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及央视《新闻联播》主持人李瑞英,很多人都会给出:“播起音来六亲不认”的评价。
& A, J6 A& q! A! ~. g4 a而且这个评价并非一个形容和比喻,而是真真切切发生过类似的事情。8 J! E) W( Q( v1 x) f. W1 v3 ?
7 o7 H9 E" m! [$ z" P
1998年的一天,李瑞英正端坐在直播间中看稿子,紧锣密鼓地准备着接下来的新闻直播。
0 M' S7 _6 [, u' K. L6 _
6 v; S; }7 ~. u& Y6 {, d李瑞英的电话在这时忽然响起,一开始她以为是谁打错了,因为熟悉她的人都知道不应该在这个时候打扰她,于是便摁掉了电话。
可是很快电话又打了过来,这时李瑞英才意识到可能真的有事情。- G% F, x- g! z
1 p7 L( _/ x3 }. U
李瑞英赶紧接通电话,紧接着保姆焦急地声音就从电话中传来:$ O9 p$ g, O% C* B
9 O. n: p# y7 d
“姐,孩子不小心从楼上掉下来了,满脸是血,昏迷不醒,我也不敢动他,你赶快回来吧。李瑞英还没来得及挂断电话,扔下手里的稿子,立马从座位上站起来冲了出去。
”可是就在她快走出直播室的大门时,她忽然想到:“要是自己离开了,这场新闻直播怎么办?她的同事要怎么办?全国观众又要怎么办?”
1 N+ G- s) E9 ? L) j9 O想到这,她只能含泪对保姆说出了22个字,转身就投入到工作中。
2 `+ m* X+ \7 F7 F8 r" D9 L- H8 ^
也正是这件事,让李瑞英后来陷入到了巨大的争议中。; S8 {, W6 c7 v0 X! \# X
7 }, l# V0 I5 [! g% E那么,李瑞英当时究竟说了什么呢?
( h- R" `6 m- d! z/ W6 w/ a3 Q3 E/ {) |4 e+ t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央视名嘴”李瑞英的故事。
1961年7月16日这天,李瑞英在北京的军区大院出生了。0 S/ ^( h) l) K% { P; z& f) g
" {' u4 L* B% j6 A4 G
因为父亲是一位铁骨铮铮的军人,所以从小对李瑞英的教育非常严格,并且打心底希望女儿将来能子承父业,也成为一名报效祖国的军人。李瑞英对于父亲的提议不讨厌,但也谈不上喜欢,可是她自己的确对未来很迷茫,并不知道以后到底要去干什么。
在高考前夕,李瑞英有个朋友要到北京广播学院去参加考试,但她表示自己有点没底,想让李瑞英陪她一起去。
3 N& s' l* r6 w- x就这样在朋友的提议下,李瑞英阴差阳错地报了这个播音考试,但此时她依旧只把自己当作陪考,不曾想过自己未来会从事这个行业。
/ G* m' b6 K- w! m3 S
7 @ K* p/ }6 U; u当天来到考试现场后,毕竟这也是一场很正式的考试,作为小白的李瑞英心里也很紧张。
这时,她看见学校门口的警卫室中有个爷爷在拿着放大镜读报纸,便走了过去,自告奋勇要为那人读报纸。
$ v Q) g8 {5 h' x( R5 i( B; v8 |( C
这个爷爷上下打量了一下李瑞英,随即点点头。# V( g' R- F2 [4 S e, H
+ m# |$ K6 w0 {: I8 l眼见就要考试了,李瑞英心里没底,在大大方方读了一个版块的新闻后,便问道:“您听我这朗读,参加北广的考试能通过吗?”老人听完李瑞英的朗读后,随即竖起大拇指,对她说:“你很有天赋,考这个学校没问题的。”
而此时此刻来自陌生人的肯定,无疑给了李瑞英极大的信心。
2 b' p8 M i9 _就这样,李瑞英过五关斩六将,顺利的走到了最后的面试环节。) _) Q( s) ?& G* ?' ?! B
# z2 x1 s1 L3 N; F
当她在考场内站定,抬起头时才发现那个听她读报纸的长者,居然是这场考试的主考官。* X& l8 L6 G& z0 @! K
3 v( c" f6 x0 V) H& _8 N原来那个人并非是看门的大爷,而是播音界的泰斗人物张颂,他是北京广播学院的知名教授,就连播音这个学科都是由他一手创立起来的。能得到“播音大拿”的认可,李瑞英声音条件必定很优越。
