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联系我们关于我们文明投稿
关闭窗口

简单4步,开始与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对话吧!

1. 打开你的微信、朋友们选择添加朋友   2. 使用扫一扫功能扫一下上面的二维码
3. 扫描后出现详细资料选择关注就好了   4. 现在开始与我们的官方微信对话吧!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打开微信扫一扫
查看: 160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四川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扎实有效建设美丽乡村

[复制链接]

5万

主题

6万

稿子

1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273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0 10:16: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成都
12月9日,眉山市心连心艺术团来到彭山区武阳镇文化站,通过小品、歌舞等形式向当地群众宣讲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 本报记者 何海洋 摄
12月9日,华蓥市开展以“送图书”为主题的文化扶贫活动,将图书送到观音溪镇骑龙等贫困村。 杨天军 摄
12月2日,南江县石滩乡中心小学的孩子在“乡村学校少年宫”绘画室作京剧脸谱画。 肖定怀 摄

  编者按 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经济强省,农村是重点难点。12月9日在巴中召开的全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现场推进会,旨在结合我省实际,专题研究部署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上,省教育厅、住建厅、文化厅等省级有关部门和巴中、成都、德阳、北川、筠连等部分市县分享了扎实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有益经验。在此,本报摘登部分精彩内容,以飨大家。

  省教育厅

  发展农村教育 充分发挥教育的先导作用

  核心提示

  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深化农村教育改革,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着力促进教育公平,充分发挥教育在扶贫攻坚中的基础作用和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先导作用。

  抓资源优化,着力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立足我省发展实际,将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地震灾区、民族地区重点倾斜,大力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校安工程、薄改计划、农村教师周转宿舍等重大项目。截至今年10月,省支持开工建设农村教师周转宿舍9760套,完成率97.6%;安排“三免一补”资金70.53亿元,全面免除790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教科书费和作业本费;为368.78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餐;为83万名中职学生免除学费;面向贫困地区和农村学生三个专项招生计划圆满完成。组织省内108所高校与贫困县结对帮扶,确保88个贫困县和三州48个县都有高校帮扶,引导师生到贫困县驻村帮扶和创业,支持当地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充实农村人才资源,不断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实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引导优秀教师向农村校、薄弱校流动。深入实施“省属免费师范生定向培养计划”和“特岗计划”,招录培养免费师范生2000名,招聘“特岗教师”3507名。通过“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培训教师12.4万人。

  抓学校德育,引领农村道德风尚。在全省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唱读写画讲演展”教育活动和“法律进学校”活动,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落实到教育教学、基层团建和管理服务各环节,使学生入脑入心,笃实践行。

  加强留守儿童关爱制度化保障,促进农村学生成长。出台《关于加强关爱“农村留守学生”工作的意见》等指导性文件,各地普遍建立了有针对性的留守学生工作制度,为他们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氛围。

  省文化厅

  提升农村群众文化素质 均衡公共文化服务

  核心提示

  把开展全省农村群众文化活动作为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重点工作,拓宽文化活动内容、创新文化活动形式、夯实文化活动基础,不断丰富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探索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新路径。利用社区文化活动室、公园、城市广场经常性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继续推进“幸福美丽新村(社区)文化院坝”、农民工文化驿站、留守儿童文化之家等重点基层文化民生工程;通过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和多种载体,准确、及时、生动地传播党的方针政策和精神文明建设主要内容。

  增加农村群众文化经费投入。公益性文化机构不断加大免费开放力度,为农村群众提供图书阅览、文化娱乐和职业培训等服务;城镇街道、社区图书馆(室)和文化馆(站)等基层文化设施不断完善,为农村群众就近、便捷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有力的阵地保障。

  下一步将在巩固基层阵地、提升服务水平上着力,促进全社会形成健康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载体建设。在全省范围内推开建设一批农民工文化驿站、留守学生(儿童)文化之家等,逐步探索适合西部地区和城乡一体化的农村文化建设新模式;加大对农村地区流动图书车、流动舞台车的配送力度,发挥其多重效用。将农民工原创作品大赛打造成为我省农民工文化活动的领军品牌。

  不断加大农村群众文化活动投入力度,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农村文化工作经费保障机制,以外来人口数量为重要依据的公共文化设施保障机制,以群文工作者、农村文艺骨干为主,文化志愿者为补充的文化艺术工作人员保障机制。

  建立需求导向的农村文化服务模式,鼓励、扶持农民文化团体自发开展健康的文化活动,打造一批富有当地特色、充满时代气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文化团队和文艺精品。

 省住建厅

  改善人居环境 构建物质载体

  核心提示

  围绕“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总体目标,通过“抓规划、建农房、治环境”,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建设幸福美丽新村,构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物质载体。

  转变规划理念,推进规划全覆盖。探索确立了“宜聚则聚、宜散则散、适度聚居”的规划理念,总结推广了“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微田园”乡村规划模式。坚持以县域规划指导乡村规划编制,编制完成了176个涉农县(市、区)的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指导9万个村落编制了村庄规划。创新乡村规划管理,全省90%以上镇乡建立了规划管理机构。

