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size=0.8]单身男女想要“脱单”,通过婚介服务市场是重要渠道之一。不过记者最近调查发现,这个市场里虚假宣传、诱导消费、霸王合同等乱象不少,商家设置了各种陷阱来坑害急于“脱单”的消费者,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 h, Z0 F9 }: a+ T[size=0.8]单身人士想要寻找人生伴侣,通过婚介服务公司来“牵线搭桥”,怎么就成了坑人的生意?婚介服务市场的种种乱象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又该怎样去规范和治理?跟着记者一探究竟。% D- [6 j* b; [2 l! ` B, H6 Z
[size=0.8]诱导消费、虚假宣传、合同埋雷……婚介服务乱象如何整治?
% A" J* ^& a' w: D, y! ][size=0.8]牵线搭桥的婚介服务机构,本应该承担着现代“月老”的角色,不过现实中,部分婚介机构掌握各种套路,专门坑害消费者。, m0 l0 M) Q% Q6 ^
[size=0.8]“说我情商太低了,
2 `/ u: | ~/ e* b[size=0.8]需要上一对一上交友课程”' |& ]) s8 ~' S; v: i
[size=0.8]安徽芜湖的小伙子李赞向记者讲述了自己在婚介服务中的遭遇。据他介绍,之前他曾参加过一次线下的交友活动,当时一家婚介所主动找到了他。' }7 _' a i( r8 B
[size=0.8]李赞:他们说会给我精准匹配,然后问我的个人资料、家庭经济状况这些。他们是会员制的,需要充钱办会员。但是会员也分很多档次,有普通会员、VIP和SVIP。
5 W+ y3 j1 r- o; E$ E[size=0.8]李赞告诉记者现在的婚介市场套路太深,对方使用各种话术让你升级会员,但最终能否成功就不一定了。6 {+ e8 h( _1 [% c4 w
[size=0.8]李赞:我前前后后交了3万块钱,一开始介绍了几个确实还可以,但是见面我不仅要请她们吃饭,最后还说没看上我,说我情商太低了,需要上一对一上交友课程。还说我要求不能太高,开始介绍条件一般的女生,最后一个没谈成。9 m6 A1 x3 k1 ?* \$ r
[size=0.8]还有的消费者表示,一些婚介机构功利心太重,营销手段粗糙,自己支付巨款办理了VIP或者各种会员服务,之后的服务却和付款前的承诺千差万别。江西吉安市民张先生在朋友的推荐下,选择了某婚恋平台的VIP服务,希望能尽快找到心仪的伴侣。然而,这段经历却让他倍感失望与愤怒。+ S; c6 o; u, ]" `
[size=0.8]张先生:我当时就想,花了这么多钱,怎么着也得给我找个靠谱点的吧?结果呢,红娘态度非常冷漠。我找她问个事儿,半天不回,回了也是敷衍了事。说好的一对一服务,结果我感觉自己就像是被扔进了大海里,没人管了。给我推荐的那些相亲对象,一个个都不靠谱,有的明显就是来蹭饭的,有的还直接跟我要礼物、红包。2 E/ a: M; K/ q0 v% O
[size=0.8]“最后都以对方看不上你为说辞,5 f% R0 G+ c& l" M8 g; o; r
[size=0.8]让你续费”
: l6 u2 q @+ u[size=0.8]一些婚介机构,面对前来咨询的消费者,经常会采取虚假宣传、捏造虚假客户信息的方式来欺骗消费者,吸引单身人士上当受骗。工作人员口中所谓的“优质伴侣”身份信息,包括收入、工作单位、家庭条件是否真实常常要打一个问号。动辄3个月会费过万元,一年收费5万元,而提供的服务往往只有与相亲对象见面,然后加私人联系方式。还有所谓“高端服务”也只是几次简短电话沟通。: Y# {) {- S: u, f" a
[size=0.8]来自上海的郭女士在一家知名婚介机构前后支付了17万元的服务费,机构承诺会为她介绍优质对象。然而实际介绍的几位对象远不符合她的要求,甚至有的“年龄、工作单位信息都存在出入”。这一现象不仅让消费者感到不满,更暴露出婚介机构对会员资料审核不严等问题,甚至存在“婚托”之嫌。& o& M5 T% }# V0 e7 C# ^* v$ ?) U
[size=0.8]“介绍的人电话不对,联系不上;或者加了微信,对方爱搭不理,回应冷淡。怀疑所谓对象其实是在婚介机构兼职,并非真的想找对象。”甘肃庆阳市的焦先生说。8 r, S: _" i' q; K' e
[size=0.8]张女士是一位曾在婚介行业工作了四年的老员工,今年上半年选择了辞职。她向记者透露了婚介市场的一些“套路”。
4 P+ f' @) ^0 ]) X/ _) \[size=0.8]张女士:其实就是利用大家急切想找对象的心理,当然这都是有套路的。一开始会给你介绍一些条件很好的,说实话就是一些长得好看的人,物质条件都是他们自己说的,婚介也不可能查人家房产证对吧,这种大概率都成不了。然后一般就会推荐其他项目,比如手把手教你如何和对象聊天,如何穿着打扮这种,这种都是额外收费的。4 c% J4 q0 G3 [ ?1 \* }* k
[size=0.8]张女士透露,许多婚介公司在宣传时常常夸大其词,承诺能够为客户找到“完美伴侣”,但实际上却难以兑现。
/ Y- E- s9 \$ e[size=0.8]张女士:婚介公司在签合同的时候都会说得天花乱坠,说包你满意之类的。然后会说我们这边资源很多,谁谁在学校当老师,谁谁是公务员,让你上头。最后都会以对方看不上你作为说辞,合同规定的约会次数也很快达成了,然后就会让你续费、升级套餐之类的。这些都是大家惯用的伎俩,其实业内的人都是心知肚明的。
8 F( |: l% w: a* R- d[size=0.8]“消费者只有义务没有权利”
