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是个好东西。 尽管国家三令五申要求行政机关拥有职权的公务人员有权不可任性,但在当下社会,一些地方仍有个别人视禁令于不顾,肆意妄为。 近日,有网友爆料,在江苏省南通市的长乐镇,当地为了保护干部的创业激情,而拉出了一条上写“严查诬告陷害行为,保护干部创业激情”这样的横幅。 保护干部不受诬告陷害历来都是有关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因为诬告陷害的危害性不容小觑。 从小处讲,被诬告的干部名誉被抹黑后,他们的精神压力必然会增大,进而影响工作的积极性;从大处讲,这股歪风邪气也会污染一个单位、甚至整个地区的政治生态。 因此,为保护那些敢于负责、敢于担当作为的干部卸下思想包袱,不受到不实举报影响,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查处诬告净化环境势在必行。 对于这样的做法我举双手赞成。 赞成归赞成,但我认为保护干部创业激情的前提,是干部自身没有被人拿捏住的违法乱纪行为。 干部是否被诬告除了取决于自身清正廉明外,还得靠组织来为他澄清正名,目前我知道的是,纪委监委的人在做这项工作。 纪委监委在做这项工作的前提也是通过大量走访、调查核实,查明举报信反映的情况不属实,才能做到保护干部不被诬告陷害。 因此,单单一个横幅是无法为被诬告干部澄清正名的。
那么,这么一个浅显的道理你知我知大家都知道,为什么长乐镇还要挂这样的横幅呢?名义上保护干部创业激情,严查诬告陷害行为,但严查的背后是不是还有其他意思? 说句当地不讨喜的话,俗话说身正不怕影子歪,但从横幅来看,我并没有感觉到当地干部的清正廉明。反而嗅出了一种警告恐吓的味道,嗅出了权力被滥用的味道。 我担心当地会不会借严查的名义,来打消群众反映问题的念头?会不会以此断了群众举报的路?从而使一些真正的贪官成为漏网之鱼? 不要嘲笑我以小人之心的胡乱揣测。 当下,我们不能笃定所有公职人员的屁股都不干净,但起码有多一半人会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取私利吧。这是事实。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自古以来,官与贪就密不可分。 这是人性使然。因为人的欲望太多,往往容易迷失自我。而一旦守不住初心,贪腐的欲望就会像是高山的滚石一样,开始了就无法停止。 毕竟这世上如陈行甲那样,能守住初心不被社会环境污染的官员万分之一。 名义上保护干部,但暗含警告味道十足。长乐镇拉这样的横幅,不管目的如何,都由不得人浮想联翩。 此外,是不是我们还可以这样理解,长乐镇之所以拉这样横幅的背后也是基于无奈?是不是在当地,屡屡有干部被诬告陷害的情况发生? 但,全国这么大,江苏这么大,南通那么大,怎么单单此地,会有这种现象发生?这很值得我们深思。这样警告味十足的横幅怎么看都让民众有一种权力滥用的感觉。 这种做法只会让干部有恃无恐,使举报人顾虑重重。 我们常说,权力是把双刃剑,政府权力运用得好,可以指挥得法、令行禁止、造福人民;而权力一旦被滥用,超越了法律的界限和大众认知,则贻害无穷。 因此,对于长乐镇的领导干部来说,即便整出这样的条幅恐怕也不会得到他们想要的效果,反而会给人一种以势压人、以权欺人的嫌疑。 若不是心里有鬼,又何必害怕群众举报?你们若都是清正廉明之人,谁会闲的无聊精神病人那样去陷害诬告? 所有的举报,都是民众怕你们把整个社会都污染了
# f1 }: z+ k8 l+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