  填补农房管理空白,塑造农村新面貌。提请省人大颁布实施了《关于加强农村居民住宅抗震设防决定》。制定农房建设环节的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农房建设的监督和指导。通过推行农村建筑工匠培训上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农房建设贷款贴息试点、农房地震保险试点,逐步实施现有农房抗震设防改造。两年来,全省完成农房建设84万户,农房建设质量明显提高。实施“旧村改造行动”,完成185万户现有农房风貌改造提升。

  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破解垃圾治理难题。提请省人大颁布实施了《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收集转运设施建设这个薄弱环节,建立了21万余人的村庄日常保洁队伍。在清除围村陈年垃圾取得阶段性成果基础上,总结推广平原、山区、高原地区等不同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模式。今年6月,我省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率超过90%,率先通过国家验收。

  下一步,将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提升工程、农村污水治理提升工程、农房建设管理提升工程。集中支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并将资金向贫困地区倾斜,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强力推进,收到实效。

  中共巴中市委 巴中市人民政府

  建设巴山新居工程 构筑农民精神家园

  核心提示

  物质扶贫和精神扶贫、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文化浸润与法治约束“三结合”,以巴山新居建设为载体,统筹推进“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建设。

  改善基础条件,催生新生活。以基层组织为核心,以农村新居、乡村道路、产业培育、公共服务、素质提升和生态环境为主要内容,建成巴山新居15.4万户,中心村81个、聚居点1549个、农村廉租房3705套,配套路、水、电、通信全覆盖。建设“1+N”村级公共服务活动中心,新建中心村、聚居点实现有便民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等“六有”。推进治路、尘、污、水、乱和绿化、亮化、美化“五治三化”工程。对洪水淹没区等“三区”2万余农户实行搬迁治理。建成万里公路森林走廊,形成村点自然、沿线美丽、面上净洁的村容村貌。

  引导奋发向上,培育新能力。按“巴山新居+特色农业+生态旅游”大农业发展理念,建设从市到村四级职教体系,培训农村“田秀才”“土专家”“职业经理人”,每家至少1名致富能手或技术明白人。吸引3.8万人返乡领办创办新型经营主体4815家(个),带动120余万乡亲就近就业增收。

  倡导崇德向善,提升新境界。建成巴文化、红色文化、孝道文化、乡贤文化等特色文化村(社区)214个。专业文化服务队进村入户“菜单式”服务。组建红叶乐团等群众性文化队伍140余支。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188个、农家(社区)书屋2603个、农村道德讲堂576个、文化院坝1620个。

  纯正乡风民风,形成新风气。开展“法律进村·全民守法·服务农民”活动。将尊老爱幼、邻里团结等纳入村规民约,建立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等自治组织。常态创建文明乡(镇)、村(居)、农户、村民,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雷华宗等先进典型300余人。

 成都市委宣传部 成都市文明办

  建设风尚新美、环境秀美、生活富美的新农村

  核心提示

  着眼于城市文明与农村文明建设相得益彰,以“风尚新美、环境秀美、生活富美”三美示范村创建为抓手,扎实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以民风建设为重点,凸显“风尚新美”。大张旗鼓评选道德模范、“好儿媳、好公婆、好邻居”、最美乡贤,开展“文明院落”、“文明家庭”评比,设立道德“红榜”、善行义举榜,制定村规民约,组建文明劝导志愿队,敦风化俗、倡导新风,促进乡风文明。

  以环境整治为重点,凸显“环境秀美”。大力推进改路、改水、改厨、改厕、改圈,切实推进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理设施建设;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推进道路组组通、农房改造,有效保护古建筑、自然历史风貌。

  以品质生活为重点,凸显“生活富美”。促进产村相融,大力推动农民就地转化就业;完善村综合文化活动室、体育健身等设施,重点打造“一堂一场两廊”,即道德讲堂、农村文化广场、民风廊和文化廊;推进文化科技下乡,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

  统筹新农村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土地综合整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等项目,整体推进村庄规划、环境改造、风貌整治和文化建设。整合市级部门支持资金推进“三美”示范村创建,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推动共建共享。

  下一步,成都将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民风建设、环境整治、素质提升和文化繁荣为重点,进一步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中共德阳市委 德阳市人民政府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筑牢农村文化阵地

  核心提示

  将绵竹年画、德孝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聚焦群众所思所盼、突出群众喜闻乐见、着力群众自发自觉,不断推进农村文明程度和美丽乡村建设。

  挖掘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内涵。把绵竹年画资源融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创作农村幸福生活新年画,200多种年画文化产品既美化乡村,又助农增收致富。编创“一门三孝”文学作品和文艺节目,开展“选树孝子孝媳”“孝道红黑榜”“德新榜样”等道德评优活动。依托特色民俗活动,引导农民自编自演向善向上的文艺节目,培育出罗江鄢家嫂子歌舞团、中江太婆龙灯、仓山大乐等农民文艺团体。罗江农民杨俊富入选全国十大农民诗人。

