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联系我们关于我们文明投稿
关闭窗口

简单4步,开始与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对话吧!

1. 打开你的微信、朋友们选择添加朋友   2. 使用扫一扫功能扫一下上面的二维码
3. 扫描后出现详细资料选择关注就好了   4. 现在开始与我们的官方微信对话吧!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打开微信扫一扫
查看: 44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老照片揭秘老成都:最苦最累莫过“背二哥”(图)

[复制链接]

5万

主题

6万

稿子

1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273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2-23 15:26:2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成都
在崎岖山路暂歇的背二哥。摄于都江堰。
  四川自古被连绵大山环抱,悬崖峭壁,山高水险,交通十分困难。千百年来,无数背夫艰难行走在出川、入川的蜀道上,用肩膀背起了整个世界。用“雄关漫道真如铁”来描述当年这些背二哥的艰辛,是最贴切不过的了。
  1917年的一天,美国人甘博在四川一条崎岖山道上,看到了这些奇特的苦力。他们有的戴着一顶大草帽,每人手持一根“丁”字形拐杖,一根纤细的篾条挂在胸前,背负高大而沉重的包裹。
背木头的背二哥。摄于都江堰。
  随行翻译告诉甘博,这是蜀道上的背二哥,他们身后那些比人还高的包裹是货物,背二哥们一天要走几十公里,负重可能超过100斤。这场刻骨铭心的相逢,被甘博定格在他从大洋彼岸带来的神奇小方盒里。
  四川自古人口众多,劳动力廉价,川人又善于背负,加之蜀道艰辛异常,商行、码头有了人力背夫、挑夫,人们又称他们为背二哥。这是当时最苦、最累的谋生方式。这样的苦力活儿,要有人组织,有人担保,防止背夫们中途撂包子。
挑食盒的挑夫。摄于成都。
  背夫、挑夫们一般是农闲时间出来背东西谋生的。8个一群或10个一伙,有的是手持一根“丁”字形拐杖,俗称拐筢子、墩拐子,拐尖镶有铁杵,用来撑着茶包歇气,有的是一根扁担挑一路。因为负荷重,背夫只有这种方法才能在路上休息。一块圆形的篾条挂在胸前,是用来刮汗的。
  背夫、挑夫们里有领头的,他们不仅要背负同样多的茶包,一路上还负责审视路段和背夫负力情形。这个一般由出道最久、胆识过人的精壮者担当。崎岖山路上,大背师见同伴们疲惫不堪需要歇一歇了,便长嘘一声,示意大家落拐休息。这时,背夫们便用“丁”字架支撑货物,以便都挺直腰背歇脚片刻或放下扁担歇息。
挑着草鞋的挑夫。  脚力好的背夫们,挑百斤重担要日行三四十里路。干粮是自带的,中午简单地吃点玉米粑。走到幺店子,烤热自带的玉米馍,弄一碗盐水,就是路上的伙食。如果能够买上一碗豆泡子(豆浆、豆渣和着素菜煮成的一种食物),那就是一顿奢侈的伙食了。  至于住宿,一般的客店、脚店里,备有哨凳,用来歇茶背子。每晚店钱1角5分,当晚若吃一碗豆腐,另加5分。第二天清晨,一碗豆花又是5分,撒上自家带的盐。好在店家免费提供柴禾,背夫们可于当晚蒸好玉米粑供第二天路上吃。
背药材的背二哥们。摄于安县。
  地下铺一些草帘子、玉米叶子、干谷草,就是背夫们的床铺。劳累一天的他们在入睡前,还有一个固定的日程安排:为同伴疗伤治病。
  谁的肩背红肿了,就烧烫拐筢子的金属杵尖压往红肿处;肩背磨烂的,敷上盐巴以疗伤痛。
新浪微博 QQ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 ( 蜀ICP备19023435号 )  

GMT+8, 2024-11-16 07:15

Powered by WW.ICBW.COM.CNtechnical support:传播网

川公网安备510106020023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