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特区的主要地点已设置好围栏
当地时间11月4日获悉,为了防止2024年大选选举日可能发生的骚乱,美国特勤局确认,已经在华盛顿特区的主要地点设置好围栏,包括白宫和副总统官邸周围。此外,特勤局也与联邦、州和地方合作,提升安全保障。纽约市、波特兰市和华盛顿特区等城市的各种私营企业和商店也开始加装防护板,以防出现骚乱毁坏店面的行为。 特勤局和地方警察还表示,华盛顿特区的霍华德大学(美国副总统、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哈里斯将出席选举之夜活动之地)也将加强安全措施。警方和政府的预防措施源于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和国土安全部(DHS)此前发出的警告,警告称选举相关的不满情绪可能激发美国国内极端分子进行暴力行为,特别是在2020年选举期间曾发生过类似情况,极端分子可能会对政治人物、政府官员和执法部门进行暴力行动,甚至有可能推动“内战”。 此外,各州也在加强地方的安保,包括在选举日设置路障和加强警方部署,以准备应对选举期间可能发生的暴力事件。 延伸阅读: 初选厮杀、定罪裁决、刺杀危机、退选换将……一年来,历经跌宕起伏的“剧情”,2024年美国大选即将迎来“大结局”——11月5日投票日。 民主、共和两党总统候选人,谁将入主白宫?是60岁的哈里斯打破终极天花板,还是78岁的特朗普“梅开二度”?不到最后一刻,答案无人知晓。 眼下可以感知的是,这场大选已被各种“历史之最”定义,最胶着、最撕裂、最混乱、最昂贵、最具风险,等等。 一系列“最”之后折射的是今年美国大选哪些现象级特点?其底层逻辑是什么?对美国和世界有何意味?
2024年美国大选即将迎来“大结局” 胶着背后的分裂 选举进入倒计时,较量更趋白热化,两名候选人都在几个决定胜负的关键“摇摆州”作最后一搏。 当地时间3日,哈里斯在密歇根州举行多场竞选集会,对该州20多万阿拉伯裔选民进行最后动员,承诺尽其所能结束加沙冲突。她还表示,已通过邮寄方式投出选票。 4日,投票日前夕,哈里斯还计划前往宾夕法尼亚州参加一系列竞选活动。 特朗普同样马不停蹄,跨州造势。3日,他辗转宾夕法尼亚、北卡罗来纳、佐治亚三州拉票。特朗普定于5日在佛罗里达州投票。 就在2日,两人还“同州打擂”,同日现身北卡隔空交锋。 双方几乎“近身肉搏”的抢票态势,可谓今年美国大选激烈、胶着的写照。 扫描今年大选图景,胶着无疑是高频词。 直至投票日前夜,局势依然混沌,胶着到近乎凝固,这在大选历史上分外罕见。 多项数据显示,在全国民调中,两名候选人支持率咬得很紧;在7个关键“摇摆州”,双方也是时上时下,反复拉锯。而且,不管哪个层面,民调差距基本仅限于一个百分点甚至不到。 民调专家马特·巴雷托坦言,选情太过胶着,民调可能失准。 还有大胆猜测,今年大选会否出现选举人票269对269的平局。 美国总统选举实行“选举人团制”的间接选举制度。在总计538张选举人票中,总统候选人只要斩获过半即270张选举人票就能当选。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吴心伯表示,以往大选在投票前夕形势已基本明朗,今年如此胶着可从两方面解读。 首先,表明很多选民深受高通胀、高利率之苦,对总统拜登的四年执政非常不满,以致未能给哈里斯加分,还削弱了执政党候选人的竞选连任优势。 英国《经济学人》和舆观一项联合民调显示,美国近40%的选民认为,通胀、就业和经济是本次大选中最重要的议题。 其次,反映美国社会深刻的对等分裂态势。 有美国选民坦言,大选已成为家庭、社区的禁忌话题,“只有不谈政治,大家才能和睦相处”。 有观点认为,今年大选是“两个美国”、两条道路、两个方向的对决。今年在美上映的电影《美国内战》被认为已照进现实。 对此,吴心伯表示,当前,美国选民对于大选的看法或讨论在很大程度上与其价值观或社会文化偏好相联系。在他们眼中,两名候选人代表了截然不同的国家走向。哈里斯意味着延续文化、种族多元化的趋势,特朗普则将回归白人主导的基督教文化和保守的社会价值观。由此,两个阵营呈现对等分裂状态,双方支持的候选人都没有显著优势。
