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车北站中心广场已经开始打围施工。 本报记者 肖雨杨 摄 |
今年,63岁的成都火车北站将迎来最大规模的扩能改造—— □本报记者 张彧希 陈碧红 1月28日,春运第五天。成都开往广州东K1223次等13趟列车的乘客,被安排到成都火车站站房出站口西侧的临时候车大厅候车。不过,临近中午,这个能容纳4000多人的大厅里,并不像以往那样人流汹涌。 王燕暗暗松了口气,“今年不一样。” 成都火车站客运车间值班站长王燕,已在400多米的站台上来回奔走了16个春秋。往年的春运高峰期,“广场上全是人头,连地面都看不到。” 今年的“清爽”,原因在于:过去多达140对的到发列车,已被削减到63.5对。 这可以被看作一种铺垫——按照此前成都相关部门透露的消息,预计今年上半年成都火车站将关闭,进行全面扩能改造。 成都火车站,大多数成都人习惯于称之为“火车北站”。它投运于1952年,是西南地区最大的铁路枢纽、全国八大铁路枢纽之一。60多年来,数以亿计的旅客,从这里奔向远方。 不论是1984年的成都火车站站房改造,还是其后的小修小补,都无法和即将拉开大幕的这轮改造相提并论。改造后,整个北站片区将形成一个集铁路、长途客运、城市公交、地铁、社会车辆为一体的综合铁路枢纽。 与北站的命运相纠结的那些人、那些地方,也即将迎来一场转折。 北站工作人员 北站“老”了,我们天天盼着改造 王燕渐渐觉得,北站“老”了。 她来北站工作,是2000年。彼时,每天汹涌的客流与门前林林总总的商贩交织,杂乱无章,却也充满活力。 “当时春运每天人流量能达到七八万人,最多的时候高达15万人。”王燕说,密集发车时,自己甚至连续九十个小时沾不到板凳,往往还没走到休息处,第二趟发车任务又来了。 起初,王燕他们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对,直到2011年5月成都东站正式启用。“两边差不多规模,但东站只需要80个人两班倒,而我们却要300多人。” “北站硬件上受限制,只有靠人工来弥补。“王燕说,北站还在采取人工检票,检一趟车要六七个人,检票时间长达40分钟。而采用自动闸机的东站,这个工序分别只需要2个人和20分钟。 王燕曾经和同事一起去东站参观学习,一个小细节对她触动很大。“垂直升降电梯,北站到现在也没有。”一些需要用轮椅运送的特殊旅客,只能从站台尽头处的道口绕行。 尽管东站投入运营后,北站的部分车次被次第分流,客流相对减少,王燕他们终于有时间腾出手来做些“有质量的服务”,“比如我们和医院、地铁、公交联动,针对特殊旅客提供接送服务。” 但王燕仍然觉得,北站越来越“老”了。“我们都天天盼着改造。”王燕期待的,是这个老站的“新生”,“我想亲眼见证它由‘老’到‘新’的一点一滴。” , \: Z9 t0 a. _# l% p; f- A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