必须要考虑农产品的鲜嫩易损,必须考虑农产品物流的低温、湿度、气体的具体环境等。3 k8 f' {/ m5 U$ K
/ U2 K' Z; S2 \$ Z4 `
冷库是农产品集散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基础创新的关键节点,一是传统物流技术与装备要有适应冷链环境下的创新;二是冷库节能技术创新;三是冷库作业环境要求下,如何保证物流员工既便于作业又有良好操作空间的创新等;四是冷链物流温区精细化创新;五是冷链物流仓库管理、运输管理、温控监管、定位管理等作业智能化创新;六是冷链物流运作平台化创新等等。9 C+ F" M% T9 C+ O" A
Z5 e" D5 i8 `" S/ @% K
冷链运输过程中,一是全程冷链监控系统创新;二是运输与配送智能调度、线路优化等创新;三是冷链运输节能技术创新;四是冷链物流运输车辆温控分区控制,单元化包装等创新;五是冷链物流装卸搬运相关的创新等。
+ I/ m0 k( m+ p) s+ Z2 I
; \3 Q* I/ T; X' K! r; _! t对于一些颠覆式创新的农村配送技术装备,也更需要引起关注与场景测试,如智能索道配送体系,对于一些道路状况不好的山区,假设索道运输线成本并不高,索道运输可以无人化和智能化,成本低廉,是一些乡村地区值得探讨的运输与配送模式;在特殊的山区与边防哨所,无人机配送也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对于一些分散地区,利用乡村客运不满客的情况,开发客货两用公交车,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客货两用车既便于人员上下,也便于装卸搬运,货物可以单元化组配。
* J i# R4 l4 O
, ?- B: W9 {# J/ k) u. ~总之,乡村有乡村特点,适合乡村的物流技术装备、装卸搬运小型工具、智能运输与输送装备的创新大有前途,但这些创新坐在办公室靠想象是不行的,要走入乡村,了解痛点,因地制宜,打开思路,才能做好创新驱动。
) v, o* ^6 e7 C& c) u
$ Y8 C4 ? @! l8 C% H& g编辑: 金石1 X6 Q, n4 o4 t- N" G: k 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