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前我的孩子没人照顾、连生活都不能自理,从来没有想着还能有工作干,有工资领,有养老保险保障,现在社区又管日常护理,又专业康复训练,为我们全家帮了大忙!”家住社区的居民马女士欣慰地说。由城东区残联、火车站街道办事处富民路社区、西宁市城东区星辰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联合打造的“东城·共富工坊”(智爱工坊),正以全方位关爱服务为孤独症、唐氏综合征、发育迟缓、语言障碍等弱势群体点亮生活与就业的希望之光。 城东区火车站街道富民路社区党委副书记、副主任冯月茜介绍说:“为促进心智障碍人士就业、带动青年就业为双重目标,社区构建起涵盖早期康教、送教上门、日间照料、辅助性就业及托养服务的全链条支持体系,在就业帮扶方面,工坊设立辅助性就业点,联动青藏铁路公司为其提供帆布包、四件套等产品的制作岗位,不仅为他们缴纳五险,还发放每月1880元的稳定工资,切实助力家庭改善生活。同时,在城东区残联与富民路社区的支持下,通过辅助性就业基地为13名大龄者发放每月470元工资,其中41名就业者为城东区居民”。 为让都能发挥自身价值,工坊为共计74名服务对象量身定制分阶段、分任务的能力训练计划:能力较好的残疾人负责裁剪、熨烫等工序;潜力突出者接受缝纫机使用培训,实现公文包独立缝纫;制作完成的产品通过政府采购、爱心企业认购等渠道创收,所得收益反哺于活动开展与技能培训,形成良性循环。更值得一提的是,工坊创新推行“以优带弱”模式,选拔能力较好的“职工”担任小组长,带动能力较弱的同伴共同成长,助力心智障碍人士实现从“他助”到“自助”再到“互助”的蜕变。 在帮扶他们的同时,工坊也心系其家庭。通过将一名新青年家长纳入正常就业,担任就业辅导员,每月发放4000元工资,既有效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更实现了从“政府扶持”到“家庭帮扶”再到“自我造血”的转型。这种“双就业”帮扶模式,不仅提升了心智障碍人士参与就业的积极性与自信心,缓解了家庭照料压力,更让家长能够回归职场实现自我价值,真正帮助他们走出家门、融入社会。 从细致入微的康教照料到精准有效的就业赋能,“东城·共富工坊”用实际行动为心智障碍人士群体撑起了遮风挡雨的“幸福伞”。未来,工坊将持续深化多方联动机制,优化服务内容与就业模式,让更多心智障碍人士及其家庭收获稳稳的幸福,在共富路上不掉队、不缺位。(李志钰) 9 m& U" ^+ c6 H) _* t
f- F+ w# a4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