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考上大学,对于父母来说,是值得高兴的事。 不仅意味着孩子的努力有了结果,还能通过高校学习,拥有一个更好的未来。 重庆一女子看到女儿的录取通知书,却一点高兴不起来,女儿考上了西南大学,属于211,是一所很不错的学校。 邮件中,除了录取通知书,还有报名的一些细节,其中学费一项为38000元,4年大学就需要约15万,这还不算生活费,如果每个月再给2000生活费,一年就是2万,4年就是8万。
母亲感叹:“就算砸锅卖铁也供不起呀,愁死了,这个大学上还是不上?” 从视频的镜头来看,女子家住农村,屋里连像样的家具都没有,吃饭就在一张小板凳上,女孩穿一身T恤短裤,很朴素的打扮。 周围邻居的房子是3层洋房,她家依然是土屋,足以看出经济条件有限,女儿考上大学是好事,但一年学费加生活费6万左右,肯定是难以承受之重。 母亲的考虑是,4年大学读下来花掉20多万,以后打工多少年才能挣回来?如果不读大学去打工,一年也可以挣几万,一来一去差距就大了。
说到这里,我们就不得不思考一下,为何这所大学的学费那么高? 网上,有同样考入这所大学的家长留言,说自己家孩子的学费一年也就4800,根本不需要花费那么多? 难道女孩收到的是假通知? 并非如此! 在同一所大学中,学习的内容还是有所区别的,除了专业不同以外,还有办学制的差别,比如有普通本科,还有中外合作办学,相比之下,中外合作办学费用比较高,学习的过程中也有去国外交流活动的机会,大多是富家子女的选择。
如果你没有留学的打算,一般情况下,在报考志愿时,就可以直接避开中外合作办学的专业。 这个女孩可能不清楚,父母也没有给她相关的建议,结果被这样的专业录取,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看到这个消息,网友们纷纷留言。 有人认为,就当父母给女儿再投资4年,女儿利用暑假打工也可以挣个几万块,一辈子的前途别被十几万放弃了。 也有人认为,如果家庭条件相差悬殊,还是不建议选择这样的学校,等你报名后就知道,宿舍里的同学都是富家女,她们的消费能力是你比不上的,你无法做到视若无睹,结果只能越来越自卑,与其如此,还不如复读一年,也许会考上更合适的学校。
讲真,这两个的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也有各自的局限。 建议女孩暑假打工的,这个方向正确,学校也有勤工俭学的活动,只要你勤奋努力,挣回生活费完全没问题。 前提是家里能拿得出报名的几万块,就算通过借款可以得到,对于女孩和父母来说,依然是沉重的负担,对于没有积蓄的家庭来说,为了还这笔钱,一定会让心里感到焦虑,带着这样的思想负担,4年的时间熬过去,需要有强大的心理素质。 而复读一年,各种细节的变化无法控制,有时候不是你努力就一定可以实现梦想的,这个过程同样需要承担心理压力。 那么到底该怎么办好?建议可以跳开表象看问题。 首先,如果专业是女孩真心喜欢的,那么就剩下学费的问题,高三暑假时间不短,完全可以利用暑假去打工。还记得那个送外卖的高考生吗? 别的考生由家长开车送到考点,这个考生自己骑电动车来,连外卖衣服都没来得及换,就冲进了考点,依然考出了好成绩。 还有那个背母读大学的刘秀祥。 刘秀祥的生活真的苦,4岁的时候失去父亲,哥哥姐姐也离家出走,母亲身体不好,还患有间隙性精神疾病。 小小年纪的他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努力学习,为了读书,他白天上学,晚上捡废品,周末去工地打工,他吃饭大多是水煮白菜,只是简单放点盐。 这样的辛苦,成就了刘秀祥的未来,他终于有机会坐到大学教室,并且给了母亲一个干净的宿舍。
读书可以改变命运,指的不是文凭,而是你的阅历和对问题的认知。 有的人上大学是为了找一个好工作,有人读大学是为了成为一个有创造力的人才,思想不同,动力也自然不一样。 经济的困境只是暂时的,只要我们有改变环境的勇气,条件都会越来越好。 其次,了解“管窥效应”,把目光拉得长远一点。 女孩考上一个不错的大学,说明她已经努力了。 父母看到的是眼前的困难,不妨把目光拉得长远一点,也许4年后,女孩会成为家庭有力的支撑。 心理学上有个“管窥效应”,意思是人们总是被眼前的事困住,也容易因为一些问题,产生焦虑的情绪,做出不恰当的反应。 其实换个角度,没有谁的人生一帆风顺,遇到问题很正常,即便是大佬俞敏洪,在读大学时也曾为了学费犯愁。 他家庭贫困,没有好的条件学习英语,也因为英语一次次拉了高考的后腿,复读2次才考上大学,亲朋好友都认为是压力,唯有母亲支持他,也成就了俞敏洪的梦想。
当然,学习需要内驱力,父母的支持是一方面,自己的努力是最重要的动力。 女孩在说服父母支持的同时,也要有一个清晰的规划,如何在大学期间,能够学习优秀,还能减轻家庭的负担。 她要是有主见,相信父母再辛苦也会支持她读书,父母对儿女的付出都是无条件的,儿女也要学会感恩,心疼父母的辛苦,主动帮父母缓解压力,双向的奔赴更容易问题的解决。 点个赞再走吧!你觉得贫困家庭有必要花高价钱读大学吗?欢迎留言说说你的观点。
7 A5 H4 q" V: O;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