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加英语口试 她说不能辜负父亲期望 “爸爸,你要注意身体,我会好好考试的。”6月6日,高考前一天,没有等到父亲电话的考生韩蕊,在晚上7点55分给父亲发去一条短信。此时的她并不知道,她的父亲已去世9天。为回家陪女儿备战高考,5月28日,在外打工的韩友清从宁夏往泸州老家赶,次日,在途中因车祸不幸去世。
# y& w% W- @+ ?0 p+ q/ c 为让女儿专心高考,韩蕊的母亲黄敏忍着悲痛将这一消息隐瞒了11天,直到8日下午,走出考场的韩蕊才得知内情。当晚在殡仪馆,韩蕊跪倒在父亲灵前,失声痛哭。) d: x; N) ]4 G& h1 z+ U, K4 ?
父母的爱
9 ?7 q/ y# U- e# _. F' J/ w, u
3 Q& w9 \! J. m/ W 爱在陪伴 车祸中断父亲陪考路
, f+ g0 S; G4 \4 ~; o) B 5月28日一大早,韩友清就从宁夏往四川泸州老家赶,这次回家是为了陪女儿备战高考。今年43岁的韩友清是一位建筑工人,除了18岁的女儿韩蕊外,家中还有一个两岁的儿子。
5 ~+ [; w2 B/ N1 e0 ?% W) j" R* X “高考之前,我兄弟就跟韩蕊说,高考要回来陪她。”韩蕊的姑姑说,弟弟是一个尽职尽责的父亲,“韩蕊小学初中不会的题,基本都问她这个只有初中文化的爸爸。一个问题,哪怕从早上想到晚上,他也要想出来。”在韩蕊姑姑看来,侄女和父亲非常亲密,每隔一两天就会通电话,生活上和学习上的事情,韩蕊都会向爸爸讲述,而韩友清也会给女儿一些意见和建议。' l' p4 L' k/ U1 P
5 月 29 日凌晨,在离家200多公里的高速路上,韩友清乘坐的小车撞向停在路边的一辆大货车,造成小车上乘客一死一伤,死者正是准备回家陪女儿备战高考的韩友清。
* Y, u$ \' ]9 R7 n 这场车祸,中断了父亲许下的陪考承诺,也令这对父女从此阴阳两隔,更令家中妻子措手不及。恰逢女儿高考的关键时期,悲痛之际,韩蕊的母亲黄敏狠心决定隐瞒女儿这一消息。她将韩友清的遗体存放于殡仪馆内,待女儿结束高考来见父亲最后一面。
x* G4 S$ c, ^4 N3 M( N; h8 @ 爱在隐瞒 妈妈的11天度日如年
9 H& `7 P+ R" K: K% S 每隔半天,黄敏都会翻看下丈夫的手机,电量不足时,她也会及时为手机充满电。3 F# r" a; q" h# l( z; Z8 [& B
“爸爸,你要注意身体,我会好好考试的。”高考前一天的晚上7点55分,尽管没听到父亲熟悉的声音,韩蕊还是给父亲发了短信,让父亲放心。翻着这条短信,黄敏泪如雨下,她只能在整理情绪过后,用正常的口吻给女儿打去电话加油鼓气。
" d6 o0 v# W# g 事实上,早在这一天前,韩蕊就给父亲打过多个电话。看着丈夫手机上显示的来自女儿越来越多的未接来电,她不敢用丈夫的电话回复,只能尽量的安抚女儿。8 [4 A8 z8 o8 }4 j5 U, F+ }5 v
多次拨通父亲电话仍然没人接听,韩蕊问向妈妈:“爸爸为什么不接我电话?”黄敏用自己想到的理由向女儿解释,“这两天爸爸工地上出了点事情,他心情不好,让我告诉你专心考试,你就不要打爸爸电话了。”她苦心经营着这个善意的谎言,“每次这样说,我都感觉心在滴血啊……”! p' B: D+ P" Z1 ^1 i1 o
好几次,黄敏觉得自己就快忍不住了,会在鼓励完女儿后,匆匆挂断电话,在殡仪馆内放声痛哭起来……黄敏说,丈夫和女儿联系很密切,从上个月29日开始,突然之间连续这么多天未和女儿再通一个电话,“女儿怎么可能不怀疑。”
( U% D3 b# R) N* D5 Z$ z, x( f8 s& \- M 一边需要安抚高考中的女儿,一边需要处理丈夫后事,黄敏时不时会在亲友面前哭诉“如果影响了女儿高考,有啥子意外,我也不想活了”。高考第二天,黄敏觉得就快瞒不住女儿时,若不是亲友拉住,她差点从楼上跳下去。她说自己的这11天是度日如年。5 ~' F5 ?# Y& ]/ b' D
女儿的情
1 _ T: e' r6 N3 [
) C: [7 Y) ^/ u- W, J 考场激情 女儿汇报发挥还不错6 o3 b1 R5 Z& H. M
“她妈妈担心,是因为娃娃本来就学习好。”韩蕊姑姑说,韩蕊从小到大,不仅乖巧懂事,学习成绩也一直不错,中学一直在泸州一重点学校就读。2 L9 N" T: W1 J. O. d- @' z) i
丈夫出事的第二天,黄敏给韩蕊的班主任讲明情况,希望老师能和自己一起隐瞒这个消息。“本来高考前两天放假,她要回家,老师以补课为理由把她留在学校了。”
