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联系我们关于我们文明投稿
关闭窗口

简单4步,开始与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对话吧!

1. 打开你的微信、朋友们选择添加朋友   2. 使用扫一扫功能扫一下上面的二维码
3. 扫描后出现详细资料选择关注就好了   4. 现在开始与我们的官方微信对话吧!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打开微信扫一扫
查看: 43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近视其实不好玩 安徽 牛锐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3万

稿子

1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643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7-25 10:12: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成都
13696683871
    现在去班里上课,发现近视的孩子越来越多了,戴眼睛的孩子也越来越多了。记得刚毕业上课时,班里有戴近视镜的学生那是极个别的,可谓是“一枝独秀”;可是现在戴近视镜却成了大多数了,还有“遍地开花”的趋势。近年中小学生健康调查显示,我国的近视率已接近30%,小学生23%患有近视,初中近视率猛增到56%,高中生73%人戴上眼镜,大学生近视比例高达80%。
现在的孩子患近视率这么高,除了极少部分有遗传因素外,绝大多数是外界因素的影响。但是这并没有引起广大学生与家长的注意,让人多少有点可叹!其实眼睛近视了,会给我们生活带来很多不便,这一点从古代大诗人的诗词中可以看出来。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诗歌上成就很高,很受人喜爱,但让人想不到的是白居易更是一个非常严重的超级近视眼。白居易终生诗作两千余首,其中关于眼病的就有四十余首。如:《眼暗》:早年勤倦看书苦,晚岁悲伤出泪多。眼损不知都自取,病成方悟欲如何。夜昏乍似灯将灭,朝暗长疑镜未磨。千药万方治不得,唯应闭目学头陀。唐王夺得天下后,为网罗人才,继承并发展了隋朝的科举制,这无疑激起了寒士们的读书热情,以至岁贡常不减八九百人。然要考中时人推崇的进士殊非易事,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说。时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这是在国泰民安的贞观年间对科举制的推许。经安史乱后,经济凋敝,百姓生活条件普遍下降,对于中下层人士来说,科举之路是最具吸引力的,一旦中第走上仕途,即可改变自身的地位和家庭的经济状况,又为实现理想抱负。为此,萃萃学子寒窗苦读,皓首穷经。白居易也不例外,“二十已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口舌成疮,手肘成胝,既壮而肤划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瞥瞥然如飞蝇垂珠在眸子中也,动以万数。”《与元九书》元和十年,44 岁,江州。象白居易这样苦节读书、废寝忘食,眼睛长期得不到足够的休息,受损只是早晚的问题。
    这首诗白居易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写出了患眼病的原因及真切体验,读来实在让人为之感叹。可怜的白老先生小时候读书太用功,以致后半辈子一直生活在眼疾的困扰中,更让人伤心的是虽经多药多方医治还治不好。本诗表达了他后悔当初用功读书的思想感受,眼病好痛苦啊,惟愿从此以后做个闭目和尚。用功学习是要付出痛苦代价的,白老先生希望大家以他为戒。
    可是现在我们很多人并没有以白老先生为戒,很多人还正在重走白老先生的老路。其实古人像老先生这样患近视眼的人并不多,也许只有像白老先生这样读书无数,学富五车的大学者才可能患这样的眼病吧。从古人所处的环境来考虑,他们那会没有电视机和电脑,自然不会一天到晚盯着对视力有很大影响的屏幕看;他们没有游戏机,不用担心孩子在网吧里几小时甚至几天不出来;古代的人读的书数量不会很多,以前只需将四书五经这些儒家经典读好即可,现在的小孩子每学期就得上多达十几门的课程,光书包都有十来斤重;以前的书上面的字号都很大,厚厚的几摞书加起来不一定能上几万字,而现在薄薄的一本书就可以放得下数十万字,我们日常去读的那些报纸的字号更小,一版上面就是密密麻麻的一大堆。总之,我们现代人眼睛承受的压力和负担都要比古人重得多,不近视才怪。近视不仅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不适,还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秦饭录》中有首“近视诗”,读来颇为有趣:“笑君两眼忒稀奇,子立身边问是谁?屋漏日光拿蛋子,月移花影拾柴枝。因看壁画磨伤鼻,为锁书橱夹住眉。更有一般堪笑处,吹灯烧了嘴唇皮。”全诗通俗易懂,以夸张的手法,对近视者进行了善意的调侃:身旁站个大活人都看不清,阳光漏进屋里,居然以为是鸡蛋掉在地上而弯腰去捡;月光下,花影一动,以为是树枝而去拾起。看壁画时欲看清而前凑,结果把鼻子碰伤了;锁书柜时把自己的眉毛给夹住了!最可乐的是,吹灯时,因凑近油灯而把嘴唇给烧了!寥寥几字,将一个老眼昏花,到处磕磕碰碰,只能在云山雾罩中过一生的近视眼读书人的形象栩栩如生地描述了出来。
古人患近视眼,视力下降大都是用眼不当造成的,与读书过度有关,苏辙在《夜坐》诗中便称:“少年读书目力耗,老怯灯光睡常早。”陆游也有同样的感觉,他曾在《夜坐闻湖中渔歌》中感叹:“少年嗜书竭目力,老去观书涩如棘。” 所以,古人认为矫正视力的最好办法是让眼睛得到充分休息。刘禹锡建议减少阅读以保护和恢复视力,他在《闲坐忆乐天以诗问酒熟未》诗中提出:“减书存眼力,省事养心王。”
古人的这些人生经验与真切感受,确实值得我们借鉴,不然的话,一旦近视,再后悔也晚了!
1 C* L  p0 x9 V/ v( `( B
新浪微博 QQ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 ( 蜀ICP备19023435号 )  

GMT+8, 2025-2-11 21:13

Powered by WW.ICBW.COM.CNtechnical support:传播网

川公网安备510106020023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