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3月初,监利县朱河镇蟹农黎继红松了口气。 在《楚天都市报》的呼吁及各方帮助下,他家积压的几万斤螃蟹总算卖出去了。“最少的1元一斤,最高的也不到30元,价格是低了点,但总比卖不出去好。” 春节前,监利蟹农压货“赌价”,想着节后卖个好价格。不料,节后集中放货,市场供大于求。仅朱河镇几百户蟹农,螃蟹滞销50多万斤。 同样水域,洪湖市滨湖办事处乘风村,风景迥异。“去年,光卖螃蟹就收入近30万元。”养殖户刘双喜一脸喜色地说,好螃蟹论只卖,按斤算的话,一斤平均50元左右。关键是,不愁销。 同样水域,邻近地方,蟹农命运为何冰火两重天? 福建老板到来, 洪湖螃蟹不再难卖 论水资源,洪湖市要多俏皮有多俏皮。“洪湖这好的螃蟹,没自己的牌子。”一次,荆州市工商局在洪湖调研时深深叹惜,督促洪湖赶紧注册商标。 自上而下的推动下,2005年,洪湖市以当地一个养殖协会的名义注册“洪湖清水”商标。 醒得早,却起得慢。 让人无奈的是,缺乏龙头企业带动,这枚商标一直被闲置。 洪湖产的大闸蟹,大部分被经销商低价收购,贴牌后高价售出。 这一切,因一个外地老板的到来而改变。 2003年,在福州,做水产市场经营的林国雅观察到一个现象。 不少“鄂D7”开头的车,把螃蟹从洪湖运到福建,路途遥远,价格却比其他较近地方运来的螃蟹,每斤还要便宜4-5元左右。 不可思议!他决定跟随返程货车一探究竟。“初到洪湖,市场很乱,养殖户各自为政,因找不到销售渠道,相互压价。”林国雅说,洪湖螃蟹品质上乘,但当时的卖价一斤也就十七八元左右。 商人的敏锐,让他爱上了洪湖螃蟹。 2004年4月,林国雅投资300万元,成立湖北闽洪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邀请全国各地1000多位客户朋友齐聚洪湖,免费吃螃蟹。 肉质细嫩,膏似凝脂。活动当天,客户大呼“鲜美”,20多吨滞销的水产品被抢购一空。 新鲜的销售方式,不仅吸引了客商,也打动了洪湖养殖户,他们争相跟林国雅订租批发市场门面。 “洪湖九成以上的螃蟹,通过闽洪交易市场销售出去。”林国雅说,除每年召集客户到洪湖集中采购,闽洪还在全国各地设立直营店分散销售,同时积极“触网”。 如今,他投资兴建的“洪湖市闽洪水产品原产地批发交易市场”有经营门店380个,跃居全国最大的淡水产品原产地批发市场。带动洪湖及周边地区30万农户,养殖面积78万亩,累计助农民增收8亿元。 1元钱的转让, 让论斤卖变为论只卖 渠道,解决了难卖的问题,但要卖个好价钱,还得靠品牌。 2008年,洪湖市决定以1元价格将“洪湖清水”商标转让给林国雅,鼓励企业争创品牌,带农民致富。 为打响品牌,林国雅没少动脑筋。 质量是根基。闽洪集团在各乡镇建立10万亩生态养殖示范基地,认定500家科技生态养殖示范户,请来顶尖技术团队做支撑,全程对科技示范户跟踪服务。 2009年,在当地工商部门支持下,“洪湖清水”成功申报湖北省著名商标;2011年,又成功认定中国驰名商标。 省工商局介绍,这是湖北省螃蟹商品第一件中国驰名商标,是继江苏固城湖螃蟹后的全国第二件螃蟹商品中国驰名商标。 品牌效应立竿见影。“驰名商标当年,洪湖清水蟹平均价格上涨1.5倍。”林国雅说。 如今,品牌越做越响,洪湖螃蟹开始论只卖,公司去年实现产值50亿元。“临近县不少螃蟹养殖户,希望能把当地螃蟹也打上‘洪湖清水’商标。”林国雅说,现实的强烈对比,正让更多人开始意识到品牌的力量。 墙内开花亦要墙内香 积极回建本地市场“洪湖清水”火了,但火在外地。“在广东、福建以及江浙沪等地,‘洪湖清水’已有很高的美誉度和市场份额。”林国雅说,每天有30万斤螃蟹从洪湖发往全国各地。 鲜明反差的是,省内市场份额却比重极少。 林国雅坦言,“洪湖清水”在外地市场供不应求,也就没太用心经营本土市场。直到有次跟省内朋友聊天,发现大家对“洪湖清水”了解少之又少,才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 本土品牌,应该叫响本土市场 林国雅下定决心补好这一课。继2012年洪湖市举办首届“洪湖清水”螃蟹节后,2013年,第二届“洪湖清水”螃蟹节在武汉举办,随后又进驻武汉、荆州等地交易市场。 “计划在省内开设实体直营店,要让湖北人都知道‘洪湖清水’螃蟹,带动更多农民致富。”林国雅说,这是他的新目标。
" c# @% N- D. r f0 t: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