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联系我们关于我们文明投稿
关闭窗口

简单4步,开始与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对话吧!

1. 打开你的微信、朋友们选择添加朋友   2. 使用扫一扫功能扫一下上面的二维码
3. 扫描后出现详细资料选择关注就好了   4. 现在开始与我们的官方微信对话吧!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打开微信扫一扫
查看: 39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四川成都践行绿色发展 市民共享绿色福利

[复制链接]

5万

主题

6万

稿子

1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273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3-21 11:51: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成都

 花重锦官城 绿色醉蜀都

  ——四川成都践行绿色发展市民共享绿色福利

  进入2016年,四川省成都市生态建设大手笔不断:开工建设5个水库、3个湿地公园,实施城市“增花添彩”工程,新增城市公园绿地10万平方米,升级26个赏花基地……每一位市民乘公共交通30分钟即能享受环城生态区“山地、森林、湖泊、河流、湿地、绿地、田园、绿道”多景融合的绿色福利,感受“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的诗意。

  而这些只是成都市坚持绿色发展的一次续航。

  翡翠项链 85公里绿廊绕蓉城

  在成都市区地图上,绕城高速镶嵌在若干城市功能区里。行驶在这条城市主动脉,车窗之外满眼绿色,两旁宽500米的绿化带合围成85公里长的环形绿廊,串联起湖泊、绿地、城市森林。与绕城绿廊相连,7大楔形生态控制区伸向远方,将风花雨露引入城市中心,形成规模宏大的成都环城生态区。

  环城生态区的面积有多大?测量的数字是187平方公里,涉及11个区县,而其中生态用地面积133平方公里。

  “环城生态区的建设贵在坚持。”成都市规划局总规划师万小鹏点开电脑,屏幕上的绿色近年来不断增多,显示着成都的绿色之变。他说:“成都市的生态建设是近年来逐步探索完善的。”

  成都将生态规划全面纳入城市规划管理体系,还将环城生态区用地以立法的形式控制下来。2012年11月,四川省人大批准了《成都市环城生态区保护条例》,这是国内首例针对特定空间规划的立法。成都“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集约型”的城镇形态格局完成,以1个特大中心城市区、8个卫星城、6个区域中心城和10个小城市组成的新型城镇体系闪耀西部。

  成都市委明确将“坚持绿色发展,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作为“十三五”时期的重要目标之一。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黄新初说,成都以最坚决的态度,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坚持把生态系统作为绿色的基础设施来打造,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努力让成都蓝天常在、绿水长流。

  环城生态区只是成都市域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以龙泉山、龙门山及第二绕城高速圈定的更大范围的生态屏障,拱卫着成都这座传承千年的城市。已建成的众多湿地、森林、绿地极大地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

  绿色发展 转型升级新时代

  一幅生态文明蓝图,始于成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取向。蓝图背后则是更严格的环保,更苛刻的产业准入条件,持之以恒的产业转型。

  在成都,317个乡镇街道实现了环保机构全覆盖,并延伸到村和社区,建立健全了全市一体、标准一致的基层环境保护工作机制。成为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第一个在全域实现环境保护管理网格化、标准化、系统化、全覆盖的特大城市。

  早在2014年,成都就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方案。设立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大气污染治理,大气污染从事后被动治理向科学预测、事前防治转变。“十二五”期间,全面完成国家主要污染物的减排目标。去年,成都PM1.0、PM2.5年平均浓度同比分别下降13%、16%,重污染天气数明显减少。相继出台实施了“水十条”“大气十条”等地方法规和政府规章,支撑了生态文明建设系统化、立体化发展。

  这几年,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268家落户成都,去年全市经济总量迈入万亿元级大关。“傻大粗”的产业少了,取而代之的是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力强的电子信息、高端装备、节能环保、大数据等新兴产业。

  前不久,成都公布未来10年生态文明建设“清单”。将实施238个重大项目,计划总投资5619亿元,涉及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治理、基础能力建设等工程。

  成都市发改委副巡视员祝小文介绍:“通过规划的实施,将成都的生态优势转变成竞争优势,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实现城市山清水秀,综合价值全面得到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增强。”

  碧水蓝天 共享绿色福利

  对于成都而言,生态梦想不仅是碧水蓝天,更蕴含通过生态发展带来的惬意生活。

  在成都东三环,至今仍保留一大片冠以“村”名的城市生态绿肺,这就是锦江区三圣街道红砂村。虽是城区,这里却有绿树、水塘、花圃、楼榭。消费者蜂拥而至,村民变身旅游服务人员,当地家庭的年收入少则十几万元,多则上百万元。

  离红砂村不远的蓝顶艺术区,原本是一片农村荒地,现在进驻了大批艺术家,续写城乡共生的发展图景。

  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提供的数据显示,仅计划2020年全面建成的环城生态区,成都市将总投资约1500亿元,推动旅游等适宜产业发展,同时引入社会资本建设花卉产业园等项目,完成20多万农民就近就业。

  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屈军介绍,成都已建成了各类生态建设项目41个、面积约60平方公里。这些规模大、环境美、特色足、亲水性强的免费开放场所带动了第一、第三产业联动。在青龙湖建设中,成都结合自然生态格局,规划建设商业街区,带动片区近20万人就业。(原载《光明日报》2016年3月20日01版)


$ Z6 h- T+ q( y3 ?2 x
新浪微博 QQ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 ( 蜀ICP备19023435号 )  

GMT+8, 2024-6-16 04:46

Powered by WW.ICBW.COM.CNtechnical support:传播网

川公网安备 5101080200038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