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鲜乳由城郊养殖户直接运来,在店内现场加工、制作,带着余温的成品源源不断地送到顾客手中……近年来一类名为“奶吧”“鲜奶吧”的乳品店在一些城市遍地开花,而且以加盟连锁的方式迅速扩张。! e8 x y4 [" j+ v$ u3 R/ c
然而这种家庭作坊式的乳品直营,能否保证卫生、安全呢?记者进行了采访。' X2 [* C: B/ U2 v7 P
“奶吧”遍地开花,证照却难见齐全
3 @/ M6 o7 D7 ]& f' {" a 记者近日走访辽宁沈阳市、鞍山市大街小巷,这种以销售巴氏杀菌的鲜奶、酸奶、奶酪等为主的牛奶小店并不罕见。由于即时、新鲜,“鲜奶吧”颇受都市人青睐。1 E1 I* x/ p. r0 A# E
不仅是东北,在国内很多城市,悄然兴起的“鲜奶吧”都成为人们饮品消费的时尚去处。山东省农业部门的数据显示,全省17个市现有各类奶吧3000余家,而河北各地也已超过1000家。+ k. W! \4 Z& \% x
“鲜奶吧”在各地红火发展背后也存在隐忧。辽宁省鞍山市畜牧兽医局今年上半年一项调查显示,全市已有的60多家奶吧中,部分无照经营,有照的也是以“冷饮店”或“饮品店”的名义办理,经营范围与乳品加工明显不符。) D+ f- `) T( L, U5 z
记者在走访所到的店铺中,很难看到完整证照。在沈阳市大东区凯翔小区附近的一家巴氏鲜奶吧,记者却始终没有发现营业执照。面对记者不解,经营者小王说他已营业小半年了,但一直没有办理相关手续。记者在鞍山市一家奶吧采访时,也没有看到店内张贴出操作人员的《健康证》。4 j; t* }; P+ T l4 C
奶吧奶源检测关卡几乎为零
( ~. G8 r# O9 w7 i- | 走访中很多奶吧经营者都宣称,他们的原料奶都来自本市周边的牧场,当天送来,现场加工,能让顾客体验到原汁原味的新鲜牛奶;而且这种从牧场到餐桌的直销模式,去除了许多中间环节,产品更加安全可靠。- F5 A( r) L) S) Y7 t$ |
事实果真如此吗?记者走访了沈阳近郊几家奶牛养殖合作社。于洪区造化街道高力村一家奶牛养殖户紧邻垃圾回收站,进入院内可看见散养着20余头奶牛。养殖场女主人介绍,这些奶牛每日所产的鲜奶供应给市内8家鲜奶吧。记者看到,用运输鲜奶的白钢罐子堆放在饮水槽旁,底部还沾有牛粪。女主人坦言,这些钢罐平时用水冲洗一下就可以了,冬天怕被冻住,用开水浸泡就算消毒。
$ _- b: T5 x) q8 m' z. S3 b 辽宁鞍山市畜牧兽医局畜产品安全处处长赵克庸介绍,为保证乳制品安全,我国设立了安全检测“三道关”。生鲜乳在奶站采集时,奶站对每批次都要进行5个指标的初步检测并出具“初检报告”;乳品企业在收购原料奶时,还要进行批批检测,指标多达二三十个;而乳品企业的最终产品在出厂前,也要接受厂家的自检和管理部门的抽检。" w! A h! G5 I, K- k* f
然而记者采访到的情况却是,“鲜奶吧”的检测关卡几乎为零。在沈阳皇姑区开店的小萌告诉记者,由于每次进货只有四五十公斤,奶站不愿卖,只能直接从散养户手中买入,“初检报告”肯定没有。7 L/ i# O& u7 h5 B) t' N9 P) y# H% I
游离监管体系之外 亟须填补监管盲区5 H) e: ~4 R9 E( ?9 C4 r- B
“近年来,国家加强了对奶源和大型企业的监控,但是奶吧的经营模式完全游离在乳制品监管的制度体系之外,亟须填补上这一盲区。”赵克庸说。
) }7 n4 L1 G7 _" _ 沈阳辉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徐广义说,奶吧实际上相当于一个微型乳品加工厂,其监管涉及畜牧、工商、食品药品监督等多部门,不同的环节由不同部门负责。鉴于奶吧规模小、数量多,建议由各级政府的食安委牵头,多部门协作联动,构建切实可行的监管体系。
3 s, j/ w. E6 W, w, l3 c
/ A# a* d6 I% u5 h0 j9 J 一些人士表示,直营“奶吧”受宠背后,也反映出公众对乳品乃至食品消费存在误区。鞍山市畜牧兽医局副局长曹继锋说,很多人对大工业生产、大规模养殖模式下的食品安全不信任,反而青睐散养的、手工制作的、单店加工的食品,这里面存在误解。(王炳坤、汪伟、张逸飞)
" l+ C* W4 z+ d4 q: \8 Y: N$ G
! B2 V6 |: d1 z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