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 o9 A. ?; J* E病房外苦苦守候的翁婿俩
% i) @7 h9 Y2 l: G; n# J& ^/ D* w
- \- [, O, Z. i% }曾经幸福的一家三口 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两千多年前的儒家思想家对理想社会和理想人性的描述。 这句话在千钧一发的生死瞬间面前,显得那么无力。可就是有人,在这种时候,牺牲自己,做出了利他的选择,不管被救者是否和自己有血缘关系。这样的行为背后,一以贯之的是古圣先贤提倡的仁爱之心。这样的人并不遥远,就在你我身边。 在眉山人辜启毅看来,4月6日晚从眉山青神县到成都的100公里路程,是他走过最长的路。坐在直达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的救护车上,紧握着怀孕妻子林晓勤的手,每一次颠簸、每一个弯道,都让辜启毅无比揪心。 两天前的夜里,岳父林发明骑电动三轮车载着妻子林晓勤和5岁的儿子回家时,弯道让他们一起摔下1.7米高的堡坎。在生死时刻,林晓勤一把推开儿子,200斤重的电动三轮车全部压在怀孕的她身上,让她支气管断裂,危在旦夕。 最突然的意外 昨夜,28岁的辜启毅和岳父林发明席地坐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手术室前,他的妻子林晓勤正在手术室内进行手术抢救。从4月6日林晓勤被送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抢救之后,楼间的板凳就是翁婿俩的床。 平日,辜启毅在泸州打工,在2011年机械厂的一场事故中,辜启毅左手中指指头被斩断,此后只能做点体力活。他和林晓勤2010年结婚,耍了6年朋友。婚后,妻子一直在家抚养儿子旺仔(化名),作为男人,月薪3000元的他也是一家子唯一的经济来源。去年辜启毅咬牙拿出几千块,把儿子送到青神镇读幼儿园,林晓勤也在附近租了一个房子,方便照顾。今年3月,林晓勤再次怀孕,辜启毅高兴极了。 4月4日是清明假期的最后一天。9点半,带着旺仔的林晓勤准备回镇上,父亲林发明骑着电动三轮车准备送两人。林晓勤的老家在青神县甘家沟村,从家往镇上走的路是年久失修的水泥路。他们刚刚驶出家门不到一百米,林发明没有看清弯道,手上握着的油门拧了一下,等他反应过来时,车子已经冲出了弯道。 车子一下子摔下了约1.7米高的堡坎。生死时刻,林晓勤一把推开旁边的儿子,200斤重的电三轮车瞬间压在林晓勤胸前。听到呼救声,周围的村民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医护人员赶来,将3人送到了就近的青神县人民医院。 最漫长的路途 此时,远在200多公里外,林晓勤的丈夫辜启毅正准备去洗澡,看到岳母的电话,辜启毅没有想太多——2分钟前,他刚刚挂掉妻子的电话,嘱咐她“路上慢点,到了报平安。” “小勤出事了。”听到电话那头岳母的话,辜启毅有点慌乱。消息传开来,辜启毅的老板开车把他送到医院。 2小时后,辜启毅终于赶到了医院。“林晓勤,你给我挺住,娃娃还等着你的!”辜启毅包着眼泪说完话,昏迷的妻子没有一点反应。 “检查结果出来,肺部挫伤严重,支气管断裂。”两天后,轻伤的林发明、旺仔相继出院,林晓勤踏上前往成都就医的道路。 6日晚9点半,辜启毅、林发明和医务人员带着躺在病床上的林晓勤来到成都。约100公里的车程,辜启毅一个盹不敢打,一直握着林晓勤夹着生命体征仪器的手指。辜启毅说,即使是2年前从西藏打工回来,也没觉得路这么远。 路上,有三次林晓勤的血氧饱和度降低,辜启毅什么都不能做,只能不停唤着妻子的名字。“车祸伤:双侧张力性气胸,纵膈气肿、皮下气肿、双肺挫伤伴感染、右肺中叶器官断裂?呼吸衰竭、肝功能受损、电解质紊乱、腰椎间盘突出。”这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对林晓勤的诊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医生告诉辜启毅,因为肺部受重伤,林晓勤已经不能正常呼吸,必须借助呼吸机。 最紧迫的困境 妻子进行了检查后,被送往急诊科。几乎每天辜启毅都会去看林晓勤的情况。不能说话的林晓勤,用中性笔颤颤巍巍地写下心声:“谢谢大家关心,我一定会挺到最后。”林晓勤画了三笔,当作笑脸。 辜启毅也给林晓勤建了专门的打气微信群,群名是“老婆,我们都在。”群里的34个人都是林晓勤的亲戚好友。“医生告诉我,做好心理准备,需要的医疗费用很多。”在青神县,辜启毅交纳了2万元的医疗费,这次来成都,又交纳了4万元,“这些钱都是向亲戚朋友借的,医生说未来可能还需要40万。”对于每月工资仅3000元的辜启毅而言,这笔钱是天文数字。也有朋友为辜启毅一家发起网络筹款,截至昨晚8点,一共有4592次捐款,共计88438元。对于腹中的孩子,辜启毅已经不抱希望,“希望晓勤没事。” 住院的这几天,旺仔一直跟着爷爷王明全生活。王明全介绍,事发时因为有儿媳的保护,孙儿才没有大碍。孙儿在青神县医院检查后,第二天就接回了家。 昨夜,青神县白果乡甘家沟村村长郑华向成都商报记者介绍,林家的经济条件一直不太好,这次事故也给家里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我们村上也只能帮跑跑腿,希望能帮助他们。” 成都商报记者 颜雪 杜玉全 摄影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