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旅游行业的发展和深入,小城游持续火热。越来越多人开始把目光转向小城,今年十一长假,不少游客避开人潮反向涌进小城。马蜂窝此前发布的十一出行趋势预测显示,面对假日期间各地人流密集的情况,寻找小众目的地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首选,“十一去哪人少”相关热度环比大幅上涨200%。更多追求舒适与高性价比体验的年轻游客,则将目光转向县级宝藏小城。 京东研究院最新发布的一份调研显示,54.2%的受访者在2025年十一假期有 “游小城”计划。 这也延续了小城游持续火热的趋势。近年来,“小城游”为何能悄悄成为假期出行的“新偏爱”?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付一夫撰文分析,小众旅游地的走红,本质上是其精准契合了旅游消费新需求,同时自身承接能力显著提升,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广东省体改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分析,随着旅游业发展的深入,旅游观念和兴趣也发生了变化。相比去拥挤的热门景点,很多年轻人追求更为小众、更具特色的旅游体验,因此近年来小城游的综合效应凸显出来了。 京东研究院的调研报告显示,63.9%小城游客的首要诉求是“避开人流”,拒绝“在热门景区看人头”,他们看重“小城游客少、体验更清净”,50.5%的人觉得在小城,能“静赏”自然景观,“山林徒步能听到虫鸣鸟叫,不会被打断沉浸式感受”。 根据全国县域旅游研究课题组、华夏佰强旅游咨询中心发布的第七届全国县域旅游研究成果《全国县域旅游发展研究报告2025》,从人群结构来看,Z世代与千禧一代成县域旅游消费主力。县域旅游的核心客群以18~34岁的年轻人为主,其中“90后”“00后”占比最高,达39.87%,他们表现出对“松弛感”和“小众体验”的强烈需求。 “不是热门旅游大都市去不起,而是小而美的县城更有性价比”。根据京东研究院的调研报告,49.7%的受访者提到,小城的“高性价比”精准踩中需求,调研中,对于十一假期小城旅行的预算规划,“2001-5000元”是主流选择,超半数受访者认为中等预算更合理,大部分小城游客注重“性价比与体验的平衡”,另有17.9%的人选择经济型的“2000元以内”预算,在大多数学生、年轻群体或短途旅行中比较常见。 随着经济的发展,包括高铁、高速公路、航空在内的立体交通网络的完善,使得越来越多的小城市的通达性大幅提升。例如,今年9月28日,连接沈阳到白山的沈白高铁正式开通,结束了沿线多个城市不通高铁的历史,将在很大程度上带动这些沿线城市旅游业的发展。 同时,近年来,无论是高星酒店、电影院、还是众多消费品牌等纷纷发力中小城市、县城,小城的旅游接待能力也在不断增强。 目前,一些小城所拥有美食、美景、丰富的历史、民俗文化、建筑等旅游资源和文旅产品吸引力在不断上升。例如,建筑与人文文化是出行的一大吸引力,前述调研报告显示,46.9%的人会为“特色古建筑”专门去一座小城,比如山西应县木塔的巧夺天工、福建土楼的独特形制,都是“别处难见”的惊喜;33.2%的人会因“特色建筑”去跟一座陌生小城建立联系,比如通过吊脚楼知道贵州雷山,因为六星街蓝墙小巷记住新疆伊宁;32.1%的人因“民俗文化”对小城产生好奇,福建泉州的𫊻埔“簪花围”、浙江丽水的畲族凤凰装,都藏着鲜活的人文故事。 ( z3 ~8 Z4 V" f t3 l3 ?& y8 ] O' V) 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