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ze=0.8]近年来,一种新型护理方式——“网约护士”悄然兴起,患者通过手机预约,即可得到专业护士上门提供的打针、抽血、换尿管、换胃管等护理服务,让行动不便的患者无需再为往返医院而奔波。
* r. r$ n, f" R[size=0.8]事实上,早在2019年,国家卫健委就率先在北京、上海等六个省市开展了“互联网+护理服务”的试点工作。自2021年1月起,该服务模式被推广至全国范围。截至2024年5月,全国已有3000余个医疗机构提供了7类60余项网约护理项目。
( h6 A/ i' E; ^$ x[size=0.8]“网约护士”这一创新服务模式凭借其便捷性和专业性,受到了部分患者及其家属的青睐,成为解决家庭护理难题的有效途径。那么,“网约护士”发展现状如何?未来能否成为就医新趋势?
6 i; W' M! a2 `, W* L# U+ |! B[size=0.8]便捷下单 解决看病不便难题
9 Q1 Z8 ?' F v* x: y9 T[size=0.8]在经历了脑出血之后,袁爷爷留下了偏瘫、语言障碍、吞咽困难等后遗症,需要经常到医院进行康复治疗,但每次的出行却让老伴钟奶奶头疼不已。
- B" X; t/ p$ K+ j: F' P[size=0.8]“我俩都是80多岁的人了,老头子行动不方便,我也扶不动他。每次去医院都得让孩子们请假回来,两三个人一起使劲才能把他抬上车。下车后也需要有人抬他,防止他重心不稳从车里滑到地上。”钟奶奶回忆,有时早上8点起床收拾,10点还没能进医院,一来一回得大半天。. J$ C5 L6 S: a: r0 c3 P8 U: H4 A& s! n
[size=0.8]袁爷爷的女儿袁女士向记者表示,出门一趟老人遭罪,子女也费心费力,“自从使用网约护士服务后,我只需要提前几天下单,就有专业护士上门进行一对一做康复训练,非常方便。”5 e5 S- A+ G6 F. C* |
[size=0.8]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2021年提供的数据,我国失能失智老年群体约有4500万人,而持证的养老护理员只有50万人。而部分80岁以上的“老老人”健康状况更是复杂,护理需求具有复杂性和个性化特征。* o- b; n7 Z8 @
[size=0.8]这也意味着,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长期护理服务需求日益增长。除了老年群体外,术后康复人群、重症卧床患者、孕产妇等行动不便且需要定期进行医疗护理的人群,也是目标用户群体。
[size=0.6]“互联网+护理”服务现场。图源:健康山东 , y3 K" `- p0 @. J
[size=0.8]“这段时间,很多人都得了流感,尤其是医院这样的人群密集场所,更有可能被传染上疾病。”叶先生的妻子刚生下小孩,他说,宝宝出院时测量黄疸数值偏高,为了孩子和妻子的不被传染流感,他还是选择网约护士上门为孩子测量黄疸,“护士上门时会带背着机器,穿着鞋套,按照规范进行护理操作,同时还会和产妇及家属及时沟通交流,缓解紧张情绪。”& Y/ B/ B+ q1 H; T7 h# P# I
[size=0.8]记者查看了多家提供网约护士上门服务的APP,发现这些APP所开展的护理服务项涵盖门打针、采血、陪诊、伤口换药、压疮褥疮护理、母婴护理等,能够满足基本护理所需。
; c& w) j, X, @$ |: k2 b[size=0.8]“网约护士”悄然流行 可日赚2000元$ J$ w) _: O. M/ m# v7 m' U! ~: f
[size=0.8]2016年,当时在北京某公立医院就职的小韩,在一款提供护士上门服务的APP上注册了账号。
* G0 ]4 t- x2 ] m9 G0 {. W" s[size=0.8]注册没多久,小韩就成功接下第一单。然而,订单的到来却让小韩心中充满了忐忑,“既对第一次在互联网平台接单感到惊喜,又担心自身的安全问题。”
, c! a# o2 N7 K) g" S, V! E- ^[size=0.8]身边做过兼职网约护士的朋友告诉小韩,“网约护士”就是去客户指定的地点,根据医嘱提供医药护理服务。即便如此,这种心情一直延续到出门前。在地铁上,小韩给自己做了很久的“心理建设”。
: E3 `4 p8 C' x$ f1 `: u+ u6 L8 E2 i+ Q[size=0.8]按照约定时间,小韩到了客户家里,客户的热情与周到打消了她的担忧。“一踏入房间,客户便主动出示医嘱,详细介绍病人的情况,并积极配合我,协助病人翻身、注射药物。”小韩回忆道,服务结束后,客户不仅连声道谢,还贴心地为她准备了水果。
