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祥子康复”谈“有胃气则生” 安徽 张坤 传统中医无论是治病还是调养身体都非常注重“胃气”。“胃气”一词,最早见于《素问·平人气象论》曰:“平人常禀气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养老奉亲书》认为,“脾胃者,五脏之宗也”又如《内经·五脏别论》曰:“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医学家华佗曾说“胃者,人之根本;胃气壮,五脏六腑皆壮也……”脾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人的生存,必须依赖胃的受纳、腐熟水谷,脾的运化输布精微,周流全身,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故有“脾胃为后天之本”、“诸病由脾胃生”、“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胃气一败,百药难施”之说。 但是现在很多人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胃气”的作用,他们在服药治病时不能兼顾培养胃气,导致一些病人病还没治好,但药的副作用已把胃吃坏了。胃一旦坏了,要彻底地治好病,那是更加的难了! 胃气对人安身立命的重要作用,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在其长篇名著《骆驼祥子》一书中有几段文字描绘的相当详细与直观,看了之后我们会对胃气有更深一层的了解与认识。 祥子在海甸的一家小店里躺了三天,身上忽冷忽热,心中迷迷忽忽,牙床上起了一溜紫泡,只想喝水,不想吃什么。 饿了三天,火气降下去,身上软得象皮糖似的。恐怕就是在这三天里,他与三匹骆驼的关系由梦话或胡话中被人家听了去。一清醒过来,他已经是“骆驼祥子”了。 自从一到城里来,他就是“祥子”,仿佛根本没有个姓;如今,“骆驼”摆在“祥子”之上,就更没有人关心他到底姓什么了。有姓无姓,他自己也并不在乎。不过,三条牲口才换了那么几块钱,而自己倒落了个外号,他觉得有点不大上算。 刚能挣扎着立起来,他想出去看看。没想到自己的腿能会这样的不吃力,走到小店门口他一软就坐在了地上,昏昏沉沉的坐了好大半天,头上见了凉汗。又忍了一会儿,他睁开了眼,肚中响了一阵,觉出点饿来。极慢的立起来,找到了个馄饨挑儿。要了碗馄饨,他仍然坐在地上。呷了口汤,觉得恶心,在口中含了半天,勉强的咽下去;不想再喝。可是,待了一会儿,热汤象股线似的一直通到腹部,打了两个响嗝。 他知道自己又有了命。 这段文字之前写的是北平城外军阀混战,祥子连人带车子被十几个大兵抓进营地做苦力。他趁着大兵打了败仗偷跑出来,顺手牵走军阀撤退时落下的骆驼,卖了三十五块钱,然后连夜又步行到北京郊外却倒在店里一病不起。醒来后的祥子身体相当虚弱,“没想到自己的腿能会这样的不吃力,走到小店门口他一软就坐在了地上”没有了行走的力气;“昏昏沉沉的坐了好大半天,头上见了凉汗”头脑又昏沉,身上出虚汗。但此时祥子命还不当绝,因为他的胃气还在“肚中响了一阵,觉出点饿来”,于是找到了个馄饨挑儿呷了口汤,也正是这口热汤让祥子“知道自己又有了命”,我们知道,包馄饨的料必然少不了生姜、葱花、肉桂、大小茴香等这些香辛料,而这些香辛料又都是药食两用的温里药,具有温中补虚,降逆止痛之功效。主治中阳衰弱,阴寒内盛之脘腹剧痛证。这些食材与中医里的大建中汤有异曲同功之妙,大建中汤由“蜀椒、干姜、人参、饴糖”组成,《医方集解》说此方“此足太阴阳明药也,蜀椒辛热,入肺散寒,入脾暖胃,入肾命补火;干姜辛热通心,助阳逐冷散逆;人参甘温,大补脾肺之气;饴糖甘能补土,缓可和中。盖人之一身,以中气为主,用辛辣甘热之药,温健其中脏,以大祛下焦之阴,而复其上焦之阳也。”这此中气得复,人也安康, 果然一口汤下去,效果就出来了,“热汤象股线似的一直通到腹部,打了两个响嗝”于是祥子“知道自己又有了命”。试想当时祥子如果没有这口热汤来升提胃气,恢复中气,那情况又将怎样我们真的不得而知。 