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网站9月4日刊登报道,指出在华较大美国公司“未试图退出”。 在福布斯中国8月27日于纽约举办的美中商业论坛上,一位前美国高级外交官和住在中国的商业协会领袖说,在经济增长放缓、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的情况下,在中国的较大美国公司并未“试图退出”,尽管它们正谨慎地减少投资。 自2005年以来一直居住在上海、曾担任上海美国商会会长的季瑞达说:“现在仍有大量美国公司和大型跨国公司在中国,未试图退出。” 他说:“这些公司非常致力于长期在中国(发展)。在华美国商界内部的结构或许发生了一点变化,那就是企业家少了,较小的公司少了。但较大公司考虑长远,不准备走。” 福布斯中国的这一活动吸引了约100名参与美中商业活动的高管。除季瑞达外,在此次活动上发言的还有中国驻美国大使谢锋。季瑞达曾任美国驻上海总领事、美国驻香港副总领事、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亚洲事务办公室主任和安可顾问公司大中华区董事长等职。 季瑞达说,许多公司并未突然离开,而是在进行调整。他说:“许多大公司一直在对它们在中国的业务进行战略评估,看看能采取什么措施来改善情况。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它们在朝着去风险和本土化的方向发展——这是两大趋势。” 季瑞达说,去风险正导致一些公司将其供应链从中国转移出去,或者扩大规模、纳入一个能够分担地缘政治或其他风险的中国合作伙伴。 他说,本土化“也在加速”。他说,如今这个词指的是你如何塑造你的领导团队、你的产品以及“你如何能够对中国消费者更友好”。过去,跨国公司有一种倾向,它们“觉得它们的产品——可能是为全球受众设计的——已经足够,不需要针对中国受众进行微调”。 季瑞达接着说:“但许多公司意识到,情况并非如此。要与中国企业竞争,上市速度和决策周期必须达到可接受的标准。”因此,目前“大规模本土化进程正在进行中”。 受益的公司包括百胜中国,“这是一个重视本土化的绝佳例子。该公司从百胜集团拆分出来,独立上市,由一名常驻上海、非常有活力的首席执行官领导”。 在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杰克·沙利文上周访问中国这一背景下举行的这次论坛,凸显了美国和中国商界正如何努力在这两个世界最大经济体和贸易伙伴之间不断变化的浪潮中航行。 ) q; }( ~" ^5 i8 ?) j4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