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联系我们关于我们文明投稿
关闭窗口

简单4步,开始与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对话吧!

1. 打开你的微信、朋友们选择添加朋友   2. 使用扫一扫功能扫一下上面的二维码
3. 扫描后出现详细资料选择关注就好了   4. 现在开始与我们的官方微信对话吧!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打开微信扫一扫
查看: 265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农村污染是真正的“乡愁”

[复制链接]

5万

主题

6万

稿子

1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273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4-22 15:49: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成都
来源:广州日报

 社评

  一方面,化肥、农药等高残留、高污染的化学品,以及难降解的农膜大规模使用,这些成为农村污染的罪魁祸首。另一方面,效益偏低的传统有机农业生产方式被遗弃,人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有机肥料不再使用,成为农村环境污染的增量。

  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日前表示,中国农村环境正拉响警报。目前,农业已超过工业成为我国最大的面源污染产业。“农业面源污染量大类多、分布广,总体状况不容乐观。”

  农村是中国人身体及心灵的家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田园风光……广袤农村一直是文人笔下诗意栖居、安放乡愁之所。当农村污染加剧,青山不在、绿水难觅,“乡愁”该往何处安放?农村逐步告别贫困之后,环境污染正成为另一种“乡愁”。

  农村污染,成因诸多。内源污染主要包括:第一,农村生活方式的变革。随着农民收入增加、生活改善,今日农村也告别了传统、低耗、环保的生活方式,各种不可降解的生活垃圾随之增多,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第二,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传统的有机农业、循环农业式微,逐渐被化学农业所替代。一方面,化肥、农药等高残留、高污染的化学品,以及难降解的农膜大规模使用,这些成为农村污染的罪魁祸首。另一方面,效益偏低的传统有机农业生产方式被遗弃,人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有机肥料不再使用,成为农村环境污染的增量。

  外源污染主要包括:第一,城市垃圾、污染企业“上山下乡”,直接加大农村环境压力。城市产业升级,难容污染企业,一些企业便将眼光转向农村,出于GDP渴求,地方政府对此多半持欢迎态度,为其大开绿灯。第二,城镇化“副产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搬到了城镇生活。城镇人口多了,生活垃圾、污水也就多了,而现阶段小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有限,垃圾多半采取运到农村、山区填埋,造成二次污染。生活污水也一样,未经处理直排江河湖泊溪流,是农村水污染重要肇因。

  鉴于农村人口基数大,农村污染的影响面更大、危害更深远。鉴于农村肩负粮食及农副产品供应,农村污染(尤其是土壤及水污染)的影响是全局性的,城市也不能幸免。鉴于农村污染的复杂性,污染治理难度更大。譬如土壤污染治理、土地机能修复,比普通的污水治理难度要大得多。鉴于农村的幅员辽阔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农村污染治理还难以大面积推开。因此,可以说,农村污染比城市污染更让人忧心,“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更加难走。

  从内源污染探讨治理,首先要反思、转变农业农村生活及生产方式。包括:通过科学指导,优化施肥、施药方案,将两者用量减下来;减少污染性化肥、农药生产,加大低毒、低残留化肥、农药的研发、生产;大力提倡用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稳定地提高产量,提升农产品品质;提高农业生产集约化水平,提高风险可控度;利用市场手段,形成良币驱逐劣币氛围,提升绿色农产品占有率,倒逼农业生产方式转变;通过新农村建设,增加环境保护投入,提高治理能力。外源污染上,要禁止城市垃圾未经处理直接向农村倾倒,严控环保不过关的污染企业向农村转移。同时,在城镇化过程中,搞好城镇环境治理配套设施,别让农村承担外部成本。

  但存方寸土,留与子孙耕。农村环境保护是千秋万业的大事,需要取得共识,合力共治。

, k; s, W$ G  ^0 A/ v1 \' U

( e7 `0 y/ k4 e- J$ R! i  t
新浪微博 QQ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865

主题

8402

稿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888
沙发
发表于 2015-5-13 13:37:2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广元
    现在的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成了死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 ( 蜀ICP备19023435号 )  

GMT+8, 2024-11-27 14:04

Powered by WW.ICBW.COM.CNtechnical support:传播网

川公网安备510106020023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