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年多来美国高校中全面发酵的“巴以危机”
6 W$ [2 J' N z1 g, [
t5 x# D4 e+ f8 l! ^+ W6 o e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2 a% y. t5 K. P
# I: D) T+ P# S& d, J6 M3 _, [' H当地时间4月17日凌晨4时许,在位于美国纽约市的哥伦比亚大学巴特勒图书馆前,很多学生在草坪上支起帐篷,建立了“加沙团结营地”。( X; O) b9 `# Z) w' C0 m5 a
, @0 H2 l" \, y4 Q9 V一天后,这场愈演愈烈的抗议活动到达顶点。纽约市警察接到报警后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校园,并逮捕上百名学生,随后引发美国多地高校的大规模声援运动。
# N5 T5 c& I; k" s8 v3 d: D! P6 W
$ w- R# x/ t w7 q去年10月加沙战争爆发后,美国高校中支持以色列与支持巴勒斯坦的阵营紧张对峙,有时甚至升级为暴力冲突。如何平衡言论自由权与校园安全,成为困扰大学管理者的问题。这次警察进入大学校园并逮捕大批学生,让半年多来美国高校中全面发酵的“巴以危机”,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4月22日,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亲巴勒斯坦学生举行抗议集会现场“非常情况下的非常措施”% H8 T5 Y' ^3 E1 C7 Z5 R, d
9 u" s/ Y/ B' {; L$ m9 h/ q6 ~
这次占领运动由“哥伦比亚大学种族隔离撤资联盟”(CUAD)、“学生支持巴勒斯坦正义”(SJP)和“犹太和平之声”(JVP)联合组织,目的是要哥伦比亚大学与那些从“以色列种族隔离、种族灭绝和占领巴勒斯坦中获利的公司”切断经济联系。示威学生承诺,会一直留在草坪上,直到学校满足他们的要求。( @4 D* V+ o( o/ n* }
) [$ L+ J' ~2 K# E! q4 q到了早上,位于校园中心的草坪已经搭起约50顶帐篷,抗议规模达到数百人。“解放巴勒斯坦”“从河流到大海,巴勒斯坦将获得自由”……学生们配合锣鼓的节奏高喊各种口号。不少示威者是犹太面孔,当中有人对着扩音器大声说道“犹太人的解放与巴勒斯坦人的解放息息相关”。草坪外围,亲以色列的学生挥舞起以色列和美国国旗,与亲巴勒斯坦群体分庭抗礼。/ \& Z" q+ m" {3 L) j8 \3 ?7 x
, S/ X" \: F( Q* K' ?3 w为了控制扎营抗议的影响,哥伦比亚大学主校区在几天前就开始实行出入管制。警察和安保人员驻扎在汉密尔顿大厅外,检查往来人员是否持有学校证件。
( J) S- t' a& J3 n
) [+ S5 ?* {$ \. ^2 i作为主要的教学和行政大楼,汉密尔顿大厅见证了哥伦比亚大学悠久的抗争传统。1968年,数千名学生占领了包括汉密尔顿大厅在内的五栋校园建筑,抗议校方赞助越南战争有关的军事研究,以及在相邻的黑人社区兴建种族隔离的体育馆。1985年,在抗议南非种族隔离的浪潮中,学生们封锁了汉密尔顿大厅,要求哥伦比亚大学切断与南非的经济联系,最终推动该校成为第一所从南非撤资的常春藤盟校。
5 ^0 m- y2 _. A5 x/ ^# y4 ]8 x ~ V( L8 D% F" r; I! y0 ^
当晚,示威学生依然精力充沛。陆续有学生收到学校发出的停学令,称他们因参与未获批准的集会被纪律处分,警方下场的传闻也开始在营地流传,但这些似乎没有动摇“加沙团结营地”的士气。月光之下,学生们跳着迭步开舞,吟唱巴勒斯坦歌曲,继续着对加沙的声援。
4月22日,参加抗议集会的学生。5 x$ U* S1 c+ ~* l& r4 {1 M