/ T3 Z. S* r0 [* i. H& Z2 K+ u[size=0.8]“想要退款几乎是不可能的”2 i3 {+ ]9 F6 `# p! y1 [; d
[size=0.8]在签订合同后,部分婚介机构还会通过模糊的收费标准和混乱的服务项目误导消费者,甚至制定“霸王条款”。例如工作人员拍胸脯保证“一旦成功结婚便可全额返还婚介费”,但实际上合同标注此类情况依然要扣除60%的服务费用;或者消费者意识到婚介机构服务不佳想要解约,但合同中标注了高额的违约金。
9 d: A5 v- r8 V7 c! g8 M[size=0.8]安徽合肥市的张女士支付了4万余元的婚介服务费并签订了电子合同。回看合同时,才发现作为甲方的消费者,权利与义务一栏只有义务没有权利,而公司的注册信息显示为“平面设计”。: D+ _/ N7 M1 B0 M8 z) S/ V
[size=0.8]浙江杭州市李女士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反映,自己在婚介机构现场签约3.5万元。付款后发现该机构信誉不佳,她决定在未接受任何服务的前提下终止合同,却被告知“需扣除违约金30%,也就是1万多元”。“这家婚介机构存在大量合同纠纷和消费者投诉,其套路如出一辙。但合同明确发生纠纷或争议时由指定仲裁机构仲裁。”她表示,这种不合理条款往往使得消费者在面对婚介机构时处于不利地位,让顾客明明知道权益受损也很难维权。) a6 [% f3 a& k T
[size=0.8]记者调查发现此类乱象在婚介服务市场屡见不鲜。江西吉安一位已经离职的婚介从业者小李(化名)透露,在合同签订过程中,机构往往会利用消费者急于求成的心态,设置一些不利于消费者的条款。! B5 H+ _5 W# | N8 S9 x
[size=0.8]小李:合同里埋雷也是常有的事,我们会在合同里设置一些模糊不清的条款,让客户在签字的时候不注意。等到后期服务出现问题时,这些条款就成了我们推卸责任的借口,想要退款几乎是不可能的。$ S% Y: c* T+ u/ `; e
[size=0.8]专家:
2 z" |8 W% B, F: ] G; i* c[size=0.8]行业监管缺失、法律执行不到位
1 i \! Y3 d. {2 ^! `[size=0.8]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指出,婚姻介绍服务本身不太容易界定服务质量,量化服务标准,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外加涉及多头监管的现实难题,因此导致了诸多乱象。7 g" c, e2 l. m% w+ W4 w" V+ S
[size=0.8]陈音江:婚介服务可能会涉及多个监管部门,比如说它的行业主管部门应该是民政部门。但是它有一些广告,有一些注册登记,它又可能属于市场监管部门,多个部门之间的这种监管可能也不一定配合得那么默契,会留下一些监管的空白地带,也给一些不够诚信的婚介机构提供了钻空子的机会。
8 @$ G1 t+ D8 C: o9 K9 A* I7 l5 s[size=0.8]婚介机构乱象频发的根源在于行业监管缺失与法律执行不到位。“一方面,婚恋中介服务无法通过量化标准来评价,由此很难对中介机构的服务是否尽责予以判断。另一方面,即使有消费者通过法律途径维权,由于取证难度大、法律程序复杂、执行周期长,往往难以获得应有的补偿。这种法律和监管的真空,使得部分婚介机构在灰色地带持续侵害消费者权益。”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副教授范世乾说。6 Y' Q" ~* Z x, G; a: k
[size=0.8]针对消费者普遍反映的痛点问题,今年以来各地有关部门也纷纷出台相关举措,例如上海部署了婚介机构专项整治行动,以及3至7天“消费冷静期”退费制度纳入《上海市婚姻介绍服务机构合规经营指引》当中。北京市也发布了类似的合规指引,明确不得编造、杜撰征婚当事人情况,不得从事欺诈性婚姻介绍服务等等。深圳市质量协会发布实施《婚姻介绍机构服务规范》团体标准,对婚姻中介服务中的“服务过程、服务合同、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进行全面规范。
; L; L3 h+ }3 o- ?[size=0.8]陈音江建议,要进一步压实婚介平台主体责任,坚持诚信守法经营,使用有关部门出台的示范合同文本,监管部门可以通过多种监管手段加强日常监管。
9 [5 Z% E7 O, U[size=0.8]陈音江:如果发现存在一些违法违规的问题,监管部门要及时督促去整改。比如合同里面存在一些霸王条款的问题,监管部门要通过行政指导的方式,要求他去尽量地使用示范文本合同。如果存在虚假宣传的问题,可能要依法对他进行相应的查处,不能让其抱有侥幸心理。
5 }- k; m8 `: g6 `# B- D/ e6 I" W[size=0.8]“面对婚介机构的种种乱象,亟须采取有效整治措施。”范世乾表示,市场监管部门除了一般性监管以外,还应加强对婚介商业广告的审查和监管。对违法的婚介机构要严格执法,可以建立婚介行业信用黑名单和红名单制度,提醒消费者慎重选择婚介机构。此外,强化消费者协会和行业协会的自律监管,优化投诉和举报平台,加大对消费者维权的宣传。“行业应当建立统一的服务标准和收费规范,明确婚介机构的服务内容、服务质量和收费标准。”范世乾说。
+ ?! k* ?' g6 e5 I3 d* M! f7 N5 D; Q7 C3 Y) y9 R! r1 H4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