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专业优化调整频率明显加快,大学本科专业的撤销和新增已成常态。1 y' w8 O2 D/ |; b3 d# x* ]* D$ S
今年以来,国内有多所高校陆续发布公示拟对本科专业进行调整。其中,四川大学拟撤销31个专业,兰州大学拟撤销3个专业,湘潭大学拟撤销7个专业……陕西高校也不例外。+ F; {9 r2 s: C9 Y/ S/ ?) n, N4 ~
1 B9 S. U4 o/ W& { m
最新一个是西北大学。8月23日,西北大学正式发文,拟申请撤销本科专业多达7个,拟申请备案专业有4个,另外还打算将城乡规划专业的修业年限调整为4年。西北大学汉语言专业,并非汉语言文学专业
* J' [! Z A* I6 L9 t/ R! Z R% s/ _ X
% Y8 S7 V2 v% D. S7 b. V8月23日,西北大学发布《关于2024年度西北大学本科专业设置调整的公示》,拟申请撤销汉语言、金融工程、财政学、管理科学、图书馆学、广告学、视觉传达设计共7个本科专业,拟申请将城乡规划专业的修业年限调整为4年。同时,还拟申请备案4个专业,分别是:人工智能专业、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环境科学与工程、数字经济专业。0 Z3 i% y% ?' N3 `
- G/ F8 y F" l) F4 k7 j5 L" E根据西北大学官网介绍,西北大学设有87个本科专业,其中37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此次拟撤销7个专业,动作不可谓不大,尤其是汉语言专业的撤销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关注。
8月27日,百理君了解到,西北大学汉语言专业并非汉语言文学专业,通常所说的中文系是汉语言文学专业,这个专业正常存在。学校出于专业招录情况、就业情况、学校资源配置情况,综合考虑,拟定这样调整,目前还没有最后确定。
/ q6 X7 P: _7 |+ D& o$ |0 i, L3 O2 N3 S
西北大学并不是今年第一个拟调整本科专业的陕西高校。
7月23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官网发布《关于对2024年拟新增与撤销专业的公示》,拟增设生态修复学、生物信息学、土地科学与技术、智能建造、数字经济等5个本科专业及法学第二学士学位专业,撤销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电子商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3个专业,预申报运动训练专业。
8月19日,西安邮电大学官网发布《关于2024年调整本科专业情况的公示》,拟增设智能无人系统技术专业,撤销国际经济与贸易,同时还特别明确智能视听工程为调整专业名称。
8月23日,西安财经大学官网发布《关于我校202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拟增设本科专业和拟撤销专业的公示》,拟增设数据科学、 足球运动两个专业,撤销农林经济管理。$ L, C/ V1 O! {4 f6 u' h
2 N p" D& j: T# l4 }" W$ y9 S e通过公开消息可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工业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等陕西高校,也在开展专业设置调整工作。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今年3月份发布的《关于做好2024年度新增专业、撤销专业、专业调整及2025年新增专业预备案申报的通知》中列出了相关的各种具体要求,十分细致——+ h2 c M3 X0 a! X0 {
1 S; F1 K& c: }! h" o K C
对于申报专业,强调必须是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设置专业,确保新专业质量达到设置要求。对于达不到《标准》基本要求的专业,原则上不予备案。对于生师比过高或专业数量超过5个的学院在没有调整优化计划的前提下不予增设新专业。
. ^6 ^' F2 C' X3 p2 V7 R% V! a8 M
与此同时,新增专业还须具备7项基本条件:- @( `5 O* t/ B8 q
7 e# o6 g: G. L4 x3 V) A1.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专业规划;
4 x. b. y5 {% T: r" k8 g# i; i V2 w; Z
2.已纳入学校专业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有保障本专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制度;
/ L" [" R: _% G! R3 z$ J% }
+ o0 S# n+ }8 A+ h. x7 m, s3.有相关专业或专业群为依托;. }) d- |% b2 x+ b
4 a: g3 z8 X2 a1 x7 p1 M/ J4.有旺盛的社会需求(拟设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情况);
5 X& i( T2 O. i6 e- ?3 e$ e( f( r6 Y7 H7 H1 B! a* `. U. @6 `( T
5.有科学、规范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8 r, R5 {+ M7 o) q) w
3 W% `$ N' K) y6 X7 D! e& F6 V! M- @
6.有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必需的专职教师队伍及教学辅助人员;& u- y1 k( s" }; Y# B8 M4 B
1 n U1 G p+ j; D/ o. {. l$ X7.具备开办专业所必需的经费、教学用房、图书资料、仪器设备、实习基地等办学条件,有保障专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制度。+ P5 r$ a% U5 o# y- p% N% t