( {+ j: e) A2 d/ ?0 J9 g" ?/ ]# _
4月18日下午1时许,沙菲克校长致信纽约市警察局,请求警方出面清除在校园内扎营抗议的学生。沙菲克写道,这些抗议对大学的运作构成了“实质威胁”,而且这些学生已被停学,进入校园属于“非法入侵”。在另一封致师生员工的电子邮件中,沙菲克解释说,出动警方清场是“非常情况下的非常措施”,对此她深表遗憾。但学生的扎营活动违反了学校去年秋季出台的多项新政策,“严重扰乱了校园生活,对许多学生构成骚扰和恐吓”。
2 N# C. o; j& ^
& `# M3 k: a% Q3 T0 c4 i( N带着防暴装备的警察很快进入校园,包围了草坪。当时营地内有100多名学生,围坐在一起,手挽着手,高唱声援巴勒斯坦的歌曲,对警方要求撤离的警告置若罔闻。; a0 q) S8 Q" _- z% O8 H; c1 G5 t, E5 x
& T1 r1 [* B9 n) E& M3 b9 p
1点30分左右,哥伦比亚大学50年来最大规模的逮捕行动开始了。警察用扎带将学生们反手绑起来,押上巴士。草坪外围,围观的人群对警察高呼“你们可耻”“放了他们”。也有部分旁观者称赞警方,“终于有所行动了”。
4月22日,在哥大周边待命的警察。
0 L3 T% p% Z* G( J5 o0 l+ h1 D- Y1 F' s& W0 y
当晚,纽约当局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超过108人被逮捕,他们将因为涉嫌“非法入侵”面临传唤。民主党籍纽约市长埃里克·亚当斯称,学生有权自由发表言论,但不能违反大学政策、扰乱学校学习。纽约市警察局巡逻勤务总警监约翰·切尔则补充说:“被捕学生是平和的,没有任何反抗,以和平的方式表达了他们想说的话。”
: x" k3 l7 h) Q/ Y9 H7 r) I! Y7 u* \" k4 a
另一边,哥伦比亚大学的学生和教师代表在校长官邸外举行新闻发布会,谴责沙菲克出动警察的决定。巴勒斯坦裔美国学生莱拉·萨利巴表示,沙菲克为了“取悦捐赠者和受托人”,“牺牲了学生的教育、健康、安全和福祉”。在另一场哥伦比亚大学师生主持的线上新闻发布会上,该校南亚研究名誉教授谢尔顿·波洛克对媒体表示,1968年后校方“对这些极端措施(动用警察)一直非常谨慎,而今天这种谨慎遭到了践踏”。
. W4 f% k% _& m) W1 |3 m' ^1 e7 l' r! ?! J
1968年春天,抗议越南战争和种族隔离的学生封锁了哥大校园。占领活动踏入第七天后,警察应校方要求进入校园清场,逮捕了700多名抗议者。其间警方与示威者拳脚相向,造成148人受伤。暴力事件严重影响了哥伦比亚大学的声誉和捐款,此后校方承诺不会再这样对待学生,并开启了有利于学生参与校园决策的变革。
: l, b4 X1 _; v `* h4 E/ M2 @9 p4 h* P1 u/ d# w* A
在后越战时代,哥伦比亚大学发生过数次静坐示威、占领建筑物的事件,但均未像这次一样,引起校方如此强烈的反应。在1985年的南非撤资运动中,有48名学生被控违反校规校纪,但没有被停学。2016年,抗议气候变化的学生对办公楼和校长办公室实施了为期8天的占领,受到轻微的处分。6 T! m$ C6 M- q6 J
4 v- M' ~' g1 K
历史学家安格斯·约翰斯顿指出,与1968年的抗议者相比,这次哥伦比亚大学学生抗议者的策略要温和得多。“他们占领的是一块草坪。这是占用学校空间的破坏性最小的方式。”
. y5 o2 n; }. v. X* d. {2 N
" U! T7 J/ B' [' T, J“校方如此迅速、激进地驱逐和平抗议的学生,是很罕见的。”纽约美国公民自由联盟法律副主任莫莉·比克伦表示,“(沙菲克)校长援引了所谓的紧急权力,这意味着她必须发现对人身财产迫在眉睫的威胁。这群和平占领草坪的学生到底有什么本质上的危险或暴力?”
1 F! d/ L5 d: p6 l' m
9 W! l( [1 o6 U: q1 ]“危机中的哥伦比亚大学”
) A- L" ~: a/ @ d, P/ a ?
