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共享”为名的医护上门服务正在悄然兴起。无论是专门以医疗服务为主的上门软件,还是服务种类更多但包括上门医护的上门服务直约平台软件,其运营模式都是以护士线上接单、线下服务为主。有些平台甚至推出了医生上门服务的业务。 相关专家认为,一方面该类应用平台满足了行动不便的患者的需求,但另一方面确实存在安全隐患及违规行为问题。 在应用商城发现,以"共享医护"”护士上门”为定位的医疗应用软件有近20个。它们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专门以医疗服务为主的上门软件,如“医护到家”“泓华医疗”“护士到家”等;而另一种是服务种类更多但包括上门医护的直约平台软件,如“到位”“到家服务汇”平台等。两者都以护士线上接单、线下服务模式为主,其中如“护士到家”、“金牌护士“等软件主打护士上门服务业务,而有些平台甚至推出了医生上门服务的业务。 此类App的使用流程主要分为以下几步:首先用户通过手机验证码登陆App,之后在个人中心完善个人信息,但是也只是需要自行填写简单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身份证号这四个信息。 完成身份认证后,用户便可直接开始预约上门服务,预约程序需要填写点击预约后需要填写服务对象相关信息,信息必须包括用户就医证明,必须上传的是患者处方、药品,缺少以上两者的用户无法进行预约,而护理工具可由平台方护士提供,但需要另外缴纳费用。 之后,平台便会对预约用户进行审核,不符合接单要求以及风险较高的平台会选择拒接。
同时,平台方会为服务对象免费投保,因此需要服务对象输入身份证号码。 但在“泓华医疗”App体验中发现,即使不填写身份证号码,仍旧可以进行最后一步付费程序。针对此问题,泓华医疗的客服解释,如果不填写身份证号码,平台便不会为服务对象投保,服务对象不享有保险权利。 此类App中的护士基本上都为兼职身份,有些App用户可以自行选择特定人员进行预约,而有的平台则采用平台方医护人员自主接单或是平台派单模式,两种模式都会与服务用户进行进一步沟通。 在“医护到家”App平台兼职的护士王女士表示,因为护士都采用倒班制度,空余零碎时间较多,因此想要在这类App上兼职,将自己的专业技能变现。目前平台采取平台与护士3:7的分成比例,同时平台方会再抽取一定比例作为其他方面的支出。 对于兼职医护人员审核问题,“金牌护士”创始人丁少磊称,针对兼职护士有严格的审核标准,需要提供所有相关证书,并且根据不同项目有不同的审核标准。平台之后会上新的系统,想要注册的护士需要标注自己擅长的技能并且获得平台已注册护士的证明,之后平台与护士会签一份协议,协议中表明护士要对自己主张的技能承担责任。 目前各类医护上门平台服务种类丰富,包括打针、输液、静脉采血、上门打黄体酮、外科伤口换药、打美白针等,每类项目都有明码标价,而据官方说明,项目费用仅为服务费,不包含药品、用具等费用。 从业时间已达11年的安徽某医院在职护士杨女士表示,医护上门中的很多基础护理项目风险性较低,因此可进行上门服务,但是其中的输液项目安全隐患较大,因为在家中输液意味着不具备专业医院的抢救条件,一旦发生意外,即使携带了抢救设备,也很难保证患者的安全。 王护士表示,上门输液确实具有较大风险,但一般风险较大的平台不会接单,护士也会选择风险较低的订单。而目前平台的确还没有为护士配备抢救设备。 “医护到家”副总裁解琦表示,平台一方面会免费为用户与护士双方购置综合意外险、医责险和第三者责任险,以此提供保障,同时平台也会严格审核预约订单,排除风险较大的预约,在未来的发展里也会逐步完善急救设备。 此类医护上门平台都有“美白针”项目。 在“金牌护士”应用精选页面就有美白针广告,而在“医护到家”上,虽然没有发现美白针预约项目,一些护士信息简介中却在擅长一栏填写了“美白针”项目。 据此“医护到家”的客服方表示,如果想要打美白针,可以选择打针项目,并且备注上美白针便可。
; B, H. Q- [1 g z: @; E
0 ?7 D* e0 E! e1 m, s
6 w( A! ?! J4 \, w4 R3 T2 K* }据了解,美白针药物在正规医院是不能开的,护士打美白针也不属于医疗范畴之内的行为,是不被允许的。早在2017年2月份,《新闻晨报》就曾报道了网约护士打美容针不遵医嘱而导致用户产生不适状况的事件。 时隔近一年,该类平台仍存在违规打美白针的现象。 对此“医护到家”副总裁解琦回应,如果需要打美白针的用户提供了相应的处方和药品信息,并且符合标准,那么平台是可以接单的。 而对于不遵医嘱遵患嘱的现象,他表示,这是护士私下行为,不是平台能控制的范围,平台能做的是用户从平台下单,平台进行审核,并为服务对象提供保险等保护。 目前,“金牌护士”和“医护到家”官方都表示之后平台主要服务对象仍旧会是老年人群体,满足老人需求,并且会大力发展线下护理站,线上线下结合,去更好的完善风险规避机制。 从业10年的外科医生瞿先生表示,虽然平台要求服务对象必须提交医嘱、药物的规定,并且严格进行审核,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上门服务的安全性得到了提高,但是在诊疗过程中一旦出现意外,现场无医生,抢救无法及时到位,便会导致无法预料的后果。 同时患者方对于疾病的了解不足,无法确定哪些病需要紧急就医,哪些可以等待医护人员上门服务,而在这种情况下,一旦过于依赖上门医生就会出现大问题。 不过他也表示,这类软件的确为出行不便的老人提供了较大的便利,在老年人的慢性病随访上可以更多地使用。但同时要警惕,便利的同时也意味着更大的就医风险。 - ?* w' i9 R(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