6 @. x+ D6 x; |& x5 l. A
对于跨院(系)设置的新专业,相关院(系)必须协商落实上述办学条件。
9 H W( Q( F0 y) ^$ y: K
& g$ x& b% V7 K1 @- V8 Z7 h同时还强调,要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区域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需要,设置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的专业。优先设置契合新工科、新文科建设,对接当前急需的新兴产业和行业产业发展需要,就业形势好,文理、理工等交叉融合的新专业。* D% \+ t3 U& v* c' V1 P
- n9 s4 \) B7 G1 q+ d2 P
对于新增第二学士学位专业,则强调依托学校现有学士学位授予资格的本科专业申报,重点支持增设国家急需的电子信息、大数据、网络空间安全、集成电路、生物与医药等相关领域的专业。
2 ^5 M( ]5 L1 N# I4 w" g
: Q- t) ]9 o( {对于撤销专业,要求是:连续5年不招生的现设专业,原则上应按撤销专业申报,新增本科专业的同时加快淘汰老旧专业、“同质化”专业,各单位应主动撤销不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学校发展定位的专业。
- ]: X' f4 N/ U1 H$ o, `
7 m, o+ C" G8 O% @ w此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还将从严控制艺术类专业设置,申请增设艺术类专业的,应符合办学定位,并已列入正式发布的学校事业发展规划。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关于做好2024年度本科专业申报及预备案工作通知》,对于申报新增专业基本条件的要求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基本一致,但撤销或停招专业,则分为三种情形:
$ M# X' Q) W4 [& B6 x ] g5 ]) G: l0 y
一是,学校将现设本科专业在招生就业、人才培养、师资条件、学科支撑等质量成效,作为撤销或停招专业的重要依据,并按照《陕西省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实施方案》要求,适时撤销布点超过全省本科高校数50%且就业去向落实率连续三年低于本专业全省平均水平的专业。. Z" k7 [4 }# ~. h$ s s' P
1 N5 G$ b4 _, s二是,2023年度已纳入学校《2023年-2025年专业设置调整实施计划》,经校长办公会审议批准2024年度撤销专业,本年度学校将直接撤销。
; e' k1 b: q' b0 x) @0 i. ? N9 @# V: I' ?& W; z
三是,学校应主动申请撤销不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就业率过低的专业;主动申请撤销或停招学科支撑力弱、专业办学质量不高、不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专业;连续5年及以上未招生专业,学校直接按撤销专业申报。
; S; v, Z, Z/ ^* ]; ~7 ?) x" Q5 V4 y7 Q+ x9 p G2 f0 ~; r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高校发布的公示里出现了预申报专业。这是因为从2023年起教育部正式施行新增专业预备案制度。即,计划申报新增专业,须提前一年进行预备案,提交增设专业理由和基础等材料,第二年方可正式申报。为什么这样做?未来发展如何?8 |$ M' Y/ I; a! [$ O" K6 Q+ M- t \7 e
* t, c: |) V. j* G/ P) G
全国高校纷纷调整专业,为什么这样做?未来发展如何?围绕一系列问题,8月27日,百理君采访了多位专家。
7 s. B' M: B) z" i2 y4 I& f( Y7 d. B; U% a; Q0 U! w. M) Y7 d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
+ l$ N/ a6 y9 J8 Y
* @7 V1 g/ {7 O. d0 ?3 l去年开始高校进入了“学科专业密集调整期”
! t. w/ X5 R% u5 y' q9 W$ x0 `- k8 H0 M2 G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分析,2023年,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明确提到,到2025年,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可以说,近年来高校新增、撤销专业“动作大”是必然的。但社会舆论不应以新增、撤销专业的数量来评价优化学科专业的成效,而要关注高校新增、撤销专业,是否进行严密的论证,是否符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优化学科专业不要追求速度,而要强调质量和特色。/ z, p9 V; S, I
. Y: r7 X9 |2 S5 b# E6 L熊丙奇分析,从去年开始,我国高校进入了“学科专业密集调整期”。今年3月,教育部公布了2023年度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并发布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当年本科专业增设、撤销、调整共涉及专业布点3389个,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其中,新增布点1673个,撤销布点1670个,另外,共有24种新专业正式纳入本科专业目录。这是具体落实此前的本科专业设置优化调整改革,加大优化调整力度。