1 q5 q/ F2 a" X7 n5 e% ]" V& ^哥伦比亚大学上百名学生遭逮捕后,纽约市警察局总部外聚集了大批等待遭逮捕学生获释的哥伦比亚大学学生。《纽约时报》专栏作者莉迪亚·波尔格林试图与他们交谈,但大多数人对采访存有顾虑,一些人批评美国主流媒体对加沙战争的报道失之偏颇,还有一些学生担心,与抗议运动扯上关系会损害他们的职业前景。去年10月,一些常春藤盟校的毕业生就因签署批评以色列的公开信丢掉了工作。但这些哥伦比亚大学学生还是对波尔格林表示,他们决心继续抗议,因为这是他们“人生中至关重要的道德挑战”。
% S0 b- m/ g2 {( V% G& o' b. V
( z) k/ \- m# l. ?另一边,留在校园里的示威者很快在草坪的西侧搭起了新的“加沙团结营地”。不断有学生赶来声援,声势很快就恢复到逮捕行动前的水平。耶鲁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麻省理工学院在内的多所美国高校都相继出现了声援哥大学生、支持巴勒斯坦的抗议活动。
抗议者在哥大校园内设立营地。# ]0 B L9 B% m2 N1 f
$ W" u6 l, Z3 E
大屠杀幸存者后裔、巴以问题学者诺曼·芬克斯坦加入了新营地的示威活动。芬克斯坦表示,在他那一代人中,学生反对越战有一部分原因是利己的,因为不想被征召入伍。相比之下,这一代年轻人对巴勒斯坦的支持更加纯粹。但芬克斯坦也指出,学生们使用的一些口号可能会被误解,比如“从河流到大海,巴勒斯坦将获得自由”。
/ L7 x2 W1 Q' N( A0 Z# l' I% G; X2 R# y/ K8 }- ]
“从河流到大海”,意指横跨约旦河到地中海之间的地带。支持者认为,这句口号表达了巴勒斯坦人民对和平与平等的渴望。但反对者主张,这句口号隐晦地呼吁消灭以色列、驱逐该地区的犹太人,有明显的反犹主义色彩。本月早些时候,美国众议院以377票支持、44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一项决议,认定这一说法属于“反犹主义”。
: i: o9 n. M" B( C, Z
) Z2 x4 t3 D. _! B% l* Z芬克斯坦建议学生们使用“从河流到大海,巴勒斯坦人将获得自由”,从而让更多人可以接受和认同示威运动的精神。但抗议的学生群体还是继续高呼:“从河流到大海,巴勒斯坦将获得自由。”
' x( \; u, n2 H! J1 w
# O" m- b2 g% Q+ A一些犹太学生向媒体表示,抗议活动中的“极端言辞”,让他们感到不安。有示威者向他们挥舞哈马斯的标志,或让他们“滚回波兰”。4月21日,犹太传统节日逾越节前夕,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位犹太拉比(犹太教士)强烈建议学生“回家”。他称,最近事件“表明哥伦比亚大学的公共安全部门和纽约警察局无法保证犹太学生的安全”。当天,拜登也在白宫发表长篇节日贺词时说,“最近几天出现的针对犹太人的骚扰和暴力言论,这种公然的反犹主义应受谴责,也是危险的,它在大学校园或美国的任何地方都绝对没有立足之地”。
7 g W x. n( Y+ d o
) @# P5 I( e2 r$ P对此,哥伦比亚大学的学生抗议团体表示,学生们一直是和平的,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仇恨或偏执,但一些校外的煽动者被误认为是学生的一分子。+ D, @1 X. W9 x6 J4 e: w
% D6 K8 M! x. |/ c! `# ?( I. H, Z
哥伦比亚大学的动荡,是近期美国高校在巴以问题上分歧加剧的一个缩影。) P( a5 z+ M3 o6 F
: S4 n- O+ g1 R6 n) b; Y z5 z4月以来,南加州大学以存在重大安全风险为由,取消了毕业生代表塔巴苏姆的演讲。此前,这名印度裔美国穆斯林女生曾被亲以色列学生团体投诉在社交媒体分享宣扬“反犹主义”的网站链接。密歇根大学计划通过一项对参与“破坏性示威”的学生处以更严厉惩罚的草案,有公民团体指出,这可能会扼杀大量受宪法保护的言论。在耶鲁大学,学生发起绝食抗议,要求校方停止投资与以色列有业务往来的国防公司。4月23日,警方逮捕了约50名抗议学生。据耶鲁校方称,这些学生将面临停学或留校察看的处分。; Z, ~7 I* f* r# {