哈里斯和特朗普竞选美国总统 动荡背后的极化 回望整个大选季,动荡或许是另一个关键词。 起初,拜登VS特朗普似已板上钉钉,时隔4年再现“二老对决”,让今年大选多少显得沉闷。 但随着选战推进,大选“惊奇”潜质逐步释放。 其间,曾掀起司法风暴:特朗普“历史性”获罪,开启“戴罪”竞选之路。 突发政治暴力:特朗普两次险遭暗杀。近日,一段通话记录还显示,马斯克称其服务器遭攻击,有人一直试图通过电子手段暗杀特朗普。 闹出“换将”风波:在灾难性辩论后,81岁高龄的拜登迫于党内压力、“金主”威胁而退选,改由副总统哈里斯出战。 之后,“新老对决”似乎改写选举版图,重燃兴奋点。但是,面对动荡、混乱的选举进程,美国国内弥漫焦虑情绪。 美国媒体称,在疲惫、不安和紧张中,大批美国人提前投票。 不少民众担心选举结果引发政治暴力,甚至重演2021年“国会山骚乱”。 数个“摇摆州”已严阵以待,为选举设施加装铁丝网、防弹玻璃,以防不测。 有美国舆论指出,越来越多迹象表明,这是一场“火药桶”上的选举。 分析人士称,今年大选是在政治极化、政治暴力、司法武器化等多重因素催化下酝酿的一场“完美风暴”。 在吴心伯看来,今年大选乱象折射出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美国政治文化的倒退甚至堕落。美国大选已突破传统的博弈边界,从激烈竞争走向人身攻击,从语言暴力走向行动暴力。二是美国民众对美国体制功能失调的深层担心。 在与一些美国选民交流后,吴心伯发现美国人一个明显的心态变化。 “过去,美国人对国家制度运作挺有信心,现在却对制度的效用和未来存在深刻的担心。” 吴心伯表示,由于担心体制无法正常运作,美国人普遍担忧,如果哈里斯险胜特朗普,特朗普及其支持者势必纠缠,选后恐怕难免会出现一段时间的动荡。 昂贵背后的孤注 四年一度的美国大选,少不了“惊奇”,少不了两党候选人互掐的“名场面”,更少不了金钱与政治的“互惠”游戏。 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大选总支出料将达到至少159亿美元,将超越2020年大选的151亿美元“荣登”史上最贵选举宝座。 与此同时,富豪名流纷纷站队,且亲自下场撒钱催票。 比如马斯克力挺特朗普,被曝已捐款至少1.1亿美元。马斯克还想用钞票换选票,为选民签支票、搞抽奖;比尔·盖茨则助力哈里斯,已砸5000万美元。 “过去,大公司基本两面下注,一般不会走到前台,这次却赤裸裸地展示资本力量,而且资本巨头还罕见地选边站队,这反映了资本的分裂。”吴心伯说。 在吴心伯看来,资本之所以分裂是因为在巨头眼中,两名候选人的政策取向及对他们的利益影响差别太大,他们已无法骑墙,只能孤注一掷。这其实也凸显了美国严重分裂对立的现实。 还有分析指出,巨额捐款背后是资本力量为满足自身利益而与竞选人做交易,进而影响美国未来政策走向。 此外,在美国选举政治中,除了华尔街、硅谷,还有工会、知识界、宗教界以及所谓“深层国家”的隐形力量也在对大选施加影响,展示强大的政治议价能力。 风险背后的趋势 投票在即,当美国国内情绪焦灼,世界的神经也高度紧绷,密切关注大选。早先有评论称,对于堪称大选年的2024来说,美国大选是最大风险。 不少国家已为特朗普可能卷土重来做好预案;深陷冲突的乌克兰、以色列也在焦急等待美国大选的结果。 有政治观察人士指出,今年大选对判断美国未来一段时间政治、经济、社会结构的走向具有风向标意义,甚至还会影响更远的未来,辐射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 吴心伯表示,四年一次的总统选举是观察美国社会变化的窗口,借此可以看到过去4年和未来4年美国的变化方向、速度与程度,这也是今年各方如此关注美国大选的原因所在。 对美国来说,特朗普时隔4年强势重返大选,意味着“特朗普现象”不是暂时的。 “如果他赢得选举,可能会在未来很长时期塑造美国的面貌和内外政策。”吴心伯说,同时,共和党恐将完全被特朗普化,美国历史最悠久的政党或将就此改变,这将是前所未有的。 如果哈里斯获胜,一定程度上会让“特朗普现象”告一段落,并加快美国政治精英的代际转换。 吴心伯还提到,美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分裂造就了特朗普,特朗普又进一步加深这种分裂。未来4年,美国的分裂恐怕还会继续加深,这既有惯性因素,也与涉及价值观而无法妥协有关。 对世界而言,吴心伯指出,外界大致认为,大选结果将代表美国两种选项,一种是继续走“美国优先”和单边主义道路,另一种是更加重视自身利益,但仍会维持同盟体系,奉行有限的多边主义,并有选择性地遵守国际规则。 2 r' r" i4 w7 k' z8 G. J7 _0 B' y4 J
“但是,不管谁当选,由于国际竞争力下降,美国未来在经济、外交上会更多趋向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8 {9 _1 c+ J7 K; M N" T$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