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以来的这一波房地产热潮,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特别是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以及南京、厦门、合肥、苏州、杭州等二线城市,房价和地价更是“比翼双飞”。 要说房价上涨过程中,最恼火的不是还没买房的人,而是以为房价已经到了高点抛掉房子的人,那个悔啊。看着房价一步步高涨,原本卖掉主城区120平方米房子的钱,现在都不够换萧山区钱江世纪城和余杭区未来科技城的90平方米的房子。想着咬咬牙“追涨”,又怕成为接盘侠,要知道这犹豫不决可是最折腾人的。 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一个朋友,在房价上涨前卖掉了手头多余的房子,眼睁睁看着房价一骑绝尘,现在想着是否可以淘淘市中心的二手学区房,毕竟学区房以往都是硬通货,虽说上涨的时候不如新房子那么猛,但是遇到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时候,几乎也不怎么下跌。 就像我们犯的大多数错误一样,根源在于以曾经的经验来解决当下的问题。诚然市中心二手学区房,因为稀缺,一直是房地产市场的香馍馍。不过,那只是“曾经”。现在但凡新建楼盘集中的板块,谁还没有一两个好的小学作为配套,哪怕拉不来公立学校的分校,也得变着法子从外省引进全国知名的小学。有兴趣,你可以统计一下,看看是不是杭州稍微有点名气的小学,都已经有了一两个分校,甚至更多。 试想,作为市中心二手学区房最大的优势渐渐成为标配的时候,是不是增值和保值能力也进一步削弱了?前面我们说的是案例,那么现在跟随老夫的脚步,聊聊房地产理论。可以这么说,接下来的理论,很多房地产从业人员都未必知道,你明白了,不但很炫酷,而且可以解决你未来买房子的大多数疑问。 卖了这么大一个关子,言归正传,先抛出结论: 我们买的不是房子,而是空间,而且是仨! 房子的第一个空间,也就是房子所在的”地段“,老夫称之为大空间,其包含了交通、商业、学校、医院等配套。 房子的第二个空间,也就是房子所属的楼盘,老夫称之为中空间,其包含了景观、会所、泳池、儿童游乐场、车位等设施。 房子的第三个空间,也就是房子的室内空间,老夫称之为小空间,其包含了卧室、厨房、卫生间、书房等功能。 也就是说三大空间,我们买的不仅仅是房间,而是为三个空间都掏了钱。最外围的大空间最值钱,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地段地段还是地段“,越往里价值越小。就像我们要买一套房子,首先考虑的是买在哪里(大空间),然后再考虑买哪个楼盘(中空间),最后考虑的买哪一套(小空间)。 再回到文章开头说到的市区二手学区房,原本大空间中包含最重要的”学校“配套,因为其他板块配套也同样配套了“学区房”(哪怕是分校),使得大空间的比较优势荡然无存,自然而然价值也降低了,因此保值性和增值性也同样减弱。 同样,原本大空间中包含的交通配套,因为地铁的开通或预期开通,也同样降低了大空间的价值。这就使得原本市中心二手学区房与郊区新房的价格差,越来越小。比如市中心的二手学区房也就是3万元/㎡左右,而部分原本的城郊板块也冲到了3万+的原因所在。 现在你应该明白,很多所谓的“专家”很扯淡,他们所说的户型、景观等原因,那只是中空间、小空间的影响,而决定性的因素其实是来自大空间中的学区、交通等配套之间的差距缩小所带来的结果。 为了大家更好的理解,老夫再举个你身边的例子,以便于你更好的理解,毕竟今天的内容,很多从业多年的地产人未必清楚。原先2010年那会儿,下沙和九堡的房价高企,很多投资客看好的原因是无外乎地铁一号线的开通。等到市场调整,才发现九堡和下沙是整个杭州下跌最厉害的板块,原因如果用今天的“三个空间”分析,就不难理解了。交通只是大空间配套中的一个因素而已,而不是全部。而大空间涵盖的教育、商业、医疗等,在当时的下沙和九堡并不完善,加上地铁线路在其他板块的陆续开通,下沙和九堡唯一值得称道的交通价值(地铁)也减弱了,遇到市场调控跌得比谁都惨也成了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可以这么说,今天聊得“三个空间”的内容,看起来很常识,但是大多数地产从业人员包括很多半拉子“专家”也不明就里。建议你可以多看几遍,真正明白的时候,秒杀99%的房产置业顾问,不在话下。(本文转自地产党 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
, W9 L" U* Z'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