, ~3 x$ p, r; ~- N[size=0.8]这次接单经历,让小韩深刻感受到了“被需要”和“被理解”的温暖,也让她毅然开始了兼职“网约护士”的生活。那段日子里,小韩每天早早出门,乘坐地铁穿梭于城市各个角落,为患者换药、清理创口。下班后,她通常也会再接几单,经常需要辗转多趟地铁,直至晚上八九点才回到家。
& n9 h2 y2 f# |* r# i[size=0.8]“我遇到过一个得了罕见病的孩子,他的父母每周都会下单。孩子的抵抗力非常弱,白细胞的数量几乎为零,没法外出,我和他接触的过程中,会和他进行沟通交流,逐渐成了他的好朋友。”在兼职网约护士小周看来,对于不少独居在家的老年患者或者无法出门的罕见病患者,定期上门的护士不仅提供了必要的护理服务,更像是一剂温暖的“安慰剂”,为他们带来了心理上的慰藉。
[size=0.8]“网约护士” 行业兴起后,有护士四年完成近3000单,每单成交金额200-300元,护士到手约70%,高峰期月近2万。在采访过程中,小韩、小周均表示,在大城市,兼职网约护士完全有可能在一个月内,利用空闲时间接到60单左右,若是全职网约护士,一天能有1500元甚至2000元的收入。9 \/ M6 E* w+ o! L: u: @/ n
[size=0.8]“网约护士”如何叫好又叫座?
7 Z" |( d1 o3 J r& j5 H[size=0.8]从全国来看,在2024年5月国家卫健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国各省份均开展了“互联网+护理服务”,共计3000余家医疗机构提供7类60余项群众常用急需的基础护理、康复护理、心理护理等服务项目。
[size=0.6]提供护士生门服务APP截图。
; P0 p5 R( p7 n. z) p[size=0.8]但面对巨大的社会需求,我国部分地方“网约护士”的开展情况仍略显缓慢。“知道的人少、用的人少、参与的护士也少”是普遍现象。面临的痛点和堵点,既有需求方反映成本比医院高,吐槽“用不起”,也存在供给端要求必须具备5年以上工作经验和护师以上技术职称才能“入场”,高门槛导致平台护士“不够用”。此外,收费标准不统一、如何避免医疗纠纷、保障护士和患者人身安全等问题也备受社会关注。
2 W* r+ ^2 @8 E% C, r M[size=0.8]那么该如何更好促进“互联网+护理服务”业态的发展呢?
2 E9 b5 A& T$ @) q3 D- E1 w/ {[size=0.8]浙大城市学院文化创意研究所秘书长林先平认为,“网约护士”作为医疗服务领域的新兴模式,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其发展趋势是积极向好的。不过,在实际运行中,“网约护士”服务确实面临一些风险和挑战。0 b6 n- T0 Q/ T4 t: X
[size=0.8]林先平建议,主管部门应出台相关法律规范,明确医患双方权责,保障护士的合法权益。完善护士执业的相关行业标准、风险规避制度、医疗事故权责的法律依据等。优化、规范服务流程、收费标准、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平台医疗服务价格必须在工商管理、卫生管理等相关部门的监督下制定,这样才能解决各平台价格差异问题。将网约护理服务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畴,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服务的普及率。”* a' E8 ?/ p! U' y
[size=0.8]除此之外,林先平表示,可以建立“网约护士”平台与医院相结合的一体化服务合作机制。“平台负责人员管理、服务联系、人员派出、医疗服务项目操作等,与医院进行合作,负责平台人员培训、突发情况处理、药品审核、医疗活动开展前的风险评估等。”' Q0 x& L# f$ F) _
[size=0.8]林先平进一步强调,“网约护士”平台要开通“监管窗口”,与卫生管理部门相关平台进行对接。卫生管理部门通过监管数据(如患者投诉数、满意度情况等),定期对各平台开展审核督导,进行服务质量排名。
2 N/ _! ^6 n4 L3 Z* w3 P) t l6 K1 U+ i' c2 {, r4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