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段时间在短视频上刷到一则新闻,伊拉克正拟定一项法律提案,打算将女孩的法定结婚年龄从18岁降至9岁。 这一消息一出,不仅在国际社会引发争议,也让许多女性权益组织感到震惊与愤怒。 9岁的女孩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她们刚刚步入小学,连青春期都未开始,更别说月经、怀孕、生育这些话题了。此时让她们步入婚姻生活,实在是剥夺了她们作为儿童应有的成长、教育与自由。 相比之下,中国的女性法定结婚年龄为20岁。虽然从法律上说已经成年可以结婚,但现实中,大部分女孩20岁还在大学校园里,忙着上课、考试、准备未来的职业规划。 她们并未做好成为母亲的准备,也并非人人都理解婚姻背后的责任与挑战。 但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依旧能看到一些因种种原因选择在学生时期结婚甚至生子的个别案例。而其中的风险,远比想象中更大。 01 宿舍产子的女大学生:震惊、幸运,更是警示 记得之前,在湖北一所高校发生了令人震惊的一幕。一名大三女学生挺着大肚子坚持在校上课,甚至还睡在宿舍的上铺。 或许是因为条件所限,她并没有选择休学或回家待产,而是硬撑着继续完成学业。 某天深夜,这名女生在上铺突然感觉到阵痛袭来,情况紧急,已经来不及前往医院生产。
她就这样一个人躺在宿舍床上分娩,孩子就这样出生在并不干净、安全的环境中。 动静太大惊动了舍友,舍友也吓得六神无主,赶紧拨打120急救电话。 接到电话后,荆州市中心医院的急诊医生龚杨和同事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眼前的景象让人触目惊心:女孩刚刚分娩,孩子还连着脐带,而母亲因为生产过程过于剧烈,已经大出血,床铺上一片血迹斑斑。
好在抢救及时,医生迅速为新生儿剪断脐带、清洁处理,并将母子送往医院进一步治疗。幸运的是,经过处理,母子平安,最终脱离了危险。 更令人惊讶的是,孩子出生后称重竟然有9斤。正常情况下,胎儿达到这个体重时医生一般会建议进行剖宫产。
而这位妈妈竟然在毫无医疗帮助的情况下完成了自然分娩,确实令人难以想象她承受了多大的痛苦与风险。 而更让人感到复杂的是,舍友在得知此事后竟然相当淡定,说了一句:“她已经不是第一次生了,这是二胎了。” 02 盲目的早孕早育:对身体、心理和生活的多重冲击 看到这样的故事,不禁让人沉思:我们的社会是否对年轻女性,尤其是在校学生的生育观念缺乏足够的引导和保护?
首先,从医学角度来看,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龄是23岁至29岁之间。 这个阶段不仅卵子质量较高,而且女性的身体和心理也相对成熟,更适合承担起孕育生命的重任。 而20岁以下,尤其是未成年女性身体还未完全发育成熟,早孕对身体的损伤非常大,难产、流产、大出血等风险都远高于正常生育年龄。 其次,学生阶段本应是积累知识、锻炼能力、规划未来的时期,而不是被迫承担为人妻、为人母的重负。 一边上学一边怀孕、育儿,不仅会严重影响学习进度,还会导致心理压力骤增。 原本应当无忧无虑的青春年华,因为一次“选择”而变得沉重。 再次,在宿舍这样并不具备任何医疗条件的环境下分娩,不仅对产妇生命安全构成巨大威胁,也容易对新生儿造成感染、缺氧等问题。更不要说,这对其他宿舍同住的女生也是极大的惊吓与影响。 03 生育不仅仅是“生”,还关系到责任与未来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早生孩子没什么不好,反正年轻恢复得快,早点完成任务早点轻松。 可事实上,生孩子不是任务,而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生育意味着要有稳定的生活环境、经济来源、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身体条件。
而学生群体往往这四点都不具备。仓促地迎接一个生命的到来,更多的时候意味着未来要为冲动的决定付出代价。 我们不能只是看到“生”这个字,更要看到“育”——怎么把孩子带大,怎么教育好,怎么在家庭、工作和社会中寻找平衡。 这些问题,哪怕是成年人都常常头疼不已,更何况是仍在学习阶段的年轻人。 当前全球不少国家都在面临人口出生率下降的问题,有些甚至开始考虑下调法定结婚年龄以“鼓励”生育。 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年龄降低,并不能解决生育意愿下降的问题,反而可能在缺乏成熟心智和准备的情况下,带来更多社会问题。 中国的教育体系是相对完整和完善的,我们的女孩们有机会通过读书走出更广阔的世界,选择自己真正热爱的生活。而不是被迫在“合法年龄”一到就匆忙走进婚姻、生育,甚至失去继续求学的机会。 最后,想对所有在校园里的女生们说一句:如果你已经有了稳定的恋爱关系,暂时不想生孩子,一定要做好科学避孕; 如果已经怀孕,想要生下来,也请勇敢地寻求学校、家人或者医疗机构的帮助。千万别把生育当儿戏,更不要独自承受一切。 毕竟,我们不是为了完成某种责任而生孩子,而是应该在准备好之后,迎接这个小生命,给他一个真正有爱的起点。 果妈寄语 生育不应是被逼无奈的决定,更不应是为了完成某种任务。每一个孩子都值得被认真地迎接,每一个妈妈也值得被好好地保护。让我们用更理性的态度看待婚姻与生育,用更温柔的力量守护女孩们的青春与未来。 8 `! q! m8 o5 ~, l+ H7 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