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联系我们关于我们文明投稿
关闭窗口

简单4步,开始与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对话吧!

1. 打开你的微信、朋友们选择添加朋友   2. 使用扫一扫功能扫一下上面的二维码
3. 扫描后出现详细资料选择关注就好了   4. 现在开始与我们的官方微信对话吧!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打开微信扫一扫
查看: 178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父亲卖血30年供儿上学 儿子被曝光后改名出走

[复制链接]

5万

主题

6万

稿子

1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273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4-24 10:40: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成都
今年64岁的村民陈邦顺曾是卖血大军中的一员
4 c8 v: |% T5 t# {$ R1 H
合影
+ u9 T5 o) e: e. E7 q& S- |5 b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马厂乡甘沟滩村,山大沟深,自然条件恶劣。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极端贫困迫使大部分村民走上卖血维生的道路。今年64岁的村民陈邦顺曾是卖血大军中的一员,从18岁起卖了30多年血。2000年以来,在国家和当地政府的集中帮扶下,这个“卖血村”逐渐走出贫困而重获新生,但对于陈邦顺而言,一个因卖血引发的“亲情大战”,成为纠缠他十几年却怎么也抹不去的心结。
  往事

. E& E5 f# t& x  P, e
  一天抽了1200毫升血
  陈邦顺和妻子育有三个儿子,那些年一家人在地里摸爬滚打一年口粮只够吃五六个月。为了能挣点儿钱养家糊口,陈邦顺和村里其他人一样,手持多个献血证,常年在兰州、西宁等地频繁卖血。“最多的一次,我一天跟着大伙跑了好几个医院,挽起袖子抽血时,方才扎过的针眼上还冒着血珠珠,那天我一共抽了1200毫升的血,走出医院就瘫倒了。”陈邦顺说。
  生活虽苦,但长子小良(化名)始终是全家的骄傲,1998年小良考入西安一所大学,乡里乡亲都羡慕坏了。为了支付学费等开支,陈邦顺经常去卖血。
  2001年,在一次和村民结伴卖血的路上,陈邦顺无意中认识了一名装扮成“卖血者”的兰州某报社记者,随后的报道引起了社会关注。小良认为父亲“出卖”了自己,自己“没法活人”,一怒之下改换了姓名,与家庭断绝了关系,至今杳无音信。
  期盼
0 Q+ i  M+ U% ?! a( Q8 }  I- h8 B" F
  15年牵挂并寻找儿子
  2000年以来,国家开始实施大规模的退耕还林和一系列集中扶贫政策,马厂乡50%的地都退耕还林了,大部分劳动力被释放出来外出打工,村民们的生活也逐步得到改善。陈邦顺家的一半土地退了耕,国家按每亩地每年200斤小麦和20元钱给予补助,温饱问题逐步得到解决,两个儿子远去北京打工,日子一天天好了起来。
  日子过好了,全家人更加牵挂失去音讯的儿子,陈邦顺的老伴王桂莲经常对着家里的几张大儿子的照片偷偷流泪。15年间陈邦顺充满自责和歉意,从未间断地牵挂并寻找着儿子。
  ■新闻回放
  U" s6 J+ l( K4 u. Q8 e
  儿子在学校称
5 D! u& p5 v$ U
  父亲是包工头
  2002年,央视《聊天》节目曾播出陈邦顺的泣血呼唤,陈邦顺说,小良四年大学一共向家里要了6.35万元。有70%是夫妻两人卖血换来的,另外还借了一万多元的外债。
  老陈说,小良与家里联系全是写信,4年给家里写了十六七封信,没有一封不是要钱的。每次都在2000块以上,“这不是信,是债!他的每封信都是卖血通知书!一接到他的信我就知道又该去卖血了。”
  2001年12月30日,老陈接到小良的班主任郭军老师从学校发来的一封信,请老陈务必去一趟学校。郭老师问老陈的第一句话就把他给打懵了——“您是包工头吗?小良是家里的独生子吗?”原来这就是小良为自己树立的“形象”。
  在央视《聊天》陈邦顺这期节目播出后,小良竟然对千辛万苦找到他的央视记者说:“我爸在电视台这么说我,他有病,我父亲是一个残酷无情的人……”
  心声

" L% N; n& C9 p* V
  “我想给儿子认个错”
  大约10年前,一个陌生的电话号码为他点燃了希望。电话那边一个名叫“张新”的年轻女子对陈邦顺嘘寒问暖,当得知陈邦顺有严重腿病时,几次打电话叮嘱他要去大医院尽快检查。但她又绝口不提个人情况。
  “她不是别人,肯定是小良的媳妇。血浓于水,儿子还是记挂我们的,只是不好意思流露才拜托给妻子。”陈邦顺肯定地说。
 与“张新”的联系断断续续持续了四五年,但每次在电话里问起她的丈夫和孩子时,她总是用各种理由搪塞。一次通话中,陈邦顺无意中得知“张新”与家人住在内蒙古赤峰市某厂家属院。随后几年,不知道什么原因,“张新”断了和他的联系,电话也成了空号。
  去年9月,他踏上了去赤峰寻找儿子的路。很少出远门的陈邦顺几经辗转,绕道呼和浩特、包头,一瘸一拐千辛万苦到达赤峰“张新”家的小区时,被保安以“防盗”为名拒绝在外。“跑了3个派出所,都没顶啥事儿,况且出去久了花费也负担不起。”陈邦顺的寻子之路就这样告终。
  陈邦顺说:“我想给儿子认个错,那时曝光我不是故意的。我不要你的一分钱,不要你的一件衣服,就想看看你日子过得好不好!我存下几千块钱,想把这钱给小孙子上学用。”
  据新华社

9 x% |( p- h' N
新浪微博 QQ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 ( 蜀ICP备19023435号 )  

GMT+8, 2024-6-18 02:45

Powered by WW.ICBW.COM.CNtechnical support:传播网

川公网安备 5101080200038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