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联系我们关于我们文明投稿
关闭窗口

简单4步,开始与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对话吧!

1. 打开你的微信、朋友们选择添加朋友   2. 使用扫一扫功能扫一下上面的二维码
3. 扫描后出现详细资料选择关注就好了   4. 现在开始与我们的官方微信对话吧!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打开微信扫一扫
查看: 31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木板上的借条曾在土墙里封存70多年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3万

稿子

1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643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5 15:40:1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成都
10月14日中午,松潘县毛尔盖上八寨乡克藏村,80岁的仁青卓玛坐在火炉旁,高原上的阳光透过窗户照在她手里的木板上。  乍一看,这是一块再普通不过的木板:长约1米、宽约20厘米、厚1厘米,上面的纹路和色泽表明,它有些年头了。
6 s) j" G# Y$ W6 X, U  细一看,这不是一块普通的木板,而是一张写在木板上的借条,记载了81年前红军与当地藏族同胞的一段故事。 7 o8 e# c1 o! L0 k" c3 N& L
  81年过去,木板上的字迹仍清晰可见,顶部是三个横排的繁体字“割麦证”,下方小楷竖排写了6行文字,主要内容为——老庚:我们在这坵田内割青稞1000斤,我们自己吃了,这块木牌可作为我们购买青稞的凭证,你们归来后可凭此木板向任何红军部队或者苏维埃政府兑换你们需要的东西,未曾兑得需要好好保存这块木牌子。前敌总政治部,麦田第××号。 7 x! I/ B: _2 |  B0 `
  据史料记载,1935年7月,红军陆续到达松潘毛尔盖一带。由于几个月征战,连翻几座大雪山,部队十分疲劳,粮食供给也十分困难。中央决定在毛尔盖休整,筹集粮食后继续北上。木板借条正是见证了这段历史。据统计,红军长征时在阿坝州境内先后筹集粮食500万公斤以上,除了青稞和牦牛,一些人甚至将来年的种子都贡献出来。 8 A, L9 B7 L0 ~$ F0 c
  在毛尔盖一带,这样的木板借条当年原本不少,但因当地牧民大多不识汉字,一些借条被当柴火烧了。 ( ~5 o9 d) E# q& c/ Q+ w* _$ z
  仁青卓玛家的借条为何能够保存下来?原来,红军走后第二年,她家盖房子缺木板,无意间将这借条当木板嵌进土墙,3年前翻修时,这张借条才重见天日。
2 A. @2 y% ^6 z3 P8 M$ e  目前在毛尔盖一带发现的木板借条只有两块,另一块被位于川主寺的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收藏。
9 m' \$ {6 J1 i8 {, G' S7 d: E  有人曾出高价想买仁青卓玛家这个借条,她想都没想就拒绝了。她和儿子都说,这是历史,不卖。仁青卓玛一家也从没打算向党和政府“讨债”。她说:“新修的房子又宽又大,水泥路修到家门口,家里养了30多只羊,还种了一大片青稞。红军当年借的青稞,早就还清了。”(黄大海 记者 阮长安 徐中成 雷倢田为)
& _3 f  b% w6 c0 k/ i/ B$ W( Q7 h! f2 Q% R
新浪微博 QQ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 ( 蜀ICP备19023435号 )  

GMT+8, 2025-2-8 15:44

Powered by WW.ICBW.COM.CNtechnical support:传播网

川公网安备510106020023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