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 Q1 [- W( B% Y
“一碗水端平,哪怕参差也别是糖水和苦水的区别;透过现象看本质,这里是缺舟也渡人”" ]7 I: ~5 |1 c! b! o
8 ]2 i: c0 I) g4 k# l8 _& f7 b% h一碗水端不平,容易呛着。 以下故事改编自案例,勿与现实对号入座。 所涉人物均为化名,往期同。 01被起诉的儿女 那天,70岁的苏某独自一人来到法院。 她说她要起诉她的四个子女。(一男三女) 说他们都不赡养她。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难道真的是四个孩子都十分冷血么? 庭长经过初步了解后,知晓了一个根本的矛盾点。 原来,苏某的三个女儿,阿二,阿三,阿四觉得自己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而且母亲把大部分的财产都给了儿子阿大。 所以理应由自己的大哥担负起赡养母亲的责任。可是作为享受疼爱最多的阿大,也拒绝赡养老母亲。 于是体弱多病,年纪又大的苏某,就落得个晚景凄凉。 不得不使用法律维权。 02有些偏心的母亲 苏某虽然可能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但绝对是负责任的妈妈。 起码她一个人拉扯了四个孩子。 当年,丈夫外出打工,家里内外全都由苏某一肩挑。 照顾四个孩子,还得忙农活。 那段回忆虽然艰苦,但也是造就了苏某和孩子们的羁绊。 孩子终究是会长大,会有着自己的生活。 儿子成家,女儿出嫁。
9 r) }; X) h$ I0 R吵吵闹闹的家庭氛围,突然之间家里就剩下苏某和丈夫。
3 ]) I4 q) Z. j; F1 B, z; Y) M7 G V( \' ]4 d- A
苏某心里有些孤单和寂寞。 而后来连丈夫都先她一步而去,她的孤独情绪越来越高。 一个人生活,虽然难过可还得继续。 但时间长了,身体出现问题,让她再也没有办法独自生活下去。 就算是这样,女儿们都没有要赡养母亲的意思。 理由很简单,母亲偏心。 阿二:“母亲给我的感觉就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我结婚的时候,包括我妹妹她们结婚的时候,什么都没给我们买。 可当大哥结婚的时候,那是给出钱买了房子。 甚至是把手上的戒指都送给了大嫂。 对我们,不出钱,也不出力(不帮着带带孙辈)。”当然,这种情况,并非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在阿二小时候的印象里。 母亲就有些偏心,给哥哥的,总是比给她们的要多,要好。 无非就是哥哥是男的,她们是女的。 当时母亲给她的强硬回答,也是让她一直有所埋怨。 “你哥是大娃儿,就应该穿新衣服” 加之后来所发生的的一件事,让阿二伤透了心。 阿二和妹妹们参加工作后,有了薪水,都会拿出一部分给苏某。 当时苏某的丈夫还活着,还有退休金。 加上老两口花的不多,也是攒下了一笔钱。
% \$ O( }( w6 {而这笔钱,就像上述说的那样,拿出来给阿大补贴房子了。) N: a' `& I8 i: f
$ `# T$ o, F! f$ x# Q! S阿二她们觉得,阿大都怎么给过母亲钱,但是母亲却用她们给的钱补贴大哥。 实在是有些委屈和埋怨。 03“白眼狼”的大儿子 单纯通过表象来看。(记住这是个铺垫) 苏某有着“重男轻女”的落后思想。 反映出一定的局限性,“养儿能防老”。 对儿子好,希望对方能够记住,以后老了有依靠。 但是她万万没想到,这种方式不但是伤害了女儿。 更是惯坏了儿子。 给他买房,给他出彩礼,结果一开口要去他家里住。 就直接两个字:“没门!” 几个女儿也是有些心疼母亲,毕竟大哥的所作所为看在眼里。 不往家里拿钱,也很少看望母亲。但是母亲却把好的,钱都给了他,大哥去赡养是理所应当的。 所以当大哥拒绝的时候,几人虽然心疼。 觉得大哥就是个白眼狼。 但也没有说跨过心里那道坎儿承担起抚养母亲的责任。 当时关于赡养问题,他们四个人也商量过。 阿大可以不赡养母亲,她们姐妹三人可以赡养母亲。 但是需要阿大把房子拿出来,如果阿大要房子,那就应该赡养母亲。 因为那个房子的钱,是苏某出了一部分。 而在那一部分里,还有她们几个姐妹的钱。(给苏某的) 阿大的态度那更是坚决:“我没义务赡养我妈,让她们(指妹妹们)去养” 为何阿大要说出自己没有义务赡养母亲这种话呢? 原来,阿大并不是苏某的亲生儿子!
