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忠县一个小区曾经发生了一件悲剧。( r' C$ P- f) n
* N$ y6 e2 L" I+ G: _2 r9 D/ S
两名初中女生一起从33楼跳下,坠楼身亡。% u- S9 i9 K" I' b# O
! a' i1 x" r- f$ e, A3 _! o0 l孩子为什么会跳楼?0 t/ K4 w* D2 m% L4 r/ Y2 U
7 n" |2 E5 Q- y& _
01 m5 }' c1 N- ]
1 G, A/ G Z1 C( L, S: U据了解,这2名女生都是忠县一个中学的学生。
在下午4点多的时候,2个孩子相继发了一条朋友圈。1 ]$ Y- V' ?+ z7 Z
# v3 M0 y) o5 u" n
“我走了,再见”,从朋友圈可以看到孩子的脚已经站在了楼顶的边缘,随时会掉下去。 j0 {1 N$ B* d y
0 T6 ^6 r# H0 m- ]而另一个孩子发的是“世界上再也没有一个叫(自己名字的)的人了,走了”,而孩子的手已经向外面延伸了,貌似在对这个世界告别。+ r. u0 o# z" X# x
( Y* k( Y$ B4 r- B; H0 W) h: X7 o最可悲的是,孩子发了朋友圈20分钟后,就跳下了楼。
这20分钟,1200秒,就没有一个人看到么?
8 j8 o5 ?6 }, K9 k; J S3 y
; B. I1 v6 K" s0 d; a ^" G7 D如果来阻止她们,或许悲剧就不会发生了。( z. ^& u3 [% M( d7 Z! q
! w: v+ k, O. h1 G我们不知道孩子在跳楼的那一刻在想什么?
7 i) R5 u3 r8 [! Y7 z$ \* B6 }0 K6 W8 v8 K5 ? l4 k+ G0 Z
或许孩子的内心已经很绝望了吧。
1 A/ N' q( U8 L* v/ f
* }3 o& m; k5 X孩子可怜,父母可悲。
0 P, x! n+ ]; z4 o9 b) a3 L. e1 p7 }5 h# p- b4 f; s
这本是一场可以避免的悲剧:
6 X3 O# `6 g5 ~' W) o3 O' O' Z l" P' C" r2 i5 ?, d+ f! W
如果父母多一点关心;1 h$ G( |- ~/ p& h- L
0 N. g, i) U0 y# V; e+ G
如果父母和孩子多一点沟通;
2 ?" |& [' X7 r/ X# t. M+ d( x# F: B h4 B
如果……
% V7 ]0 T5 W( ]' Y z$ q, {. z
1 ]- c) B, ?) M7 \) \可惜太多的如果,但都于事无补。
. F4 Y F$ J) b* g" Z7 I& Z8 b \8 b. r* K0 T1 t* m
再多的如果也换不回孩子鲜活的生命。
4 W) ^+ P5 N8 X, W9 g
8 |! O7 `. j1 q/ [9 Z( W$ v& B悲剧已经发生了。
& l- G9 _- M2 |* \, g5 l ]4 l- R
& e; E2 w% a' n' l5 e( D2 a2 @9 E: u02, @! H/ h" Q6 c& G% @6 K4 o, E" O
9 ~' J$ G$ M2 B1 w: |& b
南通易家桥一个12岁的女孩因为不堪作业重负,留下了一封遗书,跳楼身亡。1 N3 R+ w( R' X# h5 c* T- y
+ k- u& l4 \; T1 S! O# z; T9 [遗书虽只有简简单单的一页,可是句句让人揪心、心痛。
上面写着最醒目的4个大字:“我恨你们”。! x- `$ U- q4 `+ C+ U7 N
' }% N. C% N# g就连最后的一句话都是,“把我的作业撕了吧。” p% S5 N( ?! [/ Y& {; c
Q! L5 B+ w. G% L* U2 s但是从这封遗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家长给孩子施加了多大的压力,而父母却不管孩子的感受,压力已经将孩子彻底击垮。
) y( ?, B; n" l1 t9 B" Q9 |
7 L. u* ]- ~1 o L7 [父母不懂孩子的累,孩子心里的苦没有人可以倾诉,只能选择了这样的方式来告诉父母。
& r0 P" f7 }$ Q, t3 y: e- {' ]
2 n: q z" D* s! l9 q2 ]7 T“我累了,不要再打扰我了。”
8 k- M c! H- u) _2 K3 J
; U: }( o6 [2 k( w03& q( T8 t8 }, ~: v/ W3 U$ {
$ n+ ~- w0 Z. \! E+ E9 C8 H2 Y2 N一则找人的信息在很多人的朋友圈流传:9 P# n5 z% s9 U- `; o, b( m: U
