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济源市委书记掌掴下属事件舆情观察:一记耳光曝出连环问题: m+ T% N3 l3 U- r @4 ]
, a [: @. S5 ]' a0 q1 T; ~舆情背景7 h$ V3 u5 F( d% l; {3 x, G+ n c" N
0 s5 v, s1 A$ D5 K0 y- g$ V
连日来,一则实名举报河南省济源市委书记张战伟掌掴市政府秘书长的网帖引发了广泛关注。6 Q& G0 @9 c- Z% r
, e0 |0 G3 R1 R+ ?+ C+ X
该事件事发于2020年11月11日,2021年1月16日晚被实名举报者上传到微博,1月21日张战伟被免去济源市委书记职务。舆情出现后在5天时间内一直高位行走,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媒体接连发声。: E% `( @5 I+ ]# ^+ e* t) y( I' T/ a8 ]
* M3 N" A1 _ a0 F" y: m市委书记当众掌掴下属“一记耳光”,舆论热议的背后,从一个侧面折射出群众对干部耍官威、搞特权现象的深恶痛绝。! s1 B0 y! ]1 J L
3 C8 D4 p; _$ Z$ K
舆情综述
8 ?2 Q- A% P0 x' l% U0 v o! P9 W
1月16日晚,一篇题为《市委书记掌掴政府秘书长——实名公开举报河南济源市委书记张战伟》的帖文开始在微博流传。发帖人“济源市尚娟”自称是济源市政府秘书长翟伟栋的妻子。帖文指出,2020年11月11日早晨,翟伟栋与其他市领导在机关某食堂角落里吃早餐时,被张战伟公开掌掴。
1 ]) E- f$ G6 _1 g' j% {( i; |
0 x! g, Y9 K- q- Q6 f+ e, S* g2020年11月12日,即“掌掴”事件发生次日,济源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市委书记张战伟调研示范区管委会办公室党组工作。张战伟强调,任何时候都要心怀对党的敬畏之心,“始终做到忠诚于组织,与党工委暨市委同心同德、同频共振,决不允许目无组织、自以为是、自行其是、阳奉阴违或当政治上的‘两面人’伪忠诚。”他还说,要“做政治上合格的党组织,做政治上成熟的党员干部”。' ~9 }' d- d$ _% e: b
9 m; k3 n* y! y' {2 T' }; B: k4 v作为示范区管委会办公室党组书记的翟伟栋并未出席——尚娟在举报信中称:“掌掴”事件令翟伟栋诱发心脏病,因此当天他请假在家。
1 @7 j# P1 ]: K! u' ^6 c2 m7 z8 M& A- G( y1 J
2016年,张战伟刚从河南省纪委调到济源市担任市委书记一职,曾被评价为工作务实,为人谦虚、平易近人。他对自己有很高的要求,是一个有责任意识、为民意识的人。
! d" x$ |& u$ |( ^6 ?! ]' m$ V* P' @
) S2 F% Q) J' ]4 G, N9 |3 P此事引发公众广泛关注后,2021年1月21日,河南济源市委书记张战伟被免去职务,接替他的是河南原扶贫办主任史秉锐。3 N; l9 ]/ \3 E+ u$ r- i) a3 d
- [1 i- x$ ^, S- D* q
舆情观察& C, _- F1 S7 l8 H# ]! }
6 z+ [* }+ X/ w- C
1、舆情连续多日高位行走
% f& m' S' n( H0 G1 r& ?/ c( Z: N6 T! c1 |- z) x
2021年1月16日晚19点20分,济源市委书记张战伟当众掌掴市政府秘书长被微博用户“@济源市尚娟”的微博实名举报后,1月17日,该舆情信息开始在网络逐渐流传。1月18日,虽然“@济源市尚娟”的微博已将举报信删除,但多家媒体开始跟进采访报道,伴随着济源市、河南省纪委监委等部门认为该事件是治安事件,建议先到派出所报案的态度,该舆情事件持续发酵,“市委书记掌掴秘书长”话题舆情热度呈现逐渐走高趋势。# @/ \/ }7 s( [3 K* n) S1 \
% I( E3 F# O8 {
从该舆情传播渠道上来看,“市委书记掌掴秘书长”话题的传播渠道,主要在微博、微信、客户端。截至1月22日,该事件相关的话题有“#河南深入调查济源市委书记被举报#”“#新华社评市委书记掌掴市政府秘书长#”“#央视评一记耳光打碎官德#”“#曾掌掴秘书长的济源市委书记被免职#”“#央视主播谈市委书记掌掴政府秘书长#”等及相关衍生话题,其综合阅读量超过15亿次。
) n, {: y6 D4 d$ W) o! q, N6 Y- U$ m5 \5 G& Y6 b8 W
济源市委书记掌掴市政府秘书长事件在全网的信息量截至1月23日有接近20万篇,在百度七日热点排行榜单(1月17日至1月23日)中,“新华社评市委书记掌掴干部”仍然位于榜单排名第七名,搜索指数为589327,其舆情热度多日在高位行走,仅次于“郑爽代孕事件”。
. c8 m, W% l$ F& M' M5 R
