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家,喊孩子吃饭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我女儿不喜欢吃饭,她喜欢看书。在吃饭前,她往往会拿一本书看或玩玩具,我们喊:“悦悦,吃饭了!”她理都不理,仍然在那里看书或玩玩具,很气人。 今天早饭前她又开始看书了,我喊了几声,她没反应,于是我急中生智,大声喊:“悦悦,你的娃娃鱼死了!”听到我的话,她急急忙忙来到鱼缸前,娃娃鱼也给我面子,在鱼缸里一动不动,以致我甚至认为它真的死了。她来到鱼缸前,用手摸了一下娃娃鱼,娃娃鱼开始游动起来。悦悦笑了:“爸爸,娃娃鱼没有死,它在睡觉呢。”我趁机说:“快点吃饭吧!”她来到饭桌前,认真地吃起饭来。 吃饭的时候,妻子笑着问:“你知道爸爸为什么说娃娃鱼死了吗?”悦悦说:“娃娃鱼睡着了。”妻说:“不对,他骗你呢,想让你快点来吃饭。”悦悦不信,反驳说:“不对,娃娃鱼真的睡着了,像死了一样。”成人的伎俩瞒不过成人,小孩却在别人戳穿后仍然深信不疑。 后来我开始思索一个问题:该不该用欺骗的方式来教育孩子? 曾子杀猪教子的故事大家都很熟了,它早已经成为教子诚信的典范。但是,很多人都忽略了另一个问题:是不是任何时候都要讲诚信? 假如你是一个商人,买家问你多少钱进的货,你是否如实告诉买家?不如实告诉买家就是不诚信;如实告诉买家又违背了商场规则,这样你不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而且很可能赔本。 又假如在战争年代,八路军藏在了你家里,日本鬼子问:“八路地有?”你告诉他有还是没有?告诉他有,你就是汉奸,就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告诉他没有,那你就违背了诚信原则,失去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机械呆板地强调诚信是把复杂的生活简单化了。生活中有很多规则,有许多需要弘扬的美德,这些规则,这些美德并不是所有的时候都和谐一致,当它们发生冲突的时候,只有着眼于大局,着眼于未来我们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2001年高考作文是这样的: 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口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渡船出发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梢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渡难关。”看年轻人哪一个都不舍得丢,梢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了河里。
( G- V7 I O, q 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请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 那一年出现了很多影响深远的高考优秀作文,但仔细分析这些作文,我们会发现它们普遍缺乏思想深度。什么《赤兔之死》,什么《患者吴诚信的就诊报告》都是对诚信一边倒地赞美,这反映出学生思维方式存在毛病。学生还习惯于单极思维,不会对问题进行辨证分析。我不相信考生在生活中都遵循诚信原则,我不相信有人会一生不说谎。那为什么没人敢对“诚信”说半个“不”字呢?主要是单项思维在作怪。在单项思维模式下,你要么赞成诚信,要么反对诚信,不存在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诚信”显然不符合主流意识形态,选此立意属于“思想不健康”,谁敢冒这个险?于是便一边倒地赞美诚信。 一味赞美诚信正是不诚信的表现。 其实,这也与我们的作文指导有关。有一位老教师曾经不止一次告诫我们,千万不要根据自己的爱好教育学生,你爱好杂文也不能让学生看杂文写杂文,这对学生没好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学生的作文失去了深刻的思想,成为华丽语言的展示。