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联系我们关于我们文明投稿
关闭窗口

简单4步,开始与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对话吧!

1. 打开你的微信、朋友们选择添加朋友   2. 使用扫一扫功能扫一下上面的二维码
3. 扫描后出现详细资料选择关注就好了   4. 现在开始与我们的官方微信对话吧!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打开微信扫一扫
查看: 31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成都: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 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复制链接]

5万

主题

6万

稿子

1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273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9-19 14:37: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成都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是成都必须肩负的国家使命,是成都面向未来发展的现实需要。 本报摄影部供图

  前言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鲜明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科学回答了新形势下需要什么样的发展、走什么样发展道路的重大问题,为推动“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省委省政府对落实“五大发展理念”进行了系统全面规划,作出了重要部署。

  当前,成都发展已经站上新的历史起点。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新时期城市工作提出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要求,党中央、国务院对西部、对四川、对成都发展寄予厚望,今年4月国家批复的《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成都要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增强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科技中心、文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并提出要把成渝城市群建设为国家级城市群。省委书记王东明特别强调,成都要抓住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历史机遇,始终保持专注发展的定力,不断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已经成为成都必须肩负的国家使命。

  9月11日,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召开。会议明确提出,成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是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这既是落实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践行“五大发展理念”、肩负国家使命、落实省委省政府重大要求,更是推动成都在“新常态、万亿级,再出发”的新起点上实现未来发展新跨越的现实需要。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要明确城市目标、城市空间、城市动力、城市经济、城市文化、城市生态、城市民生、城市治理等方面的工作思路,只有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作为引领,才能统筹推进各方面的工作,实现城市转型发展、综合实力提升的新跨越。

  创新是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是引领城市发展的第一动力。成都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就是要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面向未来的核心战略和推动城市转型的第一动力。去年以来,成都以敢为人先的精神,大力“破陈规、求突破、增活力”。从《成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2015—2025年)》,到《关于进一步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促进国内外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在蓉转移转化若干政策措施》;从《成都市创新型城市建设2025规划》发布,到深入实施创新型城市建设2025规划和创新引领行动;从抓好创新载体建设,到持续深入全面创新改革……成都正着力重点聚焦基础性、关键性科学领域,增强城市基础科学实力和原始创新能力;着力打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和军民深度融合创新“两个通道”,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世界一流科研机构和世界一流创新企业;突出抓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都科学城建设和“创业天府”行动计划,打响“创业之城、圆梦之都”“创新创业、成都都成”的城市名片。全面创新改革这个“一号工程”,成都正按照“12345”的总体思路,提升城市创新力、创业力、创造力,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打造西部科技中心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

  协调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为城市发展的进一步提升拓展空间。对内,“双核共兴、一城多市”拉开城市发展架构;在城市化区域内实施“小街区规制”,打造城市内部的“有机体”。对外,《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正式出炉,加快推动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推动建设国家级成渝城市群;积极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动成渝西昆贵“钻石经济圈”引领带动西部发展,打造中国经济发展新的战略支撑区和重要增长极;提升成都平原城市群“1+7”城市联动发展水平,形成大都市区格局;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加快建设国家向西开放门户城市。建设大通路、促进大开放,加快建设通达全球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巩固西南地区骨干网络枢纽地位,加快建设国际性区域通信枢纽……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切实解决区域、城乡、经济和社会等方面不平衡不协调问题,开创相互促进、协同推进的良好发展局面。

  环境就是民生,就是城市发展最可依托的生态本底,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推动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良性互动、融合发展,是特大中心城市转型发展的基本方向,也是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内在要求。生态文明建设,依靠制度保障、构建绿色低碳的产业体系和生活体系、持续增加生态产品有效供给……成都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有着清晰的生态文明建设思路,目的就是要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建设,持续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我市先后编制完成《龙泉山脉生态提升工程2016-2020年总体规划》,切实做好龙泉山脉生态提升工程与“三湖一山”龙泉山森林公园(生态区)规划建设;编制完成《花重锦官城2015-2025规划》,实现3年初现“花重锦官城”、6年重现“花重锦官城”的景象。未来,成都将努力打造碧水蓝天、森林环绕、绿草成茵、绿色出行、宜业宜居的美丽中国典范城市。