5 ^: ~# t# j% V2 @! t一名身穿红色格子中袖上衣、下身浅色九分牛仔裤的女孩下午离家后至今未归。; v5 Y0 V3 `/ c3 G8 E% ?* U% ^
5 u/ z/ `/ H7 Z女孩身高1.53米,今年15岁、扎马辫。
他们在找的是一名叫天天的15岁女孩,因为和家里人拌嘴,孩子就消失在了父亲的视线下。
% y% C0 D/ s1 t8 g; y
6 b% L8 m) P5 f6 c天天已经整整消失了将近20个小时。
7 u E |: u8 Y0 [9 s
# K. H/ w: i- s# M3 ?没人有知道她去了哪里。
) ?; o4 G( o* e6 ~8 Q$ @# y7 q. K- c1 u' R
突然有人在距离天天家不足300米的地方发现了线索。
经过大家四十分钟的打捞,在天天父亲的指挥下,距离水面三米的地方,天天被找到了。& l: v w5 d0 i: ]6 t+ k
: E7 D3 D$ {+ `
看着孩子一点点被拉出水面,痛心不已的母亲终于忍不住冲了过去,却被家人和邻居拉住了,怕母亲做傻事。: o+ v# S$ U& d0 b) F( H G
9 j0 M( F6 g9 c
而在学校的班主任哭着说:“天天这孩子在学校里很听话,真没想到会这样。”
7 v' P3 Y, p1 j. J5 _
7 T7 y1 o$ ?) ~8 M% N. @. T: w事情的背后绝不是现在的孩子承受能力差这么简单。
0 ]7 h2 @; m( A* ?& n) D" d# `( q4 h g) z; S
04
2 \5 |$ y, a" q- m9 D9 R) N4 @' W
2 r- i- V- d+ f$ Q/ b“死亡教育”不应该被避忌。
2 a* M/ R3 b, f2 [4 C; [, _" j* h! L2 Z
我国官方公开报道的一组数据表明,多年来,中国是世界上青少年自杀问题较为严重的国家。
0 O& _: g) o9 ?3 R( {8 {2 b; P5 \) l9 V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许多孩子认为死亡就是解脱,认为一死了之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 p6 ^' ]6 U4 o: h- `% m5 R) r3 z0 w
2015年,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田坎乡的4名留守儿童在家中死亡。这四名儿童一男三女,最大的哥哥13岁,最小的妹妹才5岁。警方的调查结论是集体喝农药敌敌畏自杀。
+ w* Y8 i+ M- C7 U6 _5 y& G2 ~- b$ k- w# E
而在他们留下的遗书中,有这样一句话:
1 \% J0 H2 `! L
1 S$ Y8 M/ m5 r; X F“……死亡是我多年的梦想,今天清零了……”
2019年,一位17岁的男孩因为和母亲发生争执,突然从车上冲下来,纵身跳下了高架桥,紧随其后的母亲试图抓住他,但却没能成功,男孩当场死亡。
7 H# A9 t0 ]/ I! t9 T$ G4 p# r4 B) K2 S x8 Y" B0 b
在视频最后,是母亲怔怔望着孩子消失的桥边,随后开始倒地痛哭的样子。
悲剧的背后,都有着各自的原因和不幸,但不应该被忽视的是,“死亡教育”的缺失,正是许多青少年在遇到极端的事,就想着用死亡来解决的重要原因。$ j* G2 e2 Y0 b4 k% l" ~; r. f# V
5 v# |0 f. ^% J- B6 p
教育学博士张淑美在《儿童生死教育之理念与实践》中指出,儿童在4岁左右就会产生对死亡的概念,如果无法得到父母和老师的正确引导,容易对死亡产生错误认知,进而产生负面情绪,影响一生。' _; Y1 X) d" g( u( l8 y F
3 D: k% {5 g: p$ j: N可惜的是,在我们国家,“死亡”是最大的忌讳。
& f- s! T$ @. L! k1 O1 H- u- V/ ^9 ]4 { Z4 `
当家里或者周边出现死亡事件,人们的自然反应就是晦气、不吉利,很少在公共场合讨论,对于孩子更是绝少提及此事,常常用谎言来解答他们对于死亡的追问。" c; X+ t0 [+ j% g6 v
/ ^& C' V- V) J+ U& { l3 C* b- l
2018年11月,李娇的父亲因突发心脏病离开了人世,在葬礼上,年仅6岁的女儿问她外公怎么了,她告诉女儿:“外公睡着了。”9 ~/ G+ T9 P9 F, p9 \; I
& _; k7 E; @1 t4 B: T! v; k2019年4月,刘婷家养的一只狗死掉了,10岁的儿子伤心不已,为了安慰儿子,她告诉儿子:“小狗是去了天堂,那是个很美丽的地方。”
% H/ c5 a1 X( J
8 |' s: F W0 e* t) ~; N: a“睡着”、“天堂”、“乐园”……
% W6 G: h- }! V- J! @5 D+ [. v% ~9 S