) g0 H3 O7 {6 l/ f1 d4 Y市委书记当众掌掴市政府秘书长在河南省两会前曝出,时机耐人寻味。而市委书记当众掌掴市政府秘书长仅仅是官僚主义作风严重的问题吗?因此,众多网友在等待事件真相的同时,各类猜测类的网文也纷纷出现,例如,指向市委和市政府主要领导关系不睦才是“本因”的网文,多篇“分析性”文章一推出就形成“10+”的阅读量。
* p' k# ~5 x7 ^: ?' O3 j; | F3 G( y; c( q
多数网友对该事件高度关注的同时,也并没有“让新闻再飞一会儿”的耐心。而当地政府在面对新闻采访“不方便回应”“犹抱琵琶半遮面”暧昧的态度,更让多数网友产生“权力之下无真相”的质疑,在内心产生蹊跷的同时,更加关注新闻事件的走向。
. x) ?% z2 [, N' ?" y# }
, R. U! H1 e K* m2、碎片信息刷屏极易伤害政府公信力
8 @6 h) G( F" q& X$ I2 q
" D2 K) @9 Q. x0 g5 j# J1 f' x该舆情事件在1月16日晚间出现后,1月17日,上游新闻记者率先采访,得到的回应均称,翟伟栋目前在正常工作,不方便回应此事,一切以宣传部门的通报为准。1月18日上午,《楚天都市报》《第一财经》随后报道,河南省纪委监委热线工作人员电话答复称:“市委书记‘掌掴’市政府秘书长,属于治安类案件。”紧接着,《新京报》报道,济源市委主要负责人对于掌掴一事回应称,网曝帖文与实际情况稍有不符。
/ L& o6 h$ a4 N/ N: R2 x: Z6 J
' S% S6 F3 c: Y; _* F在此阶段,涉事地方和当事人透露出的碎片信息,让事情在舆论中的印象变得更为复杂且模糊,而接受舆情的公众急切从媒体报道中获取更多真实的信息。在此背景下,社交媒体对这一舆情的传播中出现了各种猜测类的文章,因此出现了舆论失焦现象。
0 N K3 I- K0 J8 r X3 j8 i: v# Y. S
8 y/ _# S9 B. m% a当今社会各种各样的自媒体平台纷纷涌现,微博、微信公号、微视频、抖音和客户端也先后出现,用户可以在平台上发表自己的看法,进行内容的生成,使得公众的话语权得到提升。在一些公共事件中,公众充分行使自己的话语权,舆论得以迅速形成,公众的声音过于强大,会带动舆情的走势。5 A( }4 X$ P7 h5 G7 B3 j& g
4 V+ q, l$ @3 d2 }0 o
在张战伟当众掌掴翟伟栋舆情事件中,当地政府面对记者采访态度暧昧的回避,多方表述不一,极易对政府的公信力造成伤害。直到1月19日上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官网刊文《河南回应“市委书记掌掴政府秘书长”:正在深入调查》,标志着事件正式成为了全国性舆情。3 e# L0 a; s% j( h0 O4 j
. |" H3 ~9 G$ |3、接连被举报的产生共生舆情
; _8 X: i& | {
. n9 V. b5 k! ? \$ T* v2 m因当众掌掴下属事件,全市仅有70万人口的济源市备受全国舆论关注。在公众正对耍官威、耍特权的市委书记深恶痛绝的时刻,1月18日下午,河南省济源市检察院干警李安林同样实名举报张战伟:“张战伟涉嫌违法提拔涉嫌违法犯罪人杜中联,后者在一起强拆过程中将被害人李平贵致死。”' O% o6 R/ b7 h/ b% D
* A+ I8 o# T0 C' S- L" P+ N来自封面新闻报道称,1月18日16时50分,在天涯社区的百姓声音板块,一网帖名为《实名举报济源市委书记张战伟违法提拔涉嫌犯罪人动用公权强行逼罪》,发帖者自称为河南省济源市检察院干警李安林。实名举报帖再度将张战伟作为其实名举报的对象,此帖迅速引起广泛关注。
5 n5 _4 b M B- d/ k: v5 |7 W8 a/ L' x( ~( n
在互联网带来的联通和搜索关联度日益加强的今天,大型舆情事件产生共生舆情的风险也在加剧。由于“济源”知名度并不高,不是一个认知度极高的地方,因此在搜索“济源市委书记掌掴市政府秘书长事件”相关内容时,“济源”成为高频的搜索关键词之一。而在“济源”搜索结果的推动下,地区同期负面话题也会被舆论再次关注。0 v- q* h' v* F+ o- e
5 k6 T9 w) B! w8 m/ u7 t与此同时,同期又出现“实名举报济源市委书记张战伟包庇济源市纪委牛明刚、秦利亚等人滥用职权酿出人命一事”的网络舆情。李安林对记者称,他以前曾多次举报,但一直杳无音信,这次举报不是“蹭热度”,但迅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F/ q. Y" D# D
" u3 [7 }% Q+ l, j- ]在网络舆论场中,每逢公共事件发生,都会有一大群人自发地聚集起来围观、讨论。这种现象被戏称为“吃瓜现象”。再考虑到地方负面新闻的集中出现,一方面提醒济源当地在市委书记掌掴市政府秘书长事件中仍需要给予更大的努力;另一方面,地方形象受到冲击后的修复工作,也应及时提上议程。6 S" V3 x$ X% X* H; W+ }
