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26家美国无人机系统和反无人机系统制造商代表抵台,在台召开为期3天的会议。同日,有美媒报道称,拜登政府即将向台湾提供5.7亿美元(约合新台币181亿)军援,这是至今美国对台最大规模援助计划,目前正等拜登签字。一面密谋造武器,一面计划砸“金弹”,美台新一波勾连动作引发各界关注。
美国无人机厂商来台干嘛?绿媒引述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给出了解释,称要推动美台无人机厂商之间的合作,寻求建立不依赖中国大陆的无人机供应链。有台湾业者透露,该行程是美国“在台协会”(AIT)安排,但关切面向与议题细节不便公开。
B. K* y/ D' W; N) C! c对于相关会谈,民进党当局相当重视。赖清德今年3月尚未就职时,就参访了嘉义的无人机研发中心,鼓吹台湾无人机发展“现在是天时、地利及人和”,盼台湾成为“无人机民主供应链”的亚洲中心。台经济主管部门负责人郭智辉本月10日刚刚宣示成立“台湾卓越无人机海外商机联盟”,设定的产业目标是在2028年前,无人机月产能1.5万架,带动整体产业产值达300亿元新台币,与目前相比成长10倍。 看起来,美台加强无人机合作后,台湾订单将更多,既有钱赚,又有无人机可用,一举两得,简直不要太合算。不过,有台媒注意到,与美方关系密切的台防务部门负责人顾立雄上周就表示,“我们不适合用自己的品牌”。这句话等于宣布,即便与美国合作后台湾无人机产量增加,台军也不会买。 台军需要购买无人机吗?不仅需要,且缺口极大。那这笔大订单不给台湾品牌,会给谁?毫无疑问,只有美国厂商一个选项。 有台媒披露,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无人机需求大增,但供应链赶制不及,加上很多零附件都是大陆制造,美方想打造一个“非红色供应链”。26家厂商来台所谓“合作”,实际是寻找配件供应商和代工厂。 搞清楚这一点,再结合顾立雄“不买台湾品牌”的发言就明白了,在美台无人机合作链条中,台湾厂商负责生产零件或做代工,赚小钱;而美国厂商负责向台军出售整机,赚大钱。 再来看美国军援部分,5.67亿美元不算小钱,但台军能得到的不是这笔巨款,而是等价的军用物资。有美国官员表示,这笔军援将用于训练、库存、反装甲武器、防空系统及多领域感知能力,还包括无人机。
然而,前不久美方刚爆出,军援台湾装备中有不少潮湿发霉的防弹背心和过期弹药,根本不能使用。五角大楼监察报告显示,修复这些问题花费了双方额外的73万美元。但报告并没有说明,这73万美元到底从谁的钱包里出?以及处理掉这些垃圾后,美军是否会重新补发?若未补发,岂不等于美国“援了个寂寞”? 美国在账面上列出高额军援,实际上却拿次品充数;而台湾花了近200亿美元购买的军事装备,美方却迟迟不发货。两相对照,根本搞不清楚,在美国人心中,台海局势到底紧不紧张?两岸冲突是否如其所说爆发在即? 从宏观角度看美台军事交易,台湾花了买“西瓜”的钱,却只得到“芝麻”,而且还是缺斤少两、变质发霉的“芝麻”。此情此景,像极了理财诈骗案,民进党当局炫耀着拿到手的“高额利息”,却忘了自己投入的巨额本金已经拿不回来了。
有岛内时事评论员抨击,像“弹簧刀”这类无人机,是摆在每个台湾老百姓家门口的武器。这意味着,在美方设想中,战争一旦发生,就会打到每家每户门口,每个普通百姓都将卷入其中。与“谋财”相比,“害命”才是民进党当局一味“倚美谋独”的更大灾难。
0 g$ @, D4 u+ m. 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