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基层法庭庭长的酸甜苦辣(一线探访·走近基层法治队伍②) 1 z" u5 R) H' g# ~: t' U8 k3 S6 l/ U
苏州市吴江区人民法院开发区法庭庭长陆金东 马不停蹄的一天 本报记者 王伟健 9月10日上午8点45分,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人民法院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法庭庭长陆金东提前一刻钟来到了办公室。他打开了一台连接法院内网的电脑,看到有两个案子快到审理期限,于是,他立即在微信群里督促两位办案法官尽快处理。 吴江开发区人口多,企业多,经济纠纷案子也很多,开发区法庭每年要办理3000多件案子,办案数量为全区最多,但仅有7名法官。 9点30分,指挥中心的视频电话响起来了,叶泽湖社区的一位村民出现在了大屏幕上,这位村民称,有一位客户买走了一批价值约2万元的货物后就联系不上了,电话一直关机。 陆金东当场给村民介绍了法律知识,并建议他不要拖延时间,立刻报警。“很多老百姓都下载了一款我们法庭联合技术公司开发的手机软件,通过这款手机软件直接与法庭指挥中心视频通话,可以咨询法律问题,也可以向法庭请求帮助。”陆金东说。 处理完法庭里的事务后,10点30分,陆金东从开发区法庭走出来,他要在20分钟之内赶到北联村的“乡村法官驿站”,对一起物业纠纷案件进行现场调解。很快,陆金东一行人就来到了北联村村委会所在地,“乡村法官驿站”就设在这里。物业公司的经理王秋荣也刚到,他愁眉苦脸地坐在沙发上,不安地抽着烟。他们公司承接了同里镇某小区的物业服务,该小区是拆迁安置小区,老百姓从农村搬到镇上后,对交物业管理费比较抵触,拖欠的物业费总额已达30万元。 陆金东当场对法官助理孙星星说:“你尽快在这个小区内组织一次‘送法进社区’的宣传活动,主题就是物业管理费要不要交。” “好的,我马上去落实。”孙星星说。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调解,王秋荣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我对这次调解很满意,陆庭长出马了,我们心里就更踏实了。”王秋荣说。 下午2点18分,陆金东又从法庭出发了,他要去同里镇的一个别墅小区查看现场,该小区有一名业主起诉开发商进行虚假宣传。 2018年初至今,陆金东担任合议庭审判长参与庭里其他法官办理案件达70起。“最近一年来,法庭人员流动快,两位年轻的骨干法官提拔了,新来了两位年轻法官,他们在办案上需要庭长多带带。”陆金东说。 到了3点半,在法庭四楼的一个会议室里,陆金东开始主持一次疑难复杂案件讨论会。这样的法官会议每周都会举行一次,法官们摆出自己遇到的难题,然后所有人一起发表自己的观点,讨论出一个多数意见供主审法官参考。 时间到了4点50分,法官会议也进行了一个多小时了,这时候,离下班时间也只有10分钟了,大家各自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但对于陆金东来说,还有许多事情等着他去做。 河北秦皇岛市海港区人民法院长城法庭庭长杜燕文 家事难调,但件件都得调 本报记者 史自强 作为秦皇岛市海港区人民法院长城法庭的庭长,杜燕文负责审理当地的婚姻家庭纠纷案件。每天一起床,各种关乎群众切身利益、具体琐碎的事情如潮水般涌来,等着她奔前奔后。 不过繁忙不失条理。案头的台历上已经列好了一天的工作安排,上午两次调解,下午做开庭前证据交换、去社区调查案情等等,满满当当,清晰明了。 家务事虽小,但处理起来有时却很棘手。刚到上班时间,两个书记员接连进来汇报工作,他们的调查都受了阻:一个案子找不到当事人,留下的门牌号地址不对;另一个案子相关部门提供的房产信息,名字对,但人不对,都不是当事人的。杜燕文听完汇报,赶紧和同事一起分析案情,研究进展,迅速敲定了对策。 此时,走廊里办案群众越聚越多,有的情绪激动,大声嚷嚷;有的低头不语,暗自抹泪。第一拨要调解的当事人已经聚齐了。 交代工作时快言快语,走路像一阵风,但和当事人一坐下来,杜燕文说话又慢了下来、柔了下来。“说说呗,都咋想的,都这么大岁数了。”他平和的话语不像是法官办案,倒像是邻里拉家常。 “清官难断家务事。家事难调,但件件都得调。”杜燕文说,当事人都是带着情绪来,法庭人员的态度决定调解的成败,方法更是重要。