为了不让年幼的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打击,几乎每一个家长都会用这些美好的词汇来定义死亡。
" }* l+ M, _. u; P6 F* h3 ~
0 ~) X" W8 A( {" p0 O0 L- ~/ F/ Y# O这些举措看似是一种对孩子心灵的保护措施,实际上,最终只会慢慢导致孩子走向死亡。只会让孩子不懂生命,也不明白死亡到底意味着什么,以为就是父母讲的睡一个长长的觉,或者人间很痛苦,那就去无忧无虑的天堂。0 o" M1 ^* N$ T0 n' L' J- J, o
' \" Y' W+ O6 g8 R; I
当日后他们遇到极端的事时,就想着用死亡来解脱。
2 u: y: k- `* y, a! L
4 o6 v& n. j8 j$ p' v% b; r05
9 E% {' f4 _: C$ X: @( C! c& m
# K9 l+ x; L; `# z/ _; q( ~0 F3 p美国心理学家海因茨·科胡特曾说,一个功能良好的心理结构,最重要的来源是父母的人格,特别是他们以不带敌意的坚决和不含诱惑的深情去回应孩子的需求。( B9 P4 F, H4 c1 I5 M1 x- W, L6 y
3 I2 r8 Q6 r- Q# s
「为人父母」,可以说是一门毕生都要学习的功课。而最重要的一堂课,就是死亡教育,在中国,这是一场普遍迟到的课程。
' z i5 k) t% C, Q! d5 m; i
& Z1 l$ V# @2 n4 q这一点上,相对于国内对死亡教育的忌讳,国外的一些做法或许值得我们参考,比如美国的一些小学课堂里就开设了别具一格的“死亡课”。
{7 x0 U3 _' m, L
n7 h2 v& G$ \( B9 f) b在教育部接受过专门训练的殡葬行业的人员担任教师,跟孩子认真讨论人死时会发生什么事,并通过一些情景剧来告诉孩子死亡到底是什么。
中国的“死亡教育”,大部分从大学才开始。
$ l/ z, {& X5 d4 _% N$ g. W. |1 F4 \% Y$ N( Z2 s j
“死神来临之时我们无从选择,但是在死神来临之前,我们可以选择,如何更好地生,甚至可以选择未来如何更好地死。”这是一位二胎妈妈在网上分享的留言,她的儿子小浩在数年前因为想不开而自杀身亡。
0 r: _! I5 S9 G! g6 S4 x+ V5 U7 J* S! r; g* b
如今的她已经知道该如何正确告诉孩子认识死亡。她将把这份教育延续给她第二个孩子。
U+ I; V) N6 }, g6 s2 g" h4 O1 i* g n+ l5 t8 ]
“小浩一直想要一个妹妹,现在终于如愿了,可是,他已经不在了。但是,活着的人,还需要继续活下去。”这位妈妈说。! k! s0 H# L! D, a! u2 I
0 y; J' R, ~ M4 H* C1 h# h. w8 z当下,如果你在网上搜索“自杀”时,你会发现,页面会立刻跳出免费心理危机咨询热线,并伴有“这个世界虽然不完美,但我们仍然可以疗愈自己”字样。
! w* t8 d7 i0 g; C0 B- R% ?! B7 }, W
这也恰好印证了那句话:没有一朵花,从一开始就是花;人生除了死亡,其他都是擦伤。3 W" K+ {$ m1 L v9 D" R" U; G
# w4 {( B, B, x在选择死亡之前,不妨多想一句:其实,活着,我们已经赚到了,千万别轻易去死。' m' r9 ~7 k: I8 z8 l2 A# W
& t. G2 W q+ k" k! @
韩国中文试卷走红,题目让中国人生笑了:就这?还敢说汉语是你们的?!8 D/ l% D, d: W+ Z- t
6 b0 h! V! V6 C. S0 h
主持人一哥康辉“人设崩塌”,和妻子丁克23年没有孩子,没想到私下...) U1 Q/ u, p, v: D6 x: ~
$ a l( G3 m3 q& Q
女教师穿长靴,短裙带学生上操,被家长吐槽:下班随意上班就要注意!
% P2 a8 }# N( h+ o
1 o7 \0 H7 h7 B( l: X2 t# `艺术家李幼斌去世!全网哀悼:一路走好... i" M4 C. v# V7 C
6 R' u+ t0 p$ T* H年轻女教师“低情商”辞职信走红!看完字迹,校长没犹豫直接批准了5 |, c! M1 O- \9 a
q2 B3 g" @! G5 n男子被妻子按摩到吐血,去医院检查,医生:你脑袋里插了把刀
! Y1 H) V$ }. @3 t1 w0 k( E* C" V4 C! I- z% t
贾玲宣布减肥100斤,近照颜值逆天!网友炸了:疯了吧…
0 T! U0 z( }; r8 a V+ b
8 C9 ]- D6 ~9 o Q. Y: L4 v女生晒出已故父亲合影,没想到网友先绷不住了,这不是……
" J7 W1 R2 y- w8 V+ C# i9 c, Q) o+ j2 ^9 R1 F( y$ |
|
|