  经济全球化时代,开放是城市发展重要的动力源泉。今年7月23日至24日,2016年第三次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成都举行。这是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自诞生以来首次在中国西部举行,成为成都对外开放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式事件。成都,中国内地航空第四城、领馆第三城,是中国内地第四个、西部地区首个实施“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城市,更将成为国内第三个拥有双机场的城市。国际和地区航线数量迅速攀升,中欧班列蓉欧快铁成功开行,成都吸引了四海宾朋,成为众多国际性重大展会的举办地。随着东部沿海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进驻成都的“国际大牌”已经越来越多,入驻成都的世界500强企业数量已超过半数。

  让全市人民共享城市发展的成果,始终是城市发展最重要的目标和根本意义所在。始终围绕民生民向民愿,持续改善民生,努力让孩子们快乐成长、让青年人乐业创业、让老年人颐养天年,让全体市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是成都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内容。对于成都而言,将锁定“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目标任务,推进以简阳为主战场的绝对贫困人口脱贫和全市相对贫困人口脱贫,确保简阳“两年脱贫攻坚、三年巩固提升、五年高标准全面小康”。实现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时,强化政策兜底保基本,推动产业先行促发展,提升基础设施促共享,连片统筹规划“小组微生”新村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生态保护。公共服务是市民幸福感的重要来源,要更加注重机会公平,成都不断完善制度安排,强化政策兜底,努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均等化水平。本报记者

积极落实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本报摄影部供图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描述了奋斗方向,体现了党中央对未来五年甚至更长时期经济社会谋篇布局的新思考。

  省委、省政府提出,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加快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奋力推进四川转型发展、科学发展,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在“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成都正面临着一系列新的发展机遇。天府新区上升为国家级新区、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建设成渝城市群、建设内陆自贸区、建设天府国际机场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布局接踵而至。站在新的起点上,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提出,成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是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面向“十三五”,积极落实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一条条思路、一项项工作、一件件成果渐次呈现,为我市更好肩负起国家使命、落实好省委重大要求,提供了城市面向未来发展的具体实践。

  创新驱动的成都实践

  为经济发展

  提供永续动力

  “今年以来,我们这里有近百个职务发明专利分割确权,注册了7家高科技创业公司,到年底预计还将注册7到10家科技创业公司……”日前,由金牛区政府、中铁二院、西南交通大学、中国中车、成都地铁公司共同发起成立的成都轨道交通产业技术研究院在西南交大正式揭牌。

  “交大‘三权’改革打通从实验室到市场的高速通道,科研成果更快地向商业产品转化,为经济发展提供永续动力。”金牛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源泉。以创新发展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既是成都突破市场要素瓶颈制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之需,也是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抢占产业制高点的必然要求;既是领命国家战略的责任,也是顺应城市创新、持续发展理念的逻辑必然。

  从《成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2015—2025年)》到《促进国内外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在蓉转移转化若干政策措施》……制定了包括科技成果转化“新十条”“人才新政十条”在内的7大类48项政策。同时,设立了20亿的人才专项资金,单笔最高综合资助可达1个亿,以持续创新、迭代的政策支撑体系架构,直陈成都营造一流的创新创业环境。成都正按照“12345”的总体思路,着力打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和军民深度融合创新“两个通道”,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世界一流科研机构和世界一流创新企业;突出抓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都科学城建设和“创业天府”行动计划,努力打造“创业之城、圆梦之都”“创新创业、成都都成”的城市名片。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成都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推动城市转型的第一动力,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打造西部科技中心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

  区域协同的“抱团”发展

  打造中国经济发展

  新的战略支撑区

  7月21日,四川省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成德绵新闻发布会在成都举行。作为四川人口最集中、科技实力最雄厚、经济总量最大的领先发展地区,成德绵也是四川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核心区域和重要依托。

  采取抱团发展的不仅是成德绵,成都平原经济区也呈现加速跑的飞奔姿态,激荡起率先发展的强大动能。为加快推动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成都积极落实《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发挥成渝“双核”作用,推动建设国家级成渝城市群;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动成渝西昆贵“钻石经济圈”引领带动西部发展,打造中国经济发展新的战略支撑区和重要增长极;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加快建设国家向西开放门户城市。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成都还通过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解决区域、城乡、经济和社会等方面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其中,成都在科学谋划产业布局中提出,中心城区深入推进北部城区等重点区域有机更新,调整优化传统产业,适度发展都市工业,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打造现代服务业发展集聚区;中心城区以外的区(市)县加快形成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打造先进制造业主要承载区,统筹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都市现代农业。一体化市域经济格局,有力推进了中心城区、近郊区县和远郊县市的整体发展。

