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住进华孝颐养居养老院,看病成了一件很方便的事 |
| 制图 李开红 |
86岁的双流老人杨西欧体弱多病,但从今年开始,他再也不用舟车劳顿去看病。医院开进了养老院,生了病,从三楼直接下二楼。 3岁的王婉煜家住高新区西园街道,父母本还为她读幼儿园太远的事情犯愁,今年3月街道第一所公办幼儿园建成开园,王婉煜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了优质教育。 今年以来,成都出台《提高老年人健康服务水平的实施方案》,提升针对老年人的医疗服务;实施社区养老院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让老年人“干干净净活出尊严”;还号召全面健身,提升体育设施和服务;实施公办幼儿园标准化提升工程,新建公办幼儿园,让孩子们有学上,上好学校。 成都对公共服务的提升,从未松懈。 成都商报记者 王垚 公共服务是市民 幸福感的重要来源 连续四年蝉联“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的成都,究竟给了市民什么样的幸福感?在城市中生活,幸福感的重要来源是公共服务。公共服务既是“民生支出”,又是“民心投入”,暖的是人心,产出的是城市凝聚力。 中共成都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上提出,成都要更注重机会公平,完善制度安排,强化政策兜底,合理引导预期,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均等化水平。 【养老】 入住和就医,成了楼上楼下的事 住在成都市双流华孝颐养居养老院的86岁老人杨西欧,牙痛发炎吃了一个星期药没有止住,今年3月,老人家干脆住进医院输液治疗。和以前需要来回奔波不同,这次,他只是从三楼住所,住进了隔壁二楼的护理院。 同样住在这家养老院三楼的76岁老人张治国,曾因脑梗导致偏瘫,每天都要坐着轮椅去康复训练。入住华孝养老院之前,老人的情况让儿女着实发愁。住在家中,没有医疗设施;住在医院,家人照料不便。去年12月,张治国入住华孝颐养居养老院,不仅医院就在楼下,平日里的康复和用药,也有医院的医务人员帮忙,医疗和养老,真正合二为一了。如今,经过康复训练,张治国能扶着把手慢慢走路了。 双流华孝颐养居养老院是成都市探索医养结合新模式的一个缩影。在这所养老院的大楼内,除了单纯的养护机构和功能,华孝医院作为专业医疗机构,与养老院同时开放。入住养老院的老人们能够得到最便利最就近的医疗服务,入住和就医,成了楼上楼下的事。医院的医疗设施、服务和医务人员,养老院可共享,张治国平日常规体检、用药、量血压等等,医院就全包了。 作为医保定点医疗机构,老人们就医直接走医保,再方便不过了。目前,华孝医院有60多名医务人员,有内科、外科、中医科、妇科等科室,针对养老院内的140多名老人,服务能力绰绰有余。医院不光对内,也辐射周围片区的居民。 作为“医养结合”的新模式,成都将有越来越多的养老院探索类似的服务模式。 3年内,成都将建200个社区养老院 双流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称,传统养老模式,养老机构与医院等治疗康复机构存在空间距离,很多患有慢性病需要反复治疗的老人,不得不来回奔走于医院和养老机构之间。而“医养结合”能让老人在养老院中就能享受到医疗服务。 中共成都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上就提出,要坚持“医养结合”,深入实施社区养老院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建立多层次、普惠制养老服务体系,让老年人“干干净净活出尊严,舒舒服服活出品质”。 在1217万成都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59万人。随着老龄化进程日趋加快,养老越来越成为市民关心的话题,也是民生“头条诉求”。促进养老服务机构建设,作为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内容,已经连续多年被列入了成都十大民生实事。 今年年初,《成都市社区养老院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正式发布,提出成都3年内将建成200个社区养老院。鼓励社会力量利用厂房、闲置学校等建设社区养老院。达到一定规模的养老院,每增加一张床,政府将一次性补助11000元。 而成都今年的目标是,确保新增和改造养老床位11700张、建设社区养老院72个、建设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666个、为4.3万名经济困难的失能老年人和80周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成都在居家养老方面也有暖心举措。针对居家养老出现的地面太滑、洗澡不便、家具楞角容易伤人等等给其生活和出行增添了烦恼和安全隐患现象,成都还启动了一项旨在让老年人在家安全养老的行动——“适老化改造”,对家庭内部不适合老人生活的设施做一些优化和改造。 【医疗】 市八医院将建三级老年病专科医院 位于成都市天回镇、紧挨成都市植物园的市八医院,正在建设新大楼。那是医院一期住院综合大楼,年底就将投入使用,有700多张床位。 这家正在加紧扩建的医院,将建设成为成都市的三级老年病专科医院。在前不久出台的《提高老年人健康服务水平的实施方案》中,支持市八医院建成三级老年病专科医院。除了今年年底前将投入使用的住院新大楼,目前,八医院的二期规划建设已通过审批立项,计划2018年开工,以老年康复、中期照护为主,预计新增床位900张。 《提高老年人健康服务水平的实施方案》还支持市五医院建设老年病特色专科和老年病急危重症救治特色中心。 分级诊疗破解医改难题。今年,成都已经组建新型医联体60余个,覆盖95.93%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8月,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门急诊量已经远远超过2015年全年数量。 【健身】 成都人近一半有运动习惯 近日,国家统计局成都调查队公布了一份“成都市健身及体育消费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成都市民有45.8%的人每周健身2~3次,23.4%的人每周健身4~5次。近一半成都市民有运动健身习惯。 成都人热爱运动,与成都市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和全民健身运动的引领密不可分。今年上半年,成都市发布体育消费“白皮书”,提出到2025年,成都每两个人里面就有一个人经常锻炼,全市经常锻炼人口要占常住人口的50%以上。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成都不仅将学校体育场馆对全社会开放,企事业、专属训练场馆等都将逐步开放给市民。而市民身边的旧厂房、仓库也将改造成健身场馆。成都将多渠道建设完善体育设施,建设一批便民利民的中小型体育场馆、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等,打造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 与此同时,成都还将探索建立全民健身数字化服务平台,鼓励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场馆预约、体育康复、健身培训、赛事定制等服务。 【教育】 首个服务重大项目员工子女幼儿园开园 今年3月,王婉煜踏入了高新区西园街道辖区首个幼儿园——天映路托菲诺幼儿园,成为园里第一批小朋友。 天映路托菲诺幼儿园不仅是西园街道辖区内第一所公办幼儿园,同时,也是成都高新区通过政府公开招投标成立的第一所公办幼儿园,以及我市首个服务于重大产业项目员工子女的幼儿园。在世界500强企业密集的高新区西园街道,这样一所幼儿园解决了该辖区各重大产业项目员工子女的入学问题。 今年成都将持续实施公办幼儿园标准化提升工程,建成公办幼儿园300所。而截至今年9月,全市已开工公办幼儿园标准化建设项目373所,占规划建设项目总数的81%。其中已完工186所,占规划建设项目总数的40%。有121所已进入装饰装修阶段,预计到今年底前“建成公办幼儿园300所”的民生目标任务将全面完成。 除了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成都还对各类学校公用经费进行保障。此外,成都今年还投入资金452.32万元,为约1.06万名符合条件的城乡低保家庭和低保边缘家庭学生提供了教育资助。 $ O/ u4 _8 j& c1 d. g
A+ S4 Z; d%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