: v* t0 X, Y) Y 6月7日中午,结束第一科考试,黄敏像平常一样给女儿打电话,询问了女儿考试情况,说了一些鼓励的话后就迅速挂断电话。6月7日下午6点过,黄敏又接到了女儿电话,短短两分钟的对话后,黄敏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她说考得不难,感觉还不错。”
0 w& ^2 M& v6 D 得知实情 女儿在父亲灵前大哭
! l9 }$ @4 J" E% \ 6月8日下午5点,高考结束铃声响起,完成了高考的最后一科考试,30多分钟后,韩蕊走出学校。校门外,她看到妈妈和姨妈都来了,在众人之中搜索之后,韩蕊问道:“爸爸怎么没有来?”姨妈开了口:“韩蕊,我们先上车,回家再说。”
1 V$ l& Q& [ P 回家的车上,一行人都没有说话,只有尚不知情的韩蕊在介绍着自己的考试情况,于心不忍的姨妈含着眼泪将头别向车窗外。十多分钟后,黄敏向女儿开口道:“娃儿,其实爸爸回来的时候出车祸走了。”被打断的韩蕊一时难以接受:“妈,你说啥子哦?”“你爸爸去世了11天了。”5 c# q, R0 W1 Y" \& A
突闻噩耗,韩蕊嚎啕大哭,苦心隐瞒了11天的妈妈也在车里与她哭作一团。1 s" }7 M- O7 ?+ i b( C3 I' ]4 c
“爸爸、爸爸……”来到殡仪馆,韩蕊跪倒在父亲灵堂前,泣不成声地向父亲述说着,久久跪着。看着痛哭的母女二人,亲友也站在一旁掩面而泣。一个多小时后,在姑姑的搀扶下,韩蕊终于站起来,绕着父亲默默走了一圈。
4 y/ H, G3 S7 R& M 告慰父亲 女儿志愿当英语老师* n" _% a& g s0 X' v. n. ~
经历了整夜无眠,昨日上午,在母亲的陪同下,韩蕊参加了英语口语考试。对于未来,黄敏说,韩蕊在高考前曾和父亲商量过,填报志愿时希望选择和英语相关的专业,“她说过以后想当英语老师。”6 ^9 y1 W' q$ V Q2 a/ W
考完英语口语后,得知情况的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安抚韩蕊情绪,开导她。虽然韩蕊中途数度哽咽,但她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的期望,“不管发生什么,我会用心学习,成长为一个快乐的、对社会有用的人,不会辜负父亲的期望。”
1 O t6 q" }8 Q) { 黄敏也在告知女儿事实后,昨日下午回了娘家,“守了10多天,她又累又伤心,说暂时回去一天,明天再来。”韩蕊的姑姑说,以后弟媳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她是两个孩子的妈,有可能还需要扮演爸爸角色。但是,她相信,懂事的韩蕊也会帮妈妈分担,快速成长。
! L- Y2 \2 k& V; q8 X, \ 华西城市读本实习记者 徐庆(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人物为化名)
) C+ K! |) Z( j% T% R5 { 立即评 Q0 G. H% }3 i# T# r- P2 \6 v
' q1 v& R/ [# Z( C1 G& M$ m5 v4 W! e
瞒与不瞒 不应有标准答案
0 E- S5 m: [* U肖莉莉为了孩子的高考瞒住亲人的死讯,这样的事几乎每年都会发生。同样,每年也都会引出两种不同意见的争论。反对者说:“高考可以重来,父亲只有一个。”而支持者说:“父亲已经走了,这是无可改变的事实,而高考对学生来说,实在太重要,会影响一生。”7 z1 m8 {1 c* h8 J
其实,两方观点我们似乎都无从反驳。但我们或许应该回到当事人,也就是韩蕊的母亲黄敏作出隐瞒这一决定的初衷。这11天,她承受了多少压力,不难想象,却无法感同身受。黄敏在作出这一决定时,除了担心影响女儿高考,或许还为了替丈夫圆梦。不难想象,韩友清心里的愿望,是希望女儿通过高考实现自己的梦想。爸爸希望女儿圆梦,妻子也只能用这样痛苦的隐瞒为丈夫圆梦。+ g! V$ q8 i( J
这样看来,亲人的死讯是瞒还是不瞒,亲人受伤后高考是去还是不去,这不应该存在标准答案。当然,旁人可以说三道四,但都是自己的看法,具体如何决策,却是当事人的权利,我们,只能尊重。+ b- h0 t6 X0 |* H8 V, 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