! ]4 W8 D- c* y: }# p9 Z1 B
( b. O* m0 I3 \' h熊丙奇提醒,在具体调整专业设置时,仍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首先,高校新增专业,大多为舆论关注的“热门专业”,但这些“热门专业”是否符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学校是否有条件把这一专业办好,还需进一步深究。如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目前,全国498所高校开设了人工智能本科专业,209所高校成功备案或申报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高校开设人工智能专业,是顺应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需要,但是,如果高校不顾办学定位、办学条件,一哄而上举办这些热门专业,就会出现在有的学校,这些专业办学质量缺乏保障,以及由于同一类专业招生规模大,社会需求跟不上而出现“热门变冷门”的问题。概而言之,各高校应该利用此次优化调整专业设置的契机,推进学校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完善专业设置的专业机制建设。6 v, e0 o- e3 |! f n* O9 ~; r
' g* `" n0 \. @2 ~7 V$ S
▍陕西科技大学宣传部副部长林梅:
2 Y. P+ o5 C) ~+ V( D+ x2 a7 h
( _- R3 ]7 l6 s( ?# S" _3 k未来方向为跨学科融合,要妥善安置所撤销专业的教师
7 j' [1 Q! V6 T6 C6 x3 O( x4 P& E1 Y6 M% Q; W/ n: r1 j
陕西科技大学宣传部副部长、北京大学访问学者林梅说,科技的迅猛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快速变化,导致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在不断调整,一些传统专业不再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与此同时,与智能技术、数据分析相关的专业以及环境科学、运动科学等领域的专业则顺应时代趋势和市场需求,为适应这种变化,高校顺势而为,优化专业结构,集中有限的资源发展具有优势和特色的学科专业,提高教育质量,避免资源浪费。
* Q2 B. a- Y- E0 ?' `! Y7 p; O
( e/ z8 f; S% Y1 B' B! C在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将朝着跨学科融合的方向迈进,这代表着各个学科之间的传统界限将逐渐变得模糊,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将变得更加深入。此外,高校学科整合将朝着产学研一体化的方向发展,教育将与产业和研究紧密融合,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x' `4 n: Y$ O8 y% t2 W
8 P" e- ]: e/ F+ f& D
林梅表示,对于被撤掉专业的老师,高校应采取一系列妥善的安置措施,以确保既符合教育发展的需要,又兼顾教职工的个人职业发展。高校应鼓励并支持这些教师根据个人兴趣、专业背景及学校需求,转岗至其他岗位,这可能包括但不限于相近学科的授课、实验室管理、教学辅助等岗位。对于部分希望寻求更广阔发展空间的教师,高校应积极推荐他们到相关企业、研究机构或教育机构工作,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等方式,实现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社会价值的最大化。
# u8 o1 z/ ~/ c& a$ y- E* h+ _% Y; m# p7 ~+ t: ]& m$ B1 v* g5 F
林梅提醒,在进行专业调整时,高校应进一步加强与企业和行业的联系,深入调研市场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通过数据分析和专家咨询,确保新增专业真正符合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的方向,避免盲目跟风或资源错配。同时,对于拟撤销的专业,也应进行充分的评估,确保其不再具备发展潜力或市场需求,以避免浪费教育资源。
' d+ e/ T! R/ ~+ G |1 }2 S {+ ?& n
) ?2 e, o$ v* C. n2 m▍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专家孙光峰:, U a; R X6 z: N# c
# J& P H2 X3 T+ d2 V+ X专业为王,出生率下降,高校正在未雨绸缪
; B0 j3 _& T0 ]- _3 ~5 e$ m# e3 N4 B- P0 }: t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专家、华南师范大学访问学者孙光峰分析指出,高校里,有的专业就业情况不乐观,因此就会有招录不满的情况,专业口碑就会受到影响,家长现在很看重专业的就业情况,再者目前教育部对高校就业率的监管也是很重视的,所以高校对专业做出动态调整,同时申报新的专业。# b9 ]6 D8 ^1 Y; _) ~+ X
1 B4 [7 ~# P! M" n, K/ Z2 j7 o5 I
孙光峰分析,高校针对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做出调整,是与时俱进的表现,现在是“专业为王”的时代,我国新生儿出生率在下降,多年后会影响到高校的招录,高校这样做也是未雨绸缪,保留优势学科,立足长期发展。此外,关于专业撤销后教师的去向问题,孙广峰表示,可以调整至适合任教的专业或行政等岗位,总之,不能为了老师不失业而让学生失业。& _, X- V/ B0 F( d4 t2 Y
$ r( Z y- _7 [2 M/ 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