  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

  加快美丽中国

  典范城市建设

  近日,锦江区荣获“国家生态区”称号,成为中西部地区首个获得“国家生态区”命名的特大中心城市主城区。而区内的生态明珠白鹭湾,作为成都环城生态区“六湖八区”之一,像一颗璀璨夺目、魅力四射的绿宝石镶嵌在成都绕城高速路边上。

  生产方式的绿色转型,是绿色发展的核心。成都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建设,持续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以绿色发展为根基,为成都市民赢得永续发展的辉煌未来。

  为了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成都编制完成《龙泉山脉生态提升工程2016-2020年总体规划》,切实做好龙泉山脉生态提升工程与“三湖一山”龙泉山森林公园(生态区)规划建设;编制完成《花重锦官城2015-2025规划》,实现3年初现“花重锦官城”,6年重现“花重锦官城”的景象;大力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加强饮用水源保护,让城市的水更清。

  此外,成都还大力实施绿色出行,加快实施地铁成网计划,轨道交通将从服务城市规划区到市域满覆盖转变,线网结构将从单中心线网结构到“双核”相对独立成网结构转变。

  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

  打造内陆开放型高地

  和国家门户城市

  9月6日上午,装载着来自全国多地产品的41个集装箱从位于青白江区的成都国际铁路港出发,预计15天后抵达土耳其。作为我国第一条开通南线的中欧班列,中欧班列(蓉欧快铁)正式开通成都—伊斯坦布尔的路线。

  到今年底前,还将开通至俄罗斯的直达班列,从而打通中欧班列北线。另外,位于青白江区的成都铁路口岸已经成功获批国家级临时开放口岸、整车进口口岸和肉类进口口岸,成都铁路保税物流中心(B型)也即将进行终验。

  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汇城市,成都已是中国内地航空第四城、领馆第三城,是中国内地第四个、西部地区首个实施“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城市,更将成为国内第三个拥有双机场的城市。随着开放型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随着东部沿海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入驻成都的世界500强企业数量也越来越多。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成都正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重大历史机遇,深入实施国际化城市建设2025规划和融入“一带一路”行动,推动全方位开放合作。以建设自贸区和实施“蓉欧+”战略为抓手,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加快建设西部对外交往中心,加强对内、对外双向开放,全面提升国际交往便利度和交流合作紧密度,打造内陆开放型高地和国家门户城市。

  始终围绕民生民向民愿

  让全体市民

  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亲子趣味足球运动会、社区雏鹰活动、御艺堂小创客活动……在节假日里,青羊区各个社区的孩子都过得很快乐。因为,在他们愉快玩耍学习的背后,是一家家社会组织与各社区的通力合作。这得益于该区近日出台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

  作为文化资源富集的青羊区,通过《实施意见》明确基本公共文化设施、服务项目和内容、经费人员保障3大方面19项59个指标,制定出了“青羊标准”。这一政策,从机制体制上确保了更多人能充分享受到城市发展、文化繁荣所带来的作为成都市民的种种生活的愉悦。

  这一举措,是我市加快推进民生工程,让市民充分享受城市发展红利的一个具体实例。成都始终围绕民生民向民愿,努力让孩子们快乐成长、让青年人乐业创业、让老年人颐养天年,让全体市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在推进精准扶贫方面,成都锁定“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目标任务,大力推进以简阳为主战场的绝对贫困人口脱贫和全市相对贫困人口脱贫,确保简阳“两年脱贫攻坚、三年巩固提升、五年高标准全面小康”。同时,强化政策兜底保基本,连片统筹规划“小组微生”新村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生态保护,全力支援甘孜、阿坝19个藏区县脱贫,为全省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成都力量。

  此外,我市还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持续提升城乡劳动者就业能力,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均等化水平,努力用高品质的教育为加快建设西部文创中心和世界文化名城作支撑和保障。

  本报记者 杨彩华 胡清 王琳黎 缪梦羽 陈方耀 李娟 赵荣昌 王丹

' s% |: F5 N. G3 K" i% g) ^# [
新浪微博 QQ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 ( 蜀ICP备19023435号 )  

GMT+8, 2024-11-16 06:35

Powered by WW.ICBW.COM.CNtechnical support:传播网

川公网安备510106020023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