+ @/ V6 _/ z( F$ P$ T+ f! g+ U4无法释怀的隔阂" j( C; G- K" {
( h; T9 s6 @8 z' k* D' Y- ~原来,阿大居然是苏某姐姐的儿子。 苏某有个姐姐,当时她和丈夫结婚后一直无所出。 而姐姐却是先后生下两个儿子。 小儿子的降临,让那个家庭无法负担。 于是姐妹俩一商量,最终决定姐姐把儿子过继给妹妹。 也就是阿大。 所以综合这一点来看。 或许苏某对于阿大的好,也不一定或者说不是全部都因为那种落后的思想作祟。 也有着对于姐姐沉甸甸的爱。 毕竟她是她姐姐一手带大的,姐姐对她好,她都记着。她也答应过姐姐,会好好照顾这个儿子。 这个埋藏多年的秘密,本应该是天知地知,苏某夫妇和苏某的姐姐姐夫知晓。 可是因为后来苏某的姐夫突发疾病,弥留之际握着阿大的手喊了一声儿子。 让这个隐藏多年的秘密,一步步浮出水面。 其实早年间,阿大对于自己的身世就有些怀疑。 因为他和自己的“父亲”长得不像,但是却和姨父长得很像。 可是也没有多想,而因为这件事成为了一个缺口,把怀疑越放越大。 他去了苏某,可不论他怎么问,苏某都没有正面回答。 阿大便觉得自己可能是母亲和姨父的私生子。 为了求证这件事,他去找了自己的大姨。
. I- Z2 ~) c7 |0 h不得不说,阿大很聪明,他没有直接问,而是选择了诈。
6 {' X' n$ N1 ^1 |4 @$ o& A' B6 P3 _9 u, U9 d2 C8 R* n' T1 }
他表示自己已经知道了一切,母亲已经什么都和自己说了。 他不是他们亲生的,而是姨父的儿子。 真相比阿大自己的脑补,还要让他震撼。 姨父成了自己的父亲,大姨成了自己的母亲。 阿大的恨,源于觉得说自己被至亲所骗。 哪怕他们对自己那么好,但是骗了他。 他就有些不舒服。 养母他恨,亲生母亲也是。 觉得对方抛弃了他,家穷也不是原因。 穷为何还要生他?因为穷就把自己过继么? 把这些情绪,他都折射到了苏某身上。 他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个所谓的母亲,于是选择了避而不见。 而这个秘密被揭开之后,相比较体谅,女儿们更多的是埋怨苏某。 养儿防老,那得是自己的亲儿,别人家的儿子,还这么上心。 现在可倒好,养了个冤家。
出钱,出感情,出力,结果呢?啥也没捞着。 对自己的亲生女儿都没这么上心。 不过阿二说对了一个问题。 既然阿大不想认这个母亲,那凭啥还要享受母亲带给儿子的福利? 天下间哪有这样的好事,享受着疼爱,还翻脸不认人。 想走?就应该把苏某给他的财产还给她。 在房子这个问题上,阿大是有点拎不清。 他觉得这个房子上边,房产证是他的名字,那就应该是他的。 也不想想当初这个房子怎么来的。 9 I$ z3 Y+ ]& v, t+ F9 ^
面对妹妹们的质问,这个时候开始想起苏某了。5 t: }9 g2 ]- v" B4 M$ Z6 e
# [, T* `$ C b1 f, G3 W8 \. A
开始觉得那是自己的娘了。 “母亲(指苏某)都没问我房子的问题,你们凭啥问” 阿二也是不甘示弱,怼到:“你都不认自己妈,你还凭啥拿我妈的房子” 05生娘不如养娘大(就本案来说) 不是她生的,但是她养的啊! 苏某是个内心柔软的人,造成这种局面。 她没怨过女儿,没怨过阿大,她怨自己,觉得当初不这么干,或许就没有这么多事。 可是,又无法割舍自己和阿大的那段相处时光。 在这种两难的境地下,苏某选择了沉默。 而这种沉默,无疑于更大加深了她和阿大以及女儿们之间的成见。 所以就导致了谁也不待见她的局面。 最终不得已是闹到了法院。之前在说这种家庭纠纷案件的时候,我们就谈到过基层法院对这种问题的温暖处理。 不到万不得已,那是不会采取开庭判决的方式。 9 N9 j2 ?2 O1 o0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