6 T2 v* X' F3 K$ w" l
警察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大规模逮捕抗议学生前一天,校长沙菲克被传唤至国会,就反犹主义的应对问题接受质询。作为哥伦比亚大学建校268年以来首位女校长,沙菲克去年10月履新后不久,就遇到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带来的难题。( O9 z' v0 g& d. h: C
( X6 i \5 c Q+ Q3 ~去年12月,在一场类似的听证会上,共和党籍众议员、特朗普的潜在竞选伙伴埃莉斯·斯特凡尼克向美国多所名校校长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学生呼吁对犹太人进行种族屠杀,是否违反校规?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校长均表示,要视“语境”或“情况”而定。他们模棱两可的回答,招致了激烈的批评。听证会后不久,宾夕法尼亚大学和哈佛大学的校长相继在压力下辞职。因行程冲突,沙菲克没有出席12月的听证会,暂时避开了风暴。哥伦比亚大学很快更新学校网页,称呼吁种族灭绝 “令人憎恶”,不符合学校的价值观。今年2月,校方又出台了一系列新政,对示威活动的审批、场所和时间作出限制。2 V# h: a/ Z9 D& _" B6 L
+ V1 ~7 F1 @' Z' t$ z- @在4月17日那场名为“危机中的哥伦比亚大学”的听证会上,当被问及呼吁种族灭绝是否违反了哥大校规时,吸取了前车之鉴的沙菲克给出了明确而肯定的答案,“是的”。此外,沙菲克还向国会披露,校方正在对两名发表过针对以色列的争议言论的教师展开调查,其中一人可能被剥夺终身教职。. X% Q6 n+ e. s; J
0 a4 Z) g1 X2 V0 h; o) Z& n
听证会后,美国大学教授协会主席艾琳·马尔维谴责众议院委员会利用大学校长和教授进行政治表演,而沙菲克“为了安抚一个充满敌意的国会,公开点名正在接受调查的教授,为学术自由开创了危险的先例”。; j) f, W. B s b
; S* n/ D! x8 K四名哥伦比亚大学犹太裔教授在英国《卫报》发表联名文章称,虽然他们对校园内反犹主义问题深表关切,但听证会“令人不安”。文章批评称,谴责“反觉醒运动”的共和党人与以色列的鹰派维护者联手,利用似是而非的反犹主义指控,侵蚀大学的学术自由,而沙菲克校长甘当他们的武器。
' `5 U: p2 q9 T5 N( ]9 A' }. h2 H4 }- D0 i
文章还写道,大学的职责是教会学生如何批判性地、勇敢地思考。这就意味着,当学生的世界观与同龄人不同,或者当他们在课堂上讨论的内容或者在校园里听到的内容挑战他们的信仰时,他们可能会感到不安。大学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学会面对不同意见,甚至是对抗,学会对各种观点提出质疑,而不是试图压制它们。
! M2 P4 Z7 b- R; y) m3 y3 ?" W4 n
( U" o1 o: P( z* a然而,沙菲克的合作姿态并没有换来共和党议员的“手下留情”。
+ i4 _- b) N3 h9 E
) V# G% t7 L" _6 b: [0 p4月21日,众议院教育委员会共和党主席维吉尼亚·福克斯致信哥伦比亚大学领导层说,对校园内“持续不断的混乱感到非常担忧”,并警告校方如不约束抗议活动、恢复校园秩序,联邦拨款将面临风险。共和党众议员斯特凡尼克则要求沙菲克立即下台,因为学校领导层“显然已经失去了对校园的控制”。
+ a% i. X* S( v5 d% e6 ^8 ?3 X' S; o& x! t1 c* }/ y* T: z& x
4月22日凌晨,沙菲克在警察入校逮捕事件后首次发声。她在给学生的电子邮件中写道,目前的紧张局势被“与哥伦比亚大学无关的个人利用和放大,他们到校园来寻求自己的议程”,又指出学校需要从紧张的气氛中“重新调整”过来。沙菲克表示,将想办法化解这场校园危机,并和抗议学生对话。
9 M6 g# T1 r/ N2 D
2 k! |1 [7 i- V) M7 r; q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