因为,很多话他们不敢说,也就是说他们不愿意为了诚信付出代价。 在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时,我们自己的做法往往也有问题。除了机械地强调诚信外,还有“以谎言验证谎言”。例如大家都很熟悉的一个寓言故事《国王选接班人》:一个古代国王,为了挑选一位诚实的男孩,做他的继承者,便把煮熟的种子发给每一个小男孩,还特意指出谁种出来的花最美谁就能继承王位。半年后,几乎每一个人都捧来了一盆五彩夺目的鲜花,只有一个男孩子,低垂着头,捧着只装有泥土的花盆。于是,这个城实的男孩就理所当然成了国王。 在这个故事里,国王一开始就不诚信,是典型的“以谎言拉验证谎言”。 当然,寓言只是寓言,我们不能把它当成现实。但是我们可以设想一下这个孩子当上国王后会怎样。他能凭着诚信牢牢把握政治局面吗?他能给全国人民一个和平安定的政治局面吗?须知政治无诚信。 类似的故事我们语文教材上也有,例如小学语文课本里的《李子核》。 这个故事主要内容是:母亲买了一些李子回来,放在桌子上。万尼亚从未吃过李子,于是,他就偷偷拿走了一个。午饭前,他妈妈发现少了一个。午饭的时候,父亲说:“孩子们,谁吃了一个李子?”没有人答应。父亲又说:“不管谁吃了,都是不好的。更糟的是,李子里面是有核的,谁要咽了,过了一天会死的。”万尼亚脸色发白说:“我把核吐了。”接着他哭了。 在这里父亲也是采取欺骗的方式教育孩子要诚信的,这有“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嫌疑。 不诚信往往会得到好处,而且即使不诚信的行为被发现也不会有太大的损失,所以不诚信的行为开始泛滥。例如在平时的考试中,学生舞弊行为发现后一般只是制止一下,不采取进一步的处罚。一些成绩差的学生为了考试能及格,寄希望于作弊;有些成绩好的学生,为了取得高分,为了得奖学金、评优等也进行作弊。还有部分学生看到别人作弊,怕自己吃亏,便随波逐流。这些同学虽然心态不同,但行为一样。这种情况只靠诚信教育是不能消灭的,必须有强有力的措施。在美国偷看或抄袭等同于偷窃,将使该生的信用系统拉黑,未来该生将永远背负着黑色记录,他的学术道路将会走得异常艰难。所以,美国学生作弊的就较少。 现在,很多老师不敢讲诚信,害怕对学生的发展造成不好的影响;现在,很多学生不会辨证对待诚信,该诚信时不诚信,不该诚信时瞎诚信。诚信教育处在一种尴尬的境地,这种尴尬不仅仅是教育的尴尬,也是社会的尴尬。 2010年12月22日的《北京晨报》刊登了仅仅是传播的快速,同样很多东西也都无法隐瞒。方舟子的一篇名为《诚》的短文: “2010年对我来说是丰富多彩的一年,回想起来应该是独特的一年。遇到了很多事情,好事也有,坏事也有。出了一本书,打了很多假,也被人打了。 首先是感受到了微博的力量,从对唐骏打假开始,后来一连串的打假都是从微博上发现的,也是从微博上开始的,可以说是丰富多彩,在这个信息流动非常畅通的时代,不仅仅是传播的快速,同样很多东西也都无法隐瞒。 倘若将我遇到的这些事情联系起来,它们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和诚信有关,像假学历、假产品、假论文等。可以说,现在的社会正处在一个诚信缺失的时代,很多原本应该更有诚信的名人,偏偏却没有诚信。而且诚信危机不仅仅是名人的事情,也不仅仅是个别人的事情,而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面临的问题。产生这种危机的原因很多,有社会的、教育的、个人的…… 危机之下,同样应该有解决的渠道,那就是应该建立一个社会的诚信体制,不仅仅是观念上的,还应该是制度上的,诚信者应该获得尊敬和承认,不诚信者应该得到惩罚,付出代价,这样大家才会讲诚信。” 危机之下,同样应该有解决的渠道,那就是应该建立一个社会的诚信体制,不仅仅是观念上的,还应该是制度上的,诚信者应该获得尊敬和承认,不诚信者应该得到惩罚,付出代价,这样大家才会讲 方舟子打假实际上就是打击不诚信的行为,让不诚信者得到惩罚,付出代价。可惜的是方舟子一样的打假勇士太少了,我们看到的更多是对“假”习以为常的人,大家都没有了追究的兴趣。我们热切期望方舟子先生所呼吁的“社会诚信体制”早日建立,只有这样诚信教育才不再尴尬。
+ e! x3 @ s: l4 u
W) w5 q- r. `& q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