  建强农村文化阵地,夯实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基础。整合综合文化站、广播站、农村电影固定放映点、农家书屋等,试点建成331个幸福美丽新村文化院坝。推动各行政村制定村规民约,罗江县探索建立村民议事会形成经验。

  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加快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进程。帮助农村培养精神文明工作骨干。建立“文化管家、文化专家、文化义工”队伍参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德阳将大力培育新型农民,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再上新台阶。到2017年,全市将再建900个文化院坝,实现全覆盖,引导专家学者、优秀乡贤、农村能人参与文化院坝建设管理。加强“文明乡村”“法治乡村”建设。做实做强“公司+农户”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延伸志愿队伍服务到乡村,开展结对帮扶、“邻里守望一家亲”志愿服务活动,关心关爱留守儿童、老人。

中共北川羌族自治县委 北川羌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努力建成大美羌城生态强县小康北川

  核心提示

  以景点要求建设乡村,以扶贫攻坚实效提升文明素质。

  近年来,北川紧扣美丽乡村建设主题,重保障、建阵地、优民风、养美德,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全省双拥模范县、2个全国文明村镇、3个省级文明村镇,涌现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兰辉、最美村官肖琳及一批敬业奉献道德模范,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当前,正围绕建成“大美羌城、生态强县、小康北川”,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以美化环境为先导,建设如诗如画的“大美羌城”。坚持以景区理念规划全县,以景点要求建设乡村。持续实施规划引领、农房改造、基础设施、环境整治、生态建设、文明创建“六大工程”。注重民族特色和乡村风貌,整合资源推进新村建设。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完善“户集中、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城乡垃圾收运处理体系。

  以绿色崛起为引领,建设山清水秀的“生态强县”。着力打造文旅发展引领区、精品农业示范区、通航经济创新区、应急产业先行区。加快富民产业培育,以发展实效夯实精神文明建设物质基础。建立“分区管理、分级控制”管控体系,抓工业生产绝不逾越污染红线,抓精品农业决不逾越土地红线,抓旅游开发决不逾越生态红线,抓城镇建设绝不逾越规划红线。健全乡镇主要领导离任生态环境审计等制度,对污染环境等违法行为“零容忍”。

  以育人塑魂为根本,建设政通人和的“小康北川”。瞄准消贫摘帽、收入翻番、服务均等社保全覆盖“三目标”,盯住县书记、乡(镇)书记、村书记“三个人”,踩实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三基点”,下好扶贫、扶智、扶志“三着棋”,粘牢“3+10”、基金股金、政策兜底“三保障”,以扶贫攻坚实效提升文明素质。以弘扬禹羌文化为主线,开展万村千乡“种文化”,推广沙朗、羌歌、羌绣、水磨漆等民间技艺。

  中共筠连县委 筠连县人民政府

  共建共享“优、乐、美、共、享”的山区家园

  核心提示

  全域开展“四美”山区家园建设,全县庭院美化、净化、绿化达到92%,扶持“农民春晚”等自办文化活动,探索出一条“经济自强—精神自信—行动自觉”富德联动发展之路。

  迄今为止,全县已培育33个县级以上龙头企业、277个专合组织,改造建设特色新村231个;打造苗族大唢呐、筠连五尺道等五张文化名片;农家书屋、综合文化站等实现全覆盖,共组建农民文艺演出队伍31支。全县85%以上的村创评为文明村、生态村、卫生村和环境优美示范村。

  围绕“优、乐、美、共、享”五字,我县将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到2017年实现“735”工程全覆盖。

  载体建设突出“优”,提高阵地利用率。组建“坝坝宣讲团”,加大民间文艺团体、文艺领军人物、志愿服务队伍支持力度。推广春风综合体“6+1”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模式。重点通过“互联网+”提升信息化水平,提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覆盖面和群众参与便捷度。

  文化活动突出“乐”,提高精神自信心。以漫画、顺口溜等群众喜闻乐见形式,让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事迹广为流传。扶持“农民春晚”等自办文化活动,着力发展农村手工艺和非遗产业。

  人居条件突出“美”,提高环境感染力。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引导农民树立生态循环观念。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营造敦亲睦邻的融洽氛围。

  创建主体突出“共”,提高参与积极性。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建设文化院坝、学校少年宫等精神文明阵地;通过购买服务等机制创新,促进农村文化队伍快速发展。

  机制创新突出“享”,提高群众获得感。坚持“党建经费20%专项投入精神文明建设”的扶持制度,确保群众享有“五个一”建设实效。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设施、设备和服务均等化配置。

8 y0 \$ N  r3 d
新浪微博 QQ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 ( 蜀ICP备19023435号 )  

GMT+8, 2024-11-25 07:01

Powered by WW.ICBW.COM.CNtechnical support:传播网

川公网安备510106020023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