5 m* \ _1 W0 J6 Z" i
% g. S: S9 }& u) _, {: s* n果真李瑞英最后凭借出色的表现,顺利通过了最后的面试,成为了北广的一名学子。
( y, v3 `& x; v* j2 z) J4 G: E! m' N4 @
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或许连李瑞英自己都不曾想到,作为朋友的陪考,竟然误打误撞找到了终身热爱的事业。在进入大学之后,李瑞英深知自己在播音上是半路出家,她的专业能力远远不及其他同学。
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她付出了极大的努力。& ] J. I9 R' c" R1 n
每天早晨总是第一个来到操场,练习发声,拿着《人民日报》,坚持每天从第一版读到最后一版。 [" x; u* e( B! G8 W3 V
4 F! ~. z J% Y3 w F1 v) w无论走到哪,李瑞英的手中永远都会拿着一本《新华字典》,随时翻阅,来确保自己发音更加精准,一直到她工作时都依旧如此。
在读大学时,李瑞英将播音大师夏青视为自己的偶像,因为夏青基本上可以完整背诵正本《新华字典》,而她未来也想成为夏青这样在播音上有所建树的人。9 L4 j! ^; T1 ^
8 L5 H6 M3 D8 f& u& T可以说,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为李瑞英日后成为央视《新闻联播》的中流砥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V6 A, R* l3 @4 ^* @8 b7 F- V& `3 K- A4 p: ]; M( u
也正是这样的坚持,让李瑞英就刚刚毕业时,就站在了天安门城楼上,主持了国庆35周年阅兵仪式的现场直播,并且出色的完成了这项任务。
* y: A: e# G2 N/ D0 Y
7 @3 _: O! Z, C* |- [5 F央视因此注意到了她,并向她抛来了橄榄枝。
, O7 ~, E9 G. L5 O0 y4 T0 J8 V. Q( U
029 a5 p6 Z# R5 o. r7 t! L7 |/ O+ ^$ n4 s
: \; N* _' _" E! B* ^! o6 X
很多女性在追求事业的同时,往往会忽略自己的人生大事,而李瑞英显然做到了事业、家庭两不耽误。
* H: L+ k, y7 ~2 @5 a
( y$ U, ]1 Q& V3 }1987年,26岁李瑞英回到北京后,第一件事情就是与男友张宇燕低调成婚。
" \3 z$ y: D. E3 I5 D% ~. x6 F
3 s0 k7 n# b, z4 b3 ?张宇燕可以说是李瑞英的青梅竹马,两人从小在一个大院长大,早在他们学生时期就认定了彼此。后来,两人又一同在北京读大学,大学毕业后,张宇燕继续留在北京读研,而李瑞英则选择到江苏电视台工作,两人也因此谈起了异地恋。
幸好异地的时间并不长,很快李瑞英就凭借出众的主持能力,被吸纳到央视,两人因此团聚,并且很快步入婚姻。1992年,还迎来了儿子的出生。
* ^1 k+ |# v, b+ l5 O张宇燕非常体谅和支持李瑞英的工作,站在妻子的背后照顾家里,也正是因为如此,李瑞英才能毫无后顾之忧地去打拼事业。! Q0 w* p' N A' u- _
0 `# k# `6 S6 r( O h8 _在李瑞英进入央视后,我们几乎可以在各种重要的场合,看到她的身影。
4 t, @7 `/ t" L
" B+ ~" ^& v, P$ x. T% a% G1990年,李瑞英主持了北京亚运会开幕式团体操表演。1 I+ A" U5 A) O2 a/ m
7 J5 C! S7 v' O8 S% Y% L1 L, j
1991年,首次站在了央视春晚的舞台上,担任主持人。
1996年,《新闻联播》由录播改为直播后,李瑞英与罗京搭档,成为直播首秀主持人。6 v6 M0 y8 Y" [# Z1 ^+ L