其实日常生活中我们也都有这样的经验:如果一个人受了很重的伤,得了很重的病,可他还是每顿吃得下两大碗饭,那我们就不必担心他会死掉。如果长期吃饭难以下咽,健康一定出问题,病人吃不了饭,预后不容乐观,滴水难进必是将死之人。所以有了疾病提升胃气是治疗疾病的首要重点,提升胃气并不是硬逼病人吃东西,而是要想法让病人自己想吃,要吃。 由此可见,脾胃对我们人体健康有多么重要!脾胃被称为“后天之本”可谓是一点也不为过。它是身体营养的先锋,关系着生命的兴衰存亡,所以中医说它是万物之母,生化之源。“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脾胃强则身体强,脾胃衰则身体衰,脾胃衰败则百病丛生。”所以,有胃病的朋友要注意了,别随便买点药,能顶一天是一天,而事实上,你的胃正在日益衰弱,更何况你吃的那点什么消炎止痛的,几次过后,也是没多少用了,痛起来是一次比一次难受。 我们要想健康,要想长寿,第一要做的就是要养好我们的脾胃。中医认为,饮食过饥过饱,或过食生冷,损伤胃气;或忧思恼怒,致气滞血瘀,均可引起胃痛。西医所说的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胃下垂,胃神经官能症及胃粘膜脱垂等疾患均属中医“胃脘疼痛”的范畴。中医常用补中益气汤或理中汤之类的,都有一定作用。但是现在的医生都中西结合,都是在以西医为主流的医学院跑出来的,免不了受西医影响,以西医思维解决问题,免不了给点抗生素什么的,何况很多“中成药”里面已有西药成份。就算是纯用中药,也免不了给点消炎的地丁、蒲公英,清热解毒的板兰根、金银花之类的,结果是“苦寒伤胃”。你只要记住“苦寒伤胃”,少吃生冷寒凉,以这个原则指导你的饮食,你的胃就能免受荼毒。一切寒湿的食物,包括冰箱里拿出来没加热的食物,寒凉的东西,生湿的东西,都能少吃就少吃。相反,温胃散寒,燥湿健脾的食物,能改善你的病情,令你的胃强壮起来。传统中药砂仁、紫苏,都是芳香燥湿,行气和胃的温和草药。因为药性平和而功效极佳,不但中医爱用,还是人们喜爱的菜肴调味品,如砂仁用作咖哩菜的佐料,而紫苏叶用来炒田螺、煎鱼等,皆能化湿健胃,行气宽中,对胃及十二指肠的粘膜修复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而另一种常见的中药广藿香,既可配伍砂仁,和胃止呕,也可配伍紫苏叶,以芳香化浊,大概就是能帮助清洁胃粘膜上陈旧秽浊的粘液,恢复其活力。所以砂仁、紫苏叶、广藿香竟是胃病治养三剑客。现在已有提取广藿香油、紫苏叶油调配砂仁粉,用于胃病调理,效果确切,而高明者,再配以名贵中药、补血散瘀第一名药春三七,令功效更强大。 如下几款食疗方法对调理脾胃非常有效,朋友们不妨一试。 1,茴香狗肉汤(引自《民间药膳方》)—— 备料:大茴香10克,桂皮5克,陈皮6克,草果6克,生姜2片,狗肉250克,酱油适量,大蒜头4枚。 制作:将大回香、陈皮、桂皮、草果、生姜洗净;大茴香、桂皮、草果槌碎;大蒜头去皮;狗肉洗净,切小块,放鼎内热油炒去膻味。将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水适量,武火煮沸,改用文火煮至狗肉熟烂即成,饮汤吃狗肉。每天1料,分2次食完,连服5天为1疗程。 2,糖姜片、糖姜水: 糖姜片即超市所售成品,而且价格不高,比自己制作要省事,直接买来零食即可。 糖姜水则是将生姜切片,加红糖共煮,胃寒疼痛不断时,趁热饮用有效。 3,姜制枣豆(源自《民间验方》——红枣1000克,黑豆1000克,姜500克(切片),洗净后放入锅中加凉水煮。煮熟后盛在容器内备用,每顿饭用碟盛五六个枣、姜数片、黑豆一撮,放在锅内热上,吃饭时吃下,数月连吃即愈。 4,糯米江米红枣粥 糯米、江米,性甘平、无毒,入脾胃。有暖脾胃,补中益气,缩小便的功效。大枣“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久服轻身延年。” 以此二种药食同源的原料共煮粥,经常食用,对胃寒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