$ U1 Y% l; m' y' Y4 Y7 Q4、舆情处置火上加油
& v! t2 [6 N# A3 [3 d, k( [9 r/ `8 [5 A% @/ f" ~
为何舆情接连多日一直高位行走?与该舆情一波三折酿成的舆情风波,将该舆情不断推高有极大关联。2 e2 z- m) U" B& `: h/ Y( E
6 ^0 } U$ F+ [) U1 S
微博用户“@济源市尚娟”发博文后不久,原文被删除,微博账号所有信息被清空,唯一留存下来的信息是一条“济源市尚娟”的微博简介,写着“一名正直的党员”。对此,翟伟栋回应称:“(网帖)是我妻子发的,我不知道,都叫她全部删除了,删除干净。”0 F+ P# }. u7 A* D. Q- S$ m# X
- B8 w5 N9 J' W; a$ R: }- t+ c已经形成全国都在关注的舆情事件,然后将博文主动删除,自然会引来各种猜测。紧接着在1月19日下午,网络流传出一张公司内部文件,文件宣布停止尚小娟党内外所有职务,停职期间所有工资、补助暂停发放。有网民猜测,尚小娟与实名举报的“济源市尚娟”疑似为同一人,并就此发出连环追问:任职济源焦化集团有限公司工会主席的尚小娟,与此前的爆料人尚娟是否为同一人?如果两个新闻当事人是同一人,那这份公司“处理意见”是何时作出的?如果是同一人,济源焦化集团为何要对举报人作出处理?& B! f. m( q4 ~5 ` {& j
: H* X' A' D/ d* C0 o8 W- i8 b1月19日晚些时候,豫港焦化就网传图片发表严正声明:尚小娟,女,现任我公司工会主席。网传“关于对公司党委委员、工会主席尚小娟同志的处理意见”文件截图,系不实信息,特声明。
- b8 x1 I+ [) S0 c5 y1 F% W( |- L. q7 c
此时,处于风暴眼中的济源市,豫港焦化的连番操作将舆情再次推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此,第一财经和上游新闻报道称:“豫港焦化内部还曾专门开会,要求员工不得讨论、传播此事。”“2017年4月28日,豫港焦化机械化氨水澄清槽爆炸动火作业时发生一起爆炸事故,造成4人死亡。时任济源市委书记张战伟还曾做出批示,要求企业做好善后工作,查清事故原因,严肃问责。要举一反三,认真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 K. H6 _7 \; |& G; ?" q+ d& F
# f8 b1 g2 r, B+ [! w; L5 L
对此,多篇网文对豫港焦化处置舆情称:不怕猪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重大舆情的背后,无一不带有强烈的社会情绪。因此,在处置舆情的“危机”时期,如何精准研判事件“痛点”和“拐点”,如何在合适的时候给出合理的建议,避免舆情“翘尾”反噬前期处置成果,不仅是对社会管理者舆情素养的综合检验,也考验着地方政府部门的网络执政能力。
3 I! E4 z b2 L2 K/ s3 M- F2 f% p- h1 \
舆情点评
# m8 A" L+ V. O: V
" s- c+ H% ?5 j) C济源因济水发源地而得名,是愚公移山故事的原发地,是全国文明城市。张战伟在济源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时强调:要注重文明习惯养成,强化严管重罚,建立健全文明城市创建常态长效机制,让文明之花开遍济源。
* y( R, ^6 d% L9 \9 l1 U9 g& x: ?& I& K) k
然而,在要求别人“文明”的同时,自己的所作所为与“文明”大相径庭。对此,央视网《掌掴下属的市委书记想当“山大王”?》指出:对弱者施暴、泄愤,这种权力的快感,谈不上什么领导能力和水平。这大大拉低了领导的素质底线,严重损害了公职人员的形象,社会影响极坏。如果对这种错误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恐怕会产生崇拜权力、恃强凌弱的示范效应。 C4 d/ I# d6 @7 S
% B) O+ m, }6 |- k
说一套,做一套,官威太大的张战伟,不但损坏了济源的对外形象,也严重损害党的权威和形象。(新闻来源:新华社、人民日报等)3 A2 ? u L j, I- H( `) f
0 w+ ^5 e/ O! l/ ^" Y
来源:今日头条,民主与法制网 $ ?$ e# Q6 c5 B4 j# v& k+ C" A
作者:舆情观察员 马付才8 H6 O9 k- U% I' O+ @; L
: b7 X6 K3 ], T
本网编辑: 金石
4 u" r' }/ v5 M投稿邮箱: 2205445499@qq.com
) k8 l5 y( y1 Q' C; Z4 l( ^! M, }7 h3 q7 e1 a; 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