“我们需要耐心去倾听、去理清。给当事人一个情感的宣泄口,把负面情绪稀释掉,那个平衡点就是我们的突破口。” 一个多小时后,当事人各自做了让步,达成了一致。松了口气的杜燕文回到办公室,咕咚咕咚几大口水灌了下去。“情绪得快速平复下来,脑子得暂时清空一下”,杜燕文说。 几分钟后,第二起调解启幕。再一次送走当事人,已经过了中午下班时间。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杜燕文和同事们通常中午都不回家,在食堂简单吃点后往椅子上一靠就算休息。 简单的小憩之后,下午的各项工作开始无缝对接。“这起财产纠纷案件涉及28个证人的取证,目前已经完成了24个”,而对于最后4个如何取证,后续如何展开,杜燕文和同事们一起磋商,定下方案。 等从社区调查完案情回到单位时,走廊里又聚集了人等着杜燕文。其中一位男士看杜燕文实在太忙,决定改天再来。 “法庭的工作,充满酸甜苦辣咸。在这工作,内心必须强大,得禁得住‘敲’”。杜燕文苦笑着说,“时常有人不讲理,来了张口就骂,包括自己在内,所有的同事都被骂哭过。但我们需要尽力把控好情绪,用心做好案件调解和审理工作。” 四川广元市朝天区人民法院羊木家事法庭庭长汪叶 将一个个家庭从破碎边缘拉回来 本报记者 张 文 “我们家老太爷又病了,说‘汪庭长来了才愿意看病’。”在上班的路上,汪叶就接到曾经的当事人陈某的电话。 陈某的父亲今年98岁。前年,在汪叶的帮助下,老人的赡养问题得到妥善解决,老人将她看做是让自己“老有所养”的恩人,而她也会定期去看望老人。这一天,到了老人家中,汪叶才知道,原来是老人家里杀猪,想请她过来好好款待,又知道她忙,假装生病。 汪叶哭笑不得,再次给老人讲了法官的纪律后,陪着老人聊了一会儿天,起身告辞。汪叶是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人民法院羊木家事法庭庭长。2015年,朝天区法院成为家事审判工作的全国试点单位,将家事法庭设置在羊木派出法庭,由庭长汪叶担任主审法官,对全院范围内的家事纠纷进行专业化审理。由于家事纠纷的特殊性,羊木派出法庭还成立了汪叶工作室,运用口头起诉登记、网络视频调解等方式,借助村组干部、邻居等多方力量,尽量用调解方式化解纠纷。 刚回到羊木法庭,还没来得及休息,定于下午开庭的一起案件的当事人已经提前到达。在现场,男方的母亲张口就要法院立刻判决离婚,而气不过的儿媳妇则在一旁跟丈夫大吵起来。 汪叶让书记员将双方劝开后,分别请进两个办公室。汪叶先聆听了男方母亲将近半个小时的絮叨,然后开口劝慰:“他们小两口吵架,你气不过是因为心疼儿子,但你有没有考虑到一旦离婚,你儿子就失去了一个完整的家庭?”男方母亲沉默了,汪叶继续说:“婆媳关系都不好相处,你是做长辈的,可以适当与晚辈保持一定的距离,各自承担起自己应有的责任。” 经过对双方一番劝说,小两口握手言和。通过调解,汪叶又将一个家庭从破碎的边缘拉回来。送走当事人,时钟已指向傍晚6时。下班路上,汪叶的手机又响了——镇上一位居民告诉她,有两兄妹又为谁赡养老母亲的事吵了起来,叫她赶紧去看看。原来,在四川农村,“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的旧观念仍有一定影响。这个纠纷中,女儿认为自己嫁出去了,不应该赡养老母亲;儿子则认为,父母是两兄妹共同的长辈,都应该尽赡养义务。一家人为此事大吵大闹,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劝说也不管用。 到达现场后,汪叶不紧不慢地搬来椅子,请几方当事人坐到不同的房间,自己走进厨房给他们各倒了一杯水后,让兄妹俩各做5分钟深呼吸。同时,汪叶听取了两兄妹老母亲的意见。随后,待兄妹俩心情平和下来,汪叶开始释法析理。从法治与道德,再到具体的法律法规、村规民约,汪叶娓娓道来。 将近一个小时后,一家人重新坐在了一起,兄妹俩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纷纷向老母亲道歉。老母亲老泪纵横,走进里屋提出一篮子鸡蛋要送给汪叶,汪叶谢绝了。 目前,羊木家事法庭全年审结案件超过420件,其中调解解决的占98%以上,且无一案件发回重审或改判,这让汪叶感到自豪和欣慰。 责任编辑:余鹏飞 6 r7 _1 E) Z. H' Q(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