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联系我们关于我们文明投稿
关闭窗口

简单4步,开始与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对话吧!

1. 打开你的微信、朋友们选择添加朋友   2. 使用扫一扫功能扫一下上面的二维码
3. 扫描后出现详细资料选择关注就好了   4. 现在开始与我们的官方微信对话吧!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打开微信扫一扫
查看: 38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50年相濡以沫 七旬老太为重病老伴带来“新生”

[复制链接]

5万

主题

6万

稿子

1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273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3-14 09:40:4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成都


- A4 I4 P2 w/ K& v9 T; l9 C, ]

杨瑞屏(右)在照顾老伴
! S( K+ v. M$ f$ `8 ~' N6 O( F0 Y& {0 @6 J0 y

本报讯 在西工区金谷园办事处八一北路的大院里,杨瑞屏和老伴宋荣书是大院里有名的一对老人。出名不是因为每天能看到两人相携相伴的身影,更是因为6年前宋荣书接连重病,杨瑞屏对老伴不离不弃的悉心照料,将宋荣书从生死线上拉了回来。

接连两次突发重病

2011年,一向身体健康的宋荣书病倒了,突发脑出血让这位72岁的老人失去了行动能力。杨瑞屏回忆说:“一到医院就住进了ICU,医生看他年纪大,想保守治疗,可最后还是做了开颅手术。”手术之后,宋荣书的语言神经虽然受到影响,但是在医生和家人的共同努力下,宋荣书的身体还是逐渐恢复过来,没有落下太严重的后遗症。

“谁会想到,回家没几个月,老伴就又病了。”2012年初,刚出院几个月的宋荣书再次因脑出血住进医院,而这次发病比前一次更为凶猛。杨瑞屏告诉记者,二次开颅手术之后的宋荣书和植物人无异,“当时医生都告诉我们,即使恢复过来也不会多好,走路更是别想了。”然而,杨瑞屏却没有放弃老伴,在医院治疗大半年后,杨瑞屏将老伴接回家,开始自己为老伴进行康复治疗。

相携相伴用爱创造奇迹

接连的重病让宋荣书一时无法适应,虽然嘴不能说,身不能动,但每每看到操劳的老伴,都会让他忍不住失声痛哭。“他当时精神特别不好,我虽然难受,但也只能忍着,哄他开心。”杨瑞屏说,“刚回家那段时间,宋荣书不断发泄着自己生病的郁闷,我只能在劝导的同时坚持为他进行康复治疗。老伴身体不能动,我就定时为他翻身擦洗,不能很好地吞咽,就做好营养的流食悉心喂下。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他终于恢复了往日的精神,积极配合康复治疗。”


& c3 Q- m7 T, z' L% D0 l! d
0 V# [1 P# q2 c. o$ x
1 e* R' ]% ?) D' W: Q# G& ]* L

“人有了精神头,身体恢复起来就更好了。”杨瑞屏告诉记者,出院之后,她一直自学给老伴进行康复治疗,每天学习各个身体部位如何按摩,几年下来,不仅宋荣书的身体有所恢复,杨瑞屏也成了半个“医生”,说起穴位按摩经验丰富。为了防止宋荣书出现肌肉萎缩,杨瑞屏也坚持每天给他做关节锻炼,年纪大了抬不动,杨瑞屏就自制出许多绑带,拴在宋荣书的身上帮他锻炼。“我今年75岁,这些年老伴慢慢变好了,我却落下了胳膊疼、腿疼的毛病,不过看他现在的样子,这些也都值了。”杨瑞屏说,现在老伴虽还不能说话,但是头脑清醒,能坐能站,医生见了都说没想到能恢复得这么好。

“我是亲眼见证宋师傅从健康到生病,再到现在。”八一北路社区副主任王万春告诉记者,“6年来,每天都能在社区看到杨阿姨为老伴不断操劳的身影,杨阿姨对老伴的不离不弃,真的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结婚50年,我们都没吵过架,实在不舍得放弃他。”采访中,杨瑞屏不断地说,“会好的,会好的,最困难的时候都熬过来了,今后会越来越好。”坐在她身边的宋荣书,也不断嗯啊应和,脸上不时露出信任的笑容。


$ r7 y$ p% z, x1 E; ?5 H
$ ]" p2 K* J" s! U! o' J+ a
  E( t0 X# y3 U; ^7 r
新浪微博 QQ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 ( 蜀ICP备19023435号 )  

GMT+8, 2025-2-5 19:41

Powered by WW.ICBW.COM.CNtechnical support:传播网

川公网安备510106020023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