! K& V" o; Q; Z+ u( t8 x5 J7 Z每每谈起《新闻联播》的直播工作,李瑞英都表示:“别看我们在直播间里表现得云淡风轻,其实很多时候稿子都来得很慢,有时差1分钟开始才能拿到稿子,只能趁搭档说话的时候,抓紧时间顺稿子。”
3 G4 [: H+ d8 D: k- c3 o* R
' ~: H# z( }6 t+ D! E. X5 K9 h一旦这时要是遇到什么生僻字,基本上就完了。不过因为李瑞英日常有翻看字典的习惯,所以能够出色驾驭所有稿子,主持新闻联播20多年,都未曾出过一次错误。
也正是因为如此,李瑞英肩上的责任重大,才让她在儿子坠楼那个最需要她的时刻,选择做了一个“冷漠”的母亲。
1 R7 b* j. j& X, n因为一旦她离开,搭档一人可能没办法迅速熟悉两份稿子,出错误的概率会大大增加,只要坐在这个直播间中,李瑞英代表的就是不是自己,而是国家。
' V( b6 y/ S# T; h$ z. O! [7 z! k, S* M0 ~# W0 V# [! h# s" N
所以她只能含泪对保姆说:“冷静听我说,先送孩子去医院,直播完我马上过去。”
7 g$ ^6 r3 h6 ^6 t$ \- H( t) ?& U% q: r4 ]. L6 x1 n1 A
说完这句话后,李瑞英立刻擦干眼泪,保持微笑,用极佳的状态投入到了直播工作中。/ V/ E t! `1 c4 i" Z- `$ a+ A
6 ^+ J9 U; r8 L' p; q
那晚的新闻直播,没有人看出端倪,没有人知道李瑞英的内心正在备受煎熬。
结束工作后,李瑞英以最快速度赶到医院,万幸孩子经过抢救没有大碍,丈夫和家人对她的工作表示理解,也未曾责怪她。8 j( p; V: c- d8 Q/ ~
: ]: f! C/ I: U( q- h; Y! Q% Z( F可是经过这次事件后,在李瑞英心中却已悄悄种下了一颗愧疚的“种子”。; N! `6 P) Z. B. A7 }8 D) t
5 S% V0 C% a1 B也正是因为这颗“种子”,让李瑞英选择在2014年,正式退出《新闻联播》,成为一名幕后工作者,她希望未来可以用更多的时间去陪伴家人。" |- x# z* K) N. K, ]) Y; Q
6 O6 ]; ]$ r2 p3 |030 a" N3 I5 J' e9 u J
4 l: s9 @8 O8 q$ T
2016年,李瑞英正式从央视退休了。
2 H+ G8 G8 w1 L0 R; }- Q. N! t, t" [7 x2 p1 A" h5 y
退休之后,她也并没有离开自己热爱的播音行业。
; P( u( P2 ^" O5 W. e$ g% W) \( B, b/ b N' ]( r4 r
李瑞英开设了播音培训班,致力于培养一代又一代播音新人,偶尔也会回到母校演讲,向学弟学妹传授一些经验和技巧。
* R1 v$ D0 h/ z* I/ X; `$ s% U l' X% W# c: v4 B, E$ \5 c8 d
那些质疑她冷血无情、不配为人母的人,又开始质疑她办学校是为了捞钱。
但是对于这些流言蜚语,李瑞英早已学会了充耳不闻。
# S9 J7 A) E' F! c2 C# T5 |9 B$ @ t: F: r
正如她自己所说的那样:“名声是一时的,而责任是一辈子的。”
' t/ V) [* A( k0 r2 g; Z% `' g$ r) V; S: c; H( V# N2 \! m3 @: L
她热爱播音,热爱自己的职业,所以尽管在自己退休之后,也依旧愿意发挥自己的余热,去为这个行业做些什么。
, m) }/ X* A6 y3 b( w9 n- @2 i3 f( N: h; y8 g+ R: X: K
当初儿子坠楼时,李瑞英的选择的确算不上一个称职的母亲,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当我们在面对家国大义和儿女情长的选择时,又会做出怎样的抉择呢?或许,我们大概率都会做出与她一样的选择吧。
- c$ ~5 |+ P1 ]5 W* L2 Z/ |( ?7 q! T- z8 l8 U%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