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联系我们关于我们文明投稿
关闭窗口

简单4步,开始与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对话吧!

1. 打开你的微信、朋友们选择添加朋友   2. 使用扫一扫功能扫一下上面的二维码
3. 扫描后出现详细资料选择关注就好了   4. 现在开始与我们的官方微信对话吧!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打开微信扫一扫
查看: 43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还有多少石油储量 还够养活我们多久?

[复制链接]

5万

主题

6万

稿子

1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274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8-16 15:47: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成都

来源:今日头条

注:数据来源国土资源部报告、《国际石油经济》

当今时代是低油价的时代,对此有人评价:人类正处在一个不缺石油的时代。石油真的已经多得用不完了吗?你是不是希望石油少一点,那么油价就会高一点,我们的日子就更好过了?

对于这个世界来说,目前石油的确是多得用不完。但是对于中国来说,是不是亦如此呢?中国的土地之下,究竟还有多少石油呢?还够开采多久呢?

绝无仅有的大庆油田

/ Z; w  z) `' ?

中国陆地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变化

在过去100年的时间当中,中国最大的一次石油发现是在1961年。因为大庆油田,那一年中国新增探明石油储量达到20亿吨。那一年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1961年之后再没有过像大庆油田一样的大发现。尽管现在长庆油田的油气当量年产量也达到了5000万吨,超过大庆油田, 但也没有再现过一年新增20亿吨探明石油储量的辉煌。大庆油田,在中国石油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中国剩余可采石油储量变化


4 S  L* i" s7 ]! `! [

中国剩余可采石油储量变化

从1984~2004这20年,中国剩余可采石油储量处于一个平稳状态。从2005年左右时间开始,剩余可采储量有了一个不小的阶跃,而这个新增剩余可采储量的主要贡献者是长庆油田和塔里木油田。

中国新增石油储量变化

5 Q/ s' G& K' T+ d  v- R3 r. m

中国每年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

据国土资源部的最新统计,中国石油的地质资源量达到1257亿吨、可采资源量301亿吨,目前的资源探明率刚超过30%。

但从2010年左右时间开始,中国每年的新增石油地质储量进入了平稳阶段,不再有大的增长,最近3年时间甚至出现了略微下降。

这一时期,中国的石油储量表现出来一个越来越明显的特征——勘探开采难度越来越大。近几年中国的新增石油储量大部分来自于长庆油田,而长庆主要以开采难度较大的低渗、低压、低丰度油藏为主。

从储量的角度看,中国的石油工业目前面临着一个比较尴尬的情况。新增石油储量很难实现大的突破,新增探明储量已经连续5年处于平稳状态,接下来甚至可能面临下降的风险。

中国石油产量现状


* I( N* |6 \4 @

在过去十年时间,东北三省、山东几个产油老区的石油产量呈现出下降趋势。陕西、新疆、渤海地区的石油产量有非常大的增长。整体来看,中国在过去5年时间的石油产量也较为平稳。

2016年上半年,由于国际油价太低的原因,中国不少油田关停了低效油井,石油产量同比出现了下降。

按照2015年的石油产量速度、国土资源部公布的301亿吨可采资源量(包括未探明储量)计算,那么中国的石油还可以开采140年。

但实际情况却没有这么乐观,受到新增石油储量的限制,中国的石油产量也有出现下降的风险,根据目前的勘探速度看,这一天并不遥远。仅靠现有的石油储量,对中国石油人来说绝非长久之计。

中国石油产业的出路在何方?

面对石油产量、储量下降的风险,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再发现一个大庆油田,但这种希望十分渺茫,可以直接放弃。

发展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技术。这一手段是美国采取过的,从1971年开始,美国的石油产量就在不断下降,直到页岩革命爆发后,石油产储量才开始出现增长。这也是中国在不断鼓励页岩气开发的重要原因。

走向海外。中国的石油资源量不够了,另一条出路就是去别的国家开采。现在中国正积极和世界各地的产油国拉拢关系,为的也就是这个目的。

因此长远来看,中国石油人想在这个行业有一番作为,掌握非常规油气开采技术、学好一门外语,看来是必不可少的了。


; u& g' {" N7 H3 o
新浪微博 QQ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 ( 蜀ICP备19023435号 )  

GMT+8, 2025-5-1 10:30

Powered by WW.ICBW.COM.CNtechnical